本文作者:访客

「中国那些事儿」美媒:贸易战,中国给美国上了一堂课

访客 2025-04-27 15:14:29 76688 抢沙发

中国日报网4月27日电 美国《国会山报》网站4月25日刊发专栏文章称,美国试图通过高额关税迫使中国屈服的贸易策略,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失败。中国在贸易问题上给特朗普上了严厉的一课。这场贸易战,不仅未能动摇中国,反而激发了中国新的国家使命感。

「中国那些事儿」美媒:贸易战,中国给美国上了一堂课


图为美国《国会山报》文章截图

文章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优势的无知,乃至对美国经济脆弱性的低估,正在让美国付出沉重的代价。

特朗普再次就任后,重拾其标志性的“关税武器”,宣布对华进口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试图以此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让步。

然而,任何稍有中国历史常识的人都能预见美国的失败。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百年屈辱”的开端,起因就是所谓“贸易逆差”的争端。当时,英国为解决对华贸易逆差,强迫中国开放鸦片贸易。

文章称,美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比美国更能承受贸易战,原因很简单:因贸易战导致的经济阵痛,中国经济有足够的韧性应对挑战,中国持有超过75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足以通过财政手段支持受影响的出口企业。

相比之下,美国面临的是更为棘手的供应链问题,而非资金短缺。一旦中国对美出口大幅减少,美国沃尔玛超市的货架将迅速空空如也。美国消费者将发现,从电子产品到圣诞装饰,数万种商品要么断货,要么价格飙升。

更令人讽刺的是,美国的关税政策反而为中国提供了战略机遇。中国长期以来致力于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并降低对西方技术的需求。贸易战为中国加速转型提供了完美机遇。

此外,特朗普显然低估了中国的战略耐心。


特朗普被指低估了中国的战略耐心(资料图)

面对国内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压力,特朗普开始自乱阵脚。他先是在48小时内放弃了对中国电子产品145%关税的计划,又对外宣称对华关税将大幅降低,甚至放风说“双方每天都在谈判”。然而,事实是,根本不存在任何谈判。

美国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的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工业部件,供应链的复杂性远非金钱可以弥补。尤其是在圣诞购物季即将来临之际,零售商通常在6月初确认批发订单。如果145%的关税威胁持续,商家将不敢下单,圣诞灯饰、玩具等商品的短缺将不可避免。美国媒体已经开始预言“偷走圣诞的特朗普”将成为头条新闻。

文章总结说,美国发起贸易战的基础建立在历史无知和经济短视之上,正在让美国付出高昂的代价。正如评论家所言,特朗普政府正在“实时接受教训”,但这堂课的学费将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共同承担。这将是一堂昂贵的课。

编译:齐磊 编辑:马芮 韩鹤

延伸阅读

美方欲迫使全球与中国"脱钩",美媒直言:白宫做不到

多家外媒近日披露,美国政府准备在关税谈判中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换取美方关税豁免。美国这种在经贸领域推行霸权政治、实施单边霸凌的行径会得逞吗?25日,美国《外交政策》刊文直言:美方不仅无法迫使全球与中国“脱钩”,这种施压别国的做法还会反噬美国自身。

在这篇题为“特朗普无法迫使全球与中国脱钩”的分析文章中,作者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地缘经济高级政策研究员阿加特·德马雷(Agathe Demarais)写道,没有人知道美国在贸易问题上究竟想要什么,甚至根本不知道它是否有任何战略。关税来来去去,美国的官员们甚至难以为不可预测的行动和突然的反悔提供一点儿合理解释。在一片混乱中,有一个国家看起来知道目标。4月21日,中国商务部发出警告,不要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

文章称,如果美方的战略是迫使其他国家与中国“脱钩”,那么华盛顿的做法风险很高,至少可能在三个方面适得其反。



图为《外交政策》报道截图

首先,它可能对美国的伤害大于对中国的伤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贸易战将导致美国今年的GDP增长下降0.9个百分点,远高于对中国的伤害。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可以解释这一点。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达到4390亿美元,是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的3倍多——这意味着美国公司必须支付的关税将远远高于中国公司。

美中贸易的结构为美国经济为何看起来将比中国遭受更大冲击提供了更多线索。中国供应了美国某些高科技、难以替代的电子产品(例如智能手机和电脑显示器)进口量的约四分之三。由于美国没有简单的方法来提高产量,而且没有替代供应商,美国消费者很快将面临电子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相比之下,如果没有美国进口商品,中国也可以过得相当好,因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多是石油、大豆等低端、易替代的商品。

中国手中还有几张王牌。药品就是一个例子,中国企业生产的抗生素前体原料占全球供应量的近一半。在稀土领域,中国拥有更大的影响力。4月7日,中国对七种关键稀土及相关材料实施出口管制。鉴于中国企业拥有全球约90%的稀土加工产能,这一决定在全球供应链中引发了震动。

文章称,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各国需要选边站,它们是否会站在美国一边尚不明确。欧洲是这方面最大的目标,而美国最近的行动意味着,降低对华风险在欧洲政策制定者的待办事项清单上已降到次要位置。最近的事件表明,布鲁塞尔在争议问题上与北京和解的可能性正在上升,上升到高于华盛顿可能预想的水平。例如,今年4月,欧盟委员会同意重启与中国就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谈判,而这恰恰是中欧关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世界其他地区,美国胁迫其他国家的前景也不乐观。中国是大多数国家最大贸易伙伴,这些国家会三思而后行。中国巨大的全球经济足迹远不止贸易:尽管美国企业迄今为止仍是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2023年达到4040亿美元),但中国企业也是重要的参与者,2023年,中国企业的投资额达到1480亿美元,与日本和欧盟的投资额相当。

因此,大多数国家的合理策略是同时维护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向美方做出一些纸面上诱人、但实际上意义不大的让步。例如,日本正试图对其汽车安全规则进行一些表面修改,以安抚美方,因为特朗普长期以来一直在对日本和欧盟的汽车法规做出不实指控。

这凸显了美国胁迫其他国家设想的第三个缺陷:在美方向世界其他国家提出的条件尚不明确的情况下,要求其脱离中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许多政策制定者承认,他们认为美国——而非中国——才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威胁。在盟友眼中,美方的煽动性言论严重损害了美国的信誉,以至于与美国站在一起在政治上已成为一种毒药。许多盟友也对美方可能一时兴起就废除协议的行为心存疑虑。

正如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日前所说,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面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击,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国际贸易一旦回归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所有国家都会沦为受害者。

在这场美国挑起的关税冲突中,中国是抵制单边霸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一方,美国是推行霸权政治的一方,世界都看得很明白。再加上中国自身实力和影响力的加持,这种情况下,不要说世界大多数国家不可能听从美国施压与中国“脱钩”,美国所谓的亲密盟友也不会任凭美国摆布。

比如,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近日接受采访时就直言,英国应与中国建立更深层次的伙伴关系,而非设置新的障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认为不与其接触是非常愚蠢的。这是本届政府的态度”。

4月24日,美国彭博社报道称,美日即将举行第二轮关税谈判之际,现任和前任日本政府官员透露,鉴于日中贸易关系的重要性,日本拟抵制美国将其拉入对抗中国的经济联盟的任何计划。



报道称美方无法迫使全球与中国“脱钩”,图为中美国旗(资料图)

各种压力下,美方近来不断释放所谓已与中国谈判的假消息。财长贝森特也公开表示,美国的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

责任编辑:戴丽丽_NN4994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668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