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他,华为芯片之父

访客 2024-03-27 15:09:03 41097 抢沙发

近日,华为芯片的奠基人、原海思总裁徐文伟在朋友圈宣布,正式退休!

他,华为芯片之父

这个为华为默默操劳了33年的*代创业元老,直到退休时都鲜为人知。但他,却是一直陪在任正非身边的人。

2020年,华为身陷险境。

任正非不顾年迈之躯,马不停蹄,走访了上海交大、复旦、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全国知名院校。

陪在他左右的,一个是海思总裁何庭波,另一个就是徐文伟。

1、华为芯片奠基人

在华为历史上,芯片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一方面,它是早期华为崛起的关键。另一方面,它也在后来,给华为带来前所未有,甚至生死存亡的考验。

这些考验,让何庭波这个多年隐身幕后的海思女总裁,一夜爆红。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何庭波背后,还有一个资历更深的芯片拓荒者,他就是华为芯片奠基人徐文伟。

作为华为*代创业者,徐文伟不但主持开发了华为*代局用程控交换机、*颗芯片、*套GSM系统……还是华为研发部资格最老的领导。

华为芯片事业的开端,就是徐文伟建立的器件室。

华为早期的几款交换机,从HJD48实现自研到C&C08大获成功,背后都离不开徐文伟和器件室的贡献。

以器件室为基础,华为成立了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最后演变为海思半导体。

期间,徐文伟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从芯片中心主任、预研部总裁、中研院副总,再到海思创始总裁。

今天,海思俨然已是华为*的底气和杀手锏,而这一切的开端就是徐文伟领衔的芯片事业。

除了是华为芯片的奠基人,徐文伟也是华为很多业务的早期开拓者。

2005年,华为海外市场受阻。

当时还兼任海思总裁的徐文伟,被任正非派到欧洲去当总裁。

技术出身的他,通过分布式基站等创新产品,成功赢得欧洲运营商支持,一举打开了海外市场。

2011年,从外归来的徐文伟,继续被委以重任,开拓华为全新的业务——企业业务。

八年后,当华为被制裁,手机等终端业务急剧收缩,传统运营商业务又遭遇瓶颈时,这项由徐文伟开创的新业务,在关键时刻,帮华为稳住了营收。

2018年,当华为挺进到技术无人区,成立了华为战略研究院,久经沙场,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徐文伟,再次领命,担任首任院长。

这也是这个华为老兵,最后一次接过战旗。而徐文伟也不辱使命,在自己事业生涯的最后阶段,替华为探明未来九大技术挑战与方向。

2024年3月,61岁的徐文伟宣布退休。

这位低调的华为元老,从1991年加盟到2024年挂靴,33年间,为华为乃至中国产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也因此,被授予华为最高技术称号——华为Fellow,并两次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名单。

然而,他与华为的结缘,竟来自任正非的一次忽悠。

2、“把他扔到大海里!”

1990年,27岁的徐文伟,入职大名鼎鼎的港资企业亿利达。东南大学自控系毕业的他,因为出色的硬件设计能力,被隔壁的任正非看中。

彼时的华为,刚结束代理生涯,准备自研交换机,急需一名硬件开发人员。

但任正非当时穷得连根像样的皮带都买不起,自然不可能许以重金,只能各种花式忽悠,画大饼。

年轻的徐文伟,被美好的愿景打动,决定加入。

堂堂外资企业,竟被一家不知名小厂挖角,亿利达的老板深感受辱,使了点小手段,把徐文伟送进了派出所。

但即便如此,也未能打消大徐的念头。

1991年,徐文伟正式加入华为,被分在郑宝用手下,为华为*台用户交换机HJD48开发芯片。

而他,也果然不负众望,加入华为不久,就建立了器件室。

按照流程,徐文伟首先设计自己的电路,成熟后,再委托一家拥有EDA能力的香港公司设计成ASIC芯片,拿到德州仪器去流片和生产。

这个过程代价不菲,光是一次流片,就要几万美元。

当时的华为,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好在天佑华为,1991年,华为*颗芯片SD502,一次流片成功。

这是华为芯片事业的起点。

搭载自研芯片的用户交换机HJD48,后来销售额破亿元,让华为有了活下去的底气。

手中开始有粮的任正非,此后瞄准了更大的电信市场,开发新的局用交换机JK1000,并任命徐文伟担任项目经理。

但这一次,却不太顺利。

为了开发JK1000,徐文伟一口气订购了50台设备,结果开发完,才发现不合适,前后损失了100多万元。

气得任正非牙痒痒:

“如果要把这些设备都扔进大海,那么徐文伟也必须被扔进大海,只不过我们马上就把他拉回来,让他呛几口海水后,还可以继续重用。”

更要命的是,JK1000采用模拟空分技术,在当时已经是一项落后技术。

在西方通信巨头的推动下,更为先进的数字交换机已经很普及,导致JK1000刚上市即落后。

为了摆脱窘境,任正非决定豪赌一把,开发下一代数字程控交换机。

此时的华为,已是困兽之斗,旧项目没利润,新项目又要投入几百万。逼急了的任正非不得不去借高利贷。

即便如此,他依旧听从了徐文伟的建议,咬着牙,花大价钱从西方买来EDA系统。

强压之下,任正非站在六楼办公室的窗边,说出了那句著名的狠话:“新产品研发不成功,你们可以换个工作,我只能从这里跳下去了!”

徐文伟没有辜负任老板的期望,他和自己的核心骨干、从无锡华晶跳槽来的李征,最终带领团队开发出了华为*颗自己使用EDA设计的芯片SD509。

搭载这颗芯片的华为*代数字程控交换机C&C08,最终在市场大卖,开启了华为的光辉岁月。

此后,徐文伟继续在芯片领域默默耕耘。在他带领下,仅仅几年时间,华为芯片设计工程师队伍就壮大到300多人,先后开发出数十种芯片。

2004年,华为在原有芯片业务基础上,组建了海思半导体,徐文伟担任创始总裁。

但仅仅一年后,作为华为芯片奠基人的他,就被调任欧洲区总裁,再然后,回国先后担任企业业务总裁、战略营销总裁等职位。

不过,离开技术一线的徐文伟,仍然时刻关心着华为芯片事业的成长,并在发展3G手机芯片等关键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无人区,为华为找方向

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开拓,也让徐文伟为华为在技术之外贡献了更多。

技术出身的徐文伟敢闯新路,长期的研发经历,加上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经历,让他成为华为内部少有的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人才。

这种丰富的阅历,以及敢闯敢干的精神,最终让任正非在关键时刻,对他委以重任。

2016年的华为,经过近30年发展,在很多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再往前走,已经没有领路人。

在当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表示:

“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我们前进在迷航中,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与此同时,华为现有的水平,还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理论研究。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突破香农定理,突破摩尔定律的极限,华为就必须大胆突入无人区。

基于这个判断,华为在2018年底,成立了战略研究院,任正非钦点老将徐文伟担任首任院长。

至于研究院的任务,徐文伟表示:

“战略研究院最重要的是看未来,担负起华为在未来5-10年技术领域的清晰路标。面向未来,确保华为不迷失方向,不错失机会。”

简单说,就是替华为寻找未来的方向。

成立战略研究院,只是华为突入无人区的战略布局之一。

除此之外,这些年来,华为还在全球网罗了700多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名化学家,还有6000多位其他基础研究的科学家。

同时,还与全球几百所大学展开了合作。

这些举措,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都*前瞻性。战略研究院刚成立一年后,美国就对华为发起一轮又一轮制裁。

被雪藏了十几年的海思备胎计划,一夜转正。

危急时刻,任正非不顾年迈之躯,马不停蹄,走访了上海交大、复旦、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全国知名院校。

陪同在他左右的,一个是海思现任总裁何庭波,另一个就是海思创始总裁徐文伟。

“尽管遭受到美国打压,但目前华为员工非常振奋,越到危险的时候,华为员工的凝聚力越强。”

面对美国打压,数十年的研发创新,是华为*的底气。

但打破美国人的封锁,不是目的,战略研究院最终的目标是,是寻找未来的方向。

在担任战略研究院院长的几年间,徐文伟一方面与全国各大高校加强合作,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探索,提出了未来智能世界面临的九大挑战与方向。

这其中,就包括5.5G、超级算力、突破冯诺依曼限制的新型存储等等。

4、为了事业,甘做千年老二

直到2024年3月退休前,徐文伟依旧躬行不辍。

他入职华为33年,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但跟华为其他元老级人物相比,却令外界相对陌生。

在华为的历史上,很多关键人物都留下了个性鲜明的事迹。

比如,任正非形容华为早期技术骨干、二号首长郑宝用,一个人能顶10000个。

人称“小徐”的徐直军,敢当着证监会主席的面,开任正非的玩笑:“老板懂什么管理,我们的变革IPD,他就知道那三个英文字母。”

至于天才少年李一男,以及后来的余承东,那更是叱诧风云的人物。

相比小徐,以及余大嘴等人,徐文伟要安静得多。这一方面跟他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是芯片研发这项事业决定的。

在华为内部,徐文伟以温文尔雅、性格好著称,无论外界变幻,以及内部人事更迭,他都能安静地泰然处之,醉心于自己的岗位,默默耕耘与进取。

也正是扎扎实实搞研究的作风,让他一路向前。

对于通信以及芯片行业来讲,这种耕耘精神尤其重要。任正非曾一再强调:

板凳要坐十年冷,要几十年朝着一个城墙口冲锋,不要靠机会主义。

华为要做傻傻的乌龟,不做聪明的兔子,像阿甘一样,那么单纯和专注。

作为华为芯片的奠基人,徐文伟用自己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乌龟精神。

20多年前,邮电部的一位处长访问华为。当时,深交所成立没多久,华为公司的楼下,挤满了排队买股票的人,熙熙攘攘,锣鼓喧天。

而就在他们楼上,像徐文伟一样的年轻人,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搞电路。

这位处长由此感慨道:“华为这样的企业不能成功,天理难容!”

此后的华为果然飞速发展,成为中国科技史上最耀眼的星。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109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