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金融消费者保护强化,线上+线下成为财管、资管转型新路径

访客 2025-04-28 15:10:11 56606 抢沙发

4月28日随着资管行业近年的快速发展,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环境正面临新变化,如何应对新变化,也成为银行、券商、第三方代销机构等财富管理行业生态主体的共同课题。

金融消费者保护强化,线上+线下成为财管、资管转型新路径

近日,成都市天府新区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方正富邦基金联合主办的“新生态新服务——金融消保强化与财富管理创新研讨会”上,来自智库机构、互联网平台、银行、证券、基金等领域的资深业内人士,围绕金融消保强化背景下的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创新展开深度研讨。

他们提到,财富管理核心需转向客户运营,构建 “以客户为中心” 的消保体系;在这过程中,有机构正尝试科技赋能消保,实践的路径包括动态化适当性系统、线上线下投教等。对于从业人员可言,线上线下融合也能够强化两方的消保能力,多方合作共建行业生态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

代销机构存在消保痛点?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代销产品合作机构管理、销售管理、代销产品准入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同期,《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从上述2则新文件中,济安集群轮值主席韦洪波看到,适当性成为其中的关键词。一方面,在推介销售代销产品过程中,商业银行被明确需建立健全代理销售全流程监测和管理机制,对宣传资料、信息查询、适当性管理、销售人员管理、可回溯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包括应当稳慎评估客户购买产品的适当性。

另一方面,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金融机构需要提出明确的适当性匹配意见,购买产品所需资金与客户财务支付水平明显不匹配的,被新增为应认定客户与相关产品不具备适当性的情形之一,这较其他现行的适当性管理规范要求更加严格。

济安集群轮值主席韦洪波对适当性管理进行了深度剖析。他指出,当前对客户的风险测评和产品风险等级匹配存在多维与单一的矛盾,客户风险测评,类似调查问卷这样的工具,囊括多维度风险,但金融产品风险描述过于简单,维度单一,导致匹配偏差。

在他看来,适当性管理新规相继出台,标志着金融产品销售监管进入全流程规范化新阶段。该制度的核心原则是“将适当的产品提供给适当的投资者”,即金融机构应当根据产品的基本属性、风险特征等,结合客户金融需求、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开展识别、提示、匹配、销售、交易等活动。

为此,他提出适当性管理的“5K”原则,即了解你的基本原则、了解你的市场背景、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产品、了解你的服务。

他表示,从产品维度来看,济安金信会从收益性、稳定性、期限性、流动性、波动性五大维度评估产品风险,比如,期限性风险聚焦风险错配的问题,投资有期限性,需要将其与合适的资金匹配,避免出现“短钱长投”的错配情况。

新消保环境下各方如何转型?

随着消保相关的监管制度日趋完善,消保也成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行业各方展业过程的聚焦点。

成都市天府新区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理事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认为,资管行业创新、发展迅速,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环境日益复杂,对从业者提出更高要求。

从大资管/财富管理的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他认为,客户端(C端)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已超越投资端。这意味着,随着监管规则日趋完善和线上化加速,金融消费者(投资者)保护工作需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服务,通过动态风险匹配、信息披露透明化及科技赋能,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蚂蚁集团财保事业群副总裁祖国明分享了科技与消保融合的实践。他提到,蚂蚁集团通过AI提炼产品风险要点、动态调整用户风险画像、设置交易冷静期等机制,将消保融入业务流程。

“科技是双刃剑,既要提升效率,更要守住底线。”展望未来,他提出构建消保科技业务正循环体系的构想,强调技术能力先行、行业协同共治以及从合规到共赢的转变。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集团财富管理事业部总经理杨辉认为,监管政策的细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但也对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他提出,行业应关注投资者获得感,从规模导向转向关注投资人实际收益。杨辉还分享了京东在财富管理领域的探索,如开放投顾平台、引入理财师陪伴等,以提升用户投资体验与粘性。他建议行业打破数据孤岛,探索智能投顾工具联合开发,同时警惕“过度保护”对行业生态的潜在影响。

亿联银行副行长简锐认为,线上场景虽提高了服务效率,但在风险评估、产品匹配、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短板。因此,他建议引入传统金融从业者参与线上运营,并借助AI虚拟顾问增强服务温度,缩小信任差距。

“互联网金融应回归‘人的需求匹配’本质,而非流量游戏。”简锐提出破局思路,包括强化监管、提升技术应用、加强人员培训等,以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

牛基科技创始人牛壮提到,金融机构在新时代流量竞争中表现欠佳,原因包括合规限制、专业度不匹配等。他表示,金融机构需突破传统思维束缚,通过内容与流量结合打造“四维陪伴”。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660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