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全球出货量第一,国内未进前十?阳光电源澄清:国内未参与排名
近日,国内储能行业权威机构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2023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国内光储巨头阳光电源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一,但在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中,却未进入前十。
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2023年度全球市场出货量Top10
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2023年度国内市场出货量Top10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3月20日,在全球光储巨头阳光电源于安徽合肥总部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媒体日活动中,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兼光储集团总裁顾亦磊对于澎湃新闻记者的问题回应表示,国内的排行榜公司没有参与排名。
其中原因,是该榜单是由各公司自行提供数据,“但国内市场这一块,国内的公司尤其是非上市公司提供的相关数据水分很大,难以客观公正,所以公司不愿意参与。”顾亦磊说。
此外,从国内和海外储能市场来看,阳光电源高层也表示,海外储能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更高,相对更健康,因此对于阳光电源而言,公司海外和国内的光伏和储能业务虽然齐头并进,不过具体到储能的业务确实海外更多。
而在此次媒体采访中,针对中国储能企业全球化、国内储能市场竞争等热门话题,阳光电源高层也一一作出了解释。
“如果欧美市场补贴非常好,也有可能本土化产能落地”
在业内看来,过去的2023年,是中国储能企业全球化进程壮阔的一年。
在此前于杭州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深泽表示,依托强大的内需市场及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支撑,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在全球形成了制造优势、产能优势、创新优势、人才有优势和竞争优势。
也是在去年,阳光电源的全球储能系统累计超过10GWh。除中美重点市场外,2023年,阳光电源在其它市场比较代表性的项目有南澳138MW/330MWh最大独立储能项目、与英国Constantine公司签订825MWh储能供货协议、中标沙特NEOM新城2.2GW光伏+600MWh储能项目、与澳大利亚HBD公司签署三年3GWh供货协议等。
那么,未来阳光电源在推动储能业务的全球化,尤其是产能海外落地的进程中,还有哪些计划?
顾亦磊介绍,实际从2019年开始,阳光电源的储能系统产线已经开始在海外落地,在印度和泰国都有工厂,并为全球供货。“公司会综合考虑成本、运输、交期、产能的饱和度来调节,最终决定哪个工厂的产品投放哪个区域市场。”顾亦磊说。
不过,顾亦磊表示,当前阳光电源暂时没有在欧美市场落地储能系统产能的计划。“欧美市场的成本太高,但如果未来欧美市场有非常好的补贴政策,算下来有经济性,也不排除有这个可能。”顾亦磊说。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中国储能企业的出海也并非波澜不惊。去年年末,据外媒报道,美国公用事业公司杜克能源表示,在美国国会的压力下,杜克能源计划在美国最大的海军陆战队基地勒琼营停用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生产的储能电池,采用其他供应商产品。
但据顾亦磊透露,这只是在极个别的政府或军用项目中的个别现象。在大的商业储能市场中,目前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以及其他中国公司的储能产品并没有被禁用。未来美国仍然会是中国储能企业非常重要的市场。
最后,对于其他中国储能企业未来如何出海参与全球化竞争,顾亦磊也建议,并不建议做大储(集中式储能电站),因为集中式储能属于大资产,一个项目几十亿元,需要长时间的运维,也需要企业具有长期的积累,并不建议中小企业投入,因为有可能投入后“打水漂”,但可以从海岛微网小项目开始。
“并不是说企业国内卷不下去了,就去国外卷,”顾亦磊坦言,“国外更卷,更注重标准,国外项目的毛利率高,但费用率也高。”
“储能行业必然会出现马太效应,强者更强,低效产能出清”
去年年末,国内专业研究机构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的十大趋势预测。高工产业研究院主要认为,全球储能市场由快速发展期进入洗牌期,且未来1-2年仍将持续。增速减缓、产能过剩、利润压缩、市场分野、技术迭代、资本遇冷、安全事故等多重变局将使得企业加速分化。
高工产业研究院尤其指出,在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整体将供大于求,系统集成较电芯环节竞争更为残酷,50%以上的储能系统企业(含大储系统、工商储系统、户储系统等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前十名储能系统集成商将瓜分八成以上市场份额。
在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兼光储集团全球营销总裁吴家貌看来,去年,国内确实有大量低质低效的产能涌入了储能行业。“正是大家都认为储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大量的非专业的厂家,包括一些跟电池电力没有关系的、纯资本的厂家,涌入了赛道。”吴家貌说。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注册储能企业有37000多家。2023以来,又新增7万多家。统计显示,2023年上半年,服装、白酒、陶瓷、科技、物流、建筑及房地产等行业的11家上市公司接连跨界做储能,入局企业大至五粮液,小如浪莎股份。
吴家貌强调,“储能的一个重要特性是重资产,一个储能电站,融合了电力、电子、电化学等技术,不是简单的‘充电宝’,对安全性要求也非常高,你可以看到,过去一、二十年每年都有严重的新能源事故发生,跟这种低质产品的投放有很大关系。这种情况势必会造成产业的不健康发展。”
在阳光电源的高层看来,国内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企业能够持续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长期可利用率;通过掌握PCS、BMS等设备的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来支持持续的技术迭代,响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以及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等。
“未来两三年内一定会形成低质低效的产能出清。”吴家貌说,“光伏行业早期也是这样的情况,无序化的竞争很严重。过去光伏逆变器的竞争者有几百家,现在也只淘汰剩下了不到十家,占据了全球80%、90%的市场份额。未来储能行业也会是这样。一定会有马太效应,强者更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