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90后小伙用AI“复活”逝者,一年成交1000单

访客 2024-04-05 12:14:04 65012 抢沙发

约访张泽伟是很困难的。时间从周三推到周四,又延期到周末,一直到星期天晚上11点,他才终于接起电话。

90后小伙用AI“复活”逝者,一年成交1000单

“太忙了。”这名90后江苏小伙直言,“到现在才有空看手机。”

尽管年轻,但张泽伟已是有12年经验的连续创业者。他从游戏业务起家,涉足过虚拟现实(VR)领域,最终在2020年迈入人工智能(AI)赛道。在关于AI和未来的万千想象中,张泽伟又选择了最震撼、最艰巨的那一种。

他用生成式AI技术“复活”逝者,通过还原逝者的相貌、声音、话语,塑造出一个可互动的“数字生命”。

AI复活、数字生命、数字永生……业务名称有很多种,但张泽伟一般叫它“AI疗愈”。

他疗愈那些难以弥合的伤口,也由此见证人世间的离合悲欢。有老人对着逝世儿子的形象喃喃自语,有父母在见到女儿形象的那一刻泣不成声……2023年以来,张泽伟和他创立的“超级头脑”团队已经承接了超过1000笔“复活”订单。临近清明,他们的忙碌程度更是直线上升。

在张泽伟看来,AI复活的*价值是“陪伴”。先进的技术创造出一道投影,短暂地跨越了生死之间的鸿沟。

疗愈之路

创立“超级头脑”,起源于一个善意的谎言。

2023年3月,张泽伟一名朋友的父亲因意外离世。由于朋友的奶奶年事已高,家人选择将噩耗隐瞒起来。但天长日久,奶奶起了疑心,朋友只得找到张泽伟,希望他用AI技术复刻出自己父亲的形象,“给老人家报个平安。”

张泽伟原本不打算接受这个委托,但朋友的一句话让他改变了心意:如果奶奶知道了儿子离世的消息,她*活不过3个月。

“我觉得人命大于天。”张泽伟说。

“骗”过了朋友的奶奶之后,越来越多人慕名而来,希望张泽伟帮助他们“再见一面”逝世的亲人。张泽伟索性放下了手上的AI教育项目,于2023年3月组建起“超级头脑”团队,专注于用AI为逝者塑造数字形象。

张泽伟介绍,“超级头脑”的业务主要分为三类。

*类是AI疗愈,通过读取客户提供的照片、音频等素材,还原出逝者的脸部模型和声音,再由员工或心理咨询师“穿戴”上这一外貌,与客户进行视频聊天。这相当于用AI技术实现“换脸”和“变声”。

第二类是数字相框,与AI疗愈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项业务脱离了人类扮演,逝者数字形象的一切反应,都由底层大模型技术生成。

第三类是3D超写实数字人,能在现实中创造出逝者的全息投影,需要用到专门的全息设备,其交付形式更重,人力和时间成本也更高。

创立1年以来,“超级头脑”团队共承接了超过1000笔订单。单笔订单的收费取决于素材质量和定制深度,通常在上千至上万元不等。此外,也有许多订单面向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特殊人群,不收取费用。

当前,“超级头脑”主要通过私域接单。张泽伟透露,阿里巴巴正在和团队接洽,但由于商家群体“鱼龙混杂”,他对入驻电商平台还相对谨慎。

生死如河

在用AI“复活”逝者的路上,张泽伟目睹过太多遗憾与伤痛。

他至今还记得,有一名9岁的女孩因白血病离世,临终前决定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和部分器官。女孩的母亲难以走出丧女之痛,便委托“超级头脑”重建女儿的AI形象。张泽伟说,这位母亲在提到女儿时,“提一次哭一次。”

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一名女孩因父亲去世罹患抑郁症,一度想要轻生,她的母亲希望复刻出逝者的形象,和孩子做最后的告别;一名少女因男友意外离世,始终无法释怀,她希望听男友“亲口说出不要我了,让我解脱”……

见证了这么多生离死别,团队难免出现情绪波动。张泽伟坦承,自己起初甚至无法开口向客户收费,连晚上做梦都会代入他们的角色。

“没有做过手术的医生,*次拿(手术)刀的时候都是会晕血的。”他感叹。

悲痛、怀念、死亡,构成了这门生意的底色。“AI复活”塑造出的一线希望,是跨越生死之河的一座桥梁,技术短暂弥合了生与死的鸿沟,让阴阳两隔的人能够多看对方一眼,多说上一句话。

客户对“超级头脑”发自肺腑的感谢,给团队带来了莫大的价值感。张泽伟说,这项业务“真的可以帮助到别人,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

他也提出,希望市场能对类似的业务抱以宽容,“给人工智能一点空间”,先起步发展,再解决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慰藉还是谎言?

关于“数字永生”的研究和争论,其实由来已久。

在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数字生命技术是“拯救世界”的备选方案之一。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为了“复活”自己的女儿,不惜违反规定,把女儿的人格参数注入到超级计算机中,并留下了那句著名的台词:“我想要给她完整的一生。”

但在同一部电影里,也有科学家反对这一方案,表示自己“不想被当电子宠物养”。

在现实中,对这一议题的冲突更显尖锐。支持者表示“AI复活”能够抚慰生者的伤痛,反对者认为人终归要向前看,AI创造的幻影只是一种虚假的安慰。

无论如何,技术进步带来的可能性,已经受到了市场和AI行业的关注。

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因病去世后,公司用AI技术制作了他的“数字人”,并在商汤科技年会上亮相;音乐人包小柏用AI复刻出女儿的数字形象,不仅能对话,还能演唱生日歌;已故艺人乔任梁的父亲看到儿子被“AI复活”的影像后,则表示不能接受:“这是在揭伤疤。”

近期,数字生命企业MyTwins.ai宣布完成千万元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其主营业务是为客户创造“数字分身”,创始人吴桂林(梁舒)曾任阿里巴巴集团技术总监、淘宝直播和淘宝内容技术总负责人。

另一方面,AI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风险。在电商平台,部分商家以5-10元的低价售卖“AI复活”服务,由于技术水平低下,其成品的质量往往相当粗糙;基于“AI换脸”“AI变声”的诈骗案件,近年来更是屡见不鲜。

在沸沸扬扬的舆论中,AI行业仍在寻找更多可能性。正如张泽伟所说,“AI复活”的核心是陪伴。生老病死、离合悲欢是永远在人间上演的剧目,有逝去,就有缅怀;有缺憾,就有陪伴。

这是人类最朴素、*层的情感需求之一。“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段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以忽略不计。”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501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