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美学者:美国应尽早认清自身积弊 与中国合作谋求共赢

访客 2025-05-18 09:02:22 58379 抢沙发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美学者:美国应尽早认清自身积弊 与中国合作谋求共赢

国际在线专稿: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双方同意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Josef Gregory Mahoney)就此话题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他认为,此举表明美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作出战略退让,美国政府显然过分高估了对中国进行关税施压的能力。马奥尼呼吁美国应认识到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紧迫性,并表示其困局的唯一出路在于同中方携手合作,谋求互利共赢。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

马奥尼指出,日前美国在日内瓦就针对中国发起的荒诞贸易战作出了战略退让,此番会谈意义重大,极有可能被历史学家们视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提出的“新时代”进程中一个关键节点。学界有观点认为,美国此次退让远比其以往的外交博弈失利更为严重。当前局势引发了不同群体的复杂反应,部分美国人已经开始怀念过去,不仅仅是“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信徒想要时光倒流,还有许多其他人翘首盼望特朗普卸任,幻想着美国能找到一次新的“重启”机会,然而,这种思想是很荒谬的。当下正处于一个多重奇点交织的时代——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走向终结、具有范式意义的革命性技术崛起,气候变化等新挑战涌现……无不表明一个转折时刻的到来,美国试图回到冷战后曾设想的“新世界秩序”已无可能。

马奥尼进一步解释称,转折时刻,即变革时刻。尽管此类时刻在历史上绝非罕有,但至少就目前全球地缘战略版图的重构而言,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人或许会争辩说变革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浪漫地假设帝国兴衰交替、沧海桑田。”但马奥尼强调,更有力的观点应当是:“这一变革背后体现了美国及美国主导的体系内部不断增加且交织的矛盾。”

马奥尼认为,对于那些美国国内的既得利益者而言,他们往往会竭力维持现状,而那些信奉末日神学与美国例外论的人则宁愿看到世界陷入混乱,也不愿承认失败。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被毒品、酒精和虚假信息等荼毒心智的物质所迷惑,重复着陈旧的意识形态,却误以为那是真实世界。

马奥尼警示道,尽管我们正处于一个重大转折时刻,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我们必须警惕那些怨恨、绝望和误解,它们全副武装、道貌岸然,很可能潜伏在侧。他指出,西方国家在面临危机时,往往会倾向右翼,包括法西斯主义,这是真正值得人们担忧的隐患。不幸的是,法西斯统治并非新鲜事物,已在历史上书写过大量黑暗篇章。如今,国际社会普遍担心美国和欧洲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事实是,此类极端行径总是倒退的、自我限制的,它们无法让时光倒流,只会在焦虑和沮丧中走向自我毁灭,“像所有抵制人类进步的力量一样,很快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图为中国和美国国旗 资料图

马奥尼强调,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人赞赏中国提出的合作共赢、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认识到美国内部需要加强团结以共同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紧迫性。他认为,唯一的出路在于寻求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虽然日内瓦会谈并不代表彻底消除分歧,但我们应该鼓励这种合作,并避免那种可能阻碍向更加公平的世界秩序平稳过渡的胜负欲。同时马奥尼直言,白宫大大高估了其对中国等贸易伙伴施加关税胁迫的能力,也过分高估了其操纵金融市场或促使美联储降息的能力。面对美国民众日常消费品短缺和通胀飙升的预期,以及第一季度经济收缩的消极局面,加之国会共和党人日益增长的不安,美国先是提出了一份长长的豁免清单,随后又在日内瓦通过与中方谈判达成了进一步改善的框架并作出退让。马奥尼表示,“不妨将这些进展当作一个未来会更好的积极信号。”

延伸阅读:

媒体:中美开打关税战后 特朗普犯下一个严重战略失误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鲍韶山,翻译/鲸生】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单方面对几乎所有美国贸易伙伴的商品全面加征关税。这并不令人意外——毕竟在特朗普的词典里,“关税”是他最爱用的词。这次“解放日”公告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其首个任期内的政策遗产。但数日之后,特朗普宣布对除中国外的所有贸易伙伴执行90天关税暂缓令。

这个例外条款引发了连锁反应,中美双方此后展开针锋相对的关税报复。最终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升至145%,中国对美商品关税也提高到125%。双边贸易已事实上陷入全面停滞状态。

虽然特朗普此举旨在施压中国并拉拢其他贸易伙伴与美国进行双边贸易谈判,但实际效果却大相径庭。美国从根本上误判了国际战略环境:其关键性的失误改变了博弈格局,最终反而损害了自身利益,无意中促成了更多脱离美国主导的国际协调。

也因此,之后的一系列进展——美方通过多渠道主动与中方接触,希望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中美于5月12日发布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承诺各取消91%的关税 、暂停实施24%的关税——也算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

从霸权主导到去中心化

特朗普政府的战略基于一个隐含的假设:美国仍是全球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枢纽。特朗普极力吹捧美国消费者对全球商家的吸引力,其幕僚也反复强调“美国市场是无人能拒绝的蜜罐”。用博弈论的术语来说,美国自视为一个星型网络中的主导节点,认为凭借自身市场规模与历史性的谈判杠杆就能掌控双边谈判结果。

但这一假设已与现实中的贸易相互依存格局严重脱节——这是第一个战略误判。

2025年的全球经济呈现多极化格局,形成了多个分布于全球的贸易权力中心:中国、欧盟、东盟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等。更关键的是,这些中心通过正式贸易协定和共享基建设施形成了日益紧密的互联网络。美国在谈判立场中习惯的“轴辐体系”思维,早已被一个更加去中心化的新格局所取代。

在此背景下,当特朗普实施“除中国外全面豁免”的关税政策时,美国实际上创造了一个将自己挤出战略决策中心的博弈环境。



当地时间4月9日,在所谓“对等关税”仅生效数小时后,特朗普又宣布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暂缓90天征税,期间保留10%的基本关税 视频截图

这种政策使得各国有强烈动机去做以下几件事:

1. 一方面通过向美国示好以避免直接遭受惩罚——对美方的强硬姿态作出响应式性的姿态,并无任何实际损失; 2. 另一方面,拖延宣布实质性的承诺,既保持了战略灵活性,又让急于获取“可向选民交代的胜利或协议”的特朗普政府承受更大压力。各国可以做出象征性的承诺,确保不损害或禁止它们继续开展非美相关贸易活动的选项(此为第二个误判); 3. 与此同时,彼此协调构建一个替代性贸易体系,作为中短期的应对方案; 4. 最后,强化与中国(全球14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

这最终导致了一个多极协调博弈的格局。在此框架下,美国的主导地位经历了去中心化。特朗普政府未能意识到:其他博弈方已拥有可靠的替代选择——包括与中国、东盟、欧盟等现有或快速深化的贸易伙伴关系。

博弈论告诉我们,当参与者拥有可靠的外部选项时,其对任何单一主导者的依赖程度就会降低——这正是多元化战略的本质,而世界经济早已通过多元化战略摆脱了对美国经济中心地位的依赖。

吊诡的是,美国谈判实力的削弱并非因为不够强势,而恰恰源于其在失去了经济上的中心地位后依然采取极端策略。当然也存在例外,例如对美贸易占GDP比重超出常规的加拿大、墨西哥,或英国等传统美国地缘政治盟友。

90天宽限期的战略代价

对美国来讲,特朗普政府最严重的失误可能莫过于“除中国外90天豁免”的宽限期政策。这枚本欲孤立中国的战略楔子,反而重塑了博弈格局,令其他所有参与者获益并进一步削弱美国的立场。该决定将一场高压谈判式的博弈转化为一场延迟并协调的博弈场景。于是,对多数国家而言,最优策略转为观望等待、暗中协调。

当美国仍然自陷于一场谈判式博弈的思维定式时,其他国家已经调整策略,现在它们置身于一个彼此均拥有自主决策权的协调博弈框架中。

在重复博弈理论中,当收益面临不确定性时,推迟行动往往是最优选择——尤其是当等待的成本被认为将低于草率行动可能付出的代价时。

特朗普政府的90天缓冲期消除了决策紧迫性,使各国能够以拖待变,并为双边贸易伙伴创造了战略腾挪空间——既能佯装与美国保持合作,又能推进其他战略。不出所料,许多国家一边与美国谈,一边选择与中国重启合作,或采取联合行动对冲美国政策的冲击。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近日,日本与匈牙利顶住华盛顿的压力,拒绝与中国脱钩。这在地缘政治层面长期受制于美国的日本身上尤为罕见。很少有人会忘记,当年日本在“广场协议”中对美国全面妥协。匈牙利的立场同样耐人寻味:总理维克托·欧尔班至少在政治层面与特朗普存在共鸣,在哲学层面双方有很强的相互理解。然而,匈牙利并不愿在美方压力面前牺牲本国的经济利益。



日本首相石破茂当地时间5月11日在电视节目中表示,高额汽车关税将推高美国消费者的购车价格,“难道不应该降低这些关税吗?” 图自:外媒

欧盟重启对华经济对话,同时暂缓对美商品的报复性关税;英国与印度签署了自贸协定,彰显两国构建非美贸易体系的决心;东盟启动内部协调机制,并深化与中国及海湾国家的合作;中日韩重启停滞多年的三方自贸谈判;在东盟与中日韩(东盟+3)财长加央行行长会议上,各方重申要维护开放与多边贸易,承诺采取协调行动抵御特朗普关税带来的宏观风险。

特朗普政府的举措并未孤立中国,反而意外地引发了一场反制性协调博弈——各国纷纷寻求抵御美国的施压并构建替代体系。包括财长斯科特·贝森特在内的特朗普幕僚似乎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尽管中美双边贸易的顺差规模庞大,但其仅占中国GDP的不足2%。即便考虑当前的居民储蓄率,该数值也仅相当于中国居民消费一年的自然增长量。就算不依赖财政刺激、货币宽松带来的投资驱动增长,或与全球其他地区贸易的自然发展,中国仍有足够空间消化冲击并渡过对峙期。

中国在战略应对中的核心作用

关键在于,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与战略远见。中国非但没有屈从于压力,反而迅速采取反制措施(显示其早有预期与预案),实施精准的对等报复,并明确表态愿意承受短期经济损失以捍卫决策主权。这种传递出来的信号至关重要,因其能重塑各方预期并改变博弈的收益结构。

若中国当初选择了妥协,那么对其他国家来说,抵抗美国压力这一选择的信用将全面崩塌。而中国的坚定回应为各国的抵抗提供了“防护伞”,中国毫不退让的姿态确立了自身作为可靠反制锚点的地位。这使得各国在选择战略对冲美国风险时更有底气,在许多国家的案例中,它们甚至进一步向中国靠拢。

北京的对等反制策略还将美国拖入一场难以速胜的零和博弈。华盛顿即便祭出全部的关税武器仍无法迫使中国就范,这不仅是双边关系层面的失败,更向世界释放出明确信号:美国已无力强迫他国屈从。此举直接推动了亚洲、欧洲及全球南方国家加速构建合作联盟的意愿与契机。

后美国时代秩序的形成

2025年的贸易危机已经从单纯的中美零和博弈,演变为多方协调与谈判并存的复合博弈。在此格局下,各国间的博弈收益不仅取决于自身行动,更受制于其他所有参与方的选择。

特朗普政府的90天缓冲期促使各国采取对冲策略:在与美方开展非承诺性接触的同时,深化同中国及多边贸易集团的合作成为理性选择。

特朗普的战略豪赌带来了一系列意外后果与动态,反而强化了多边协调机制并削弱了美国的单边优势。各国普遍采取战略拖延——通过拖延对美作出承诺,既可收集更多信息,又能观察他国反应。随着各国加强沟通,协调行动显然比单边妥协更具优势。由此催生了一个反制性协调联盟的形成——当传统主导者推进单边行动时,其他国家将有强烈的动机去联合制衡那个主导者。这正是合作博弈论中联盟形成的经典案例。

美国的政策可信度也出现裂痕:关税措施在推出后几乎立即被暂缓执行,导致其威胁效力大打折扣,促使各国寻求替代路径。

截至2025年5月中旬(90天宽限期过半),尽管特朗普宣称有“70国主动接洽”(该说法未经证实),目前可确定的是多数国家选择观望,既知道中国不会率先让步,也明白美国难以无限期承受内部经济压力。

未来或有少数国家同美国签署双边协议,但无论从参与国的数量还是贸易规模来说,预计都将处于次要地位。白宫已经接获国内零售商关于“七月商品短缺”的警告,这不仅震动华盛顿政界,更引发北京等全球多国首都的高度关注。



在特朗普推出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后,洛杉矶港自华进口量腰斩 视频截图

2025年的关税乱局再次揭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的新格局:经济重心与权力分布日趋分散。美国这个曾经的全球贸易绝对中心,如今仅是一员普通参与者——固然经济体量庞大,但其单边权威已失去现实基础的支撑。特朗普政府误判了美国的中心地位,其行为方式反而推动各国协调合作,最终加速了一个后美国时代贸易治理体系的形成。

在此环境下,中国始终坚持对等反制原则(从不主动升级冲突),此举反而强化了其信用与战略地位。特朗普政府的90天豁免政策本欲作为施压杠杆,却因给予各国构建集体替代方案的时间与掩护而适得其反。

意外后果

特朗普政府2025年实施的惩罚性单边关税政策,并未重塑出对其有利的全球贸易秩序。其自诩的“解放日”反而清晰勾勒出当今世界的真实图景:美国已不再是国际政经舞台上的核心角色。叠加其战略误判(尤以90天宽限期为甚),政策实施后的战术性动态实质上激励各国采取拖延、对冲与多边协调等策略。这些谈判策略非但未能巩固美国霸权,反而暴露其主导地位的衰退。

当前局势的最佳解读框架是:战略耐心、联盟构建与权力分散已成普遍特征。当美国匆忙寻求在瑞士重启对华接触时,此举并非源于实力优势而是迫于现实需求。世界其他国家则持续适应多极化的现实——各国深知:没有单一玩家能够单独制定规则,战略协调不仅是可行的,更日益成为优选方案。

责任编辑:胡淑丽_MN7479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837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