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平安信托“暴雷”?市场被吓怕了,真相是……

访客 2024-04-12 18:11:55 9918 抢沙发

在历经一波又一波的地产商债务逾期、违约潮后,市场已然风声鹤唳。

平安信托“暴雷”?市场被吓怕了,真相是……

尤其是地产链条数据整体延续走弱的当下,投资者们难免对房地产信托的异动格外关注。

就在前日,一句“在平安买的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本金和利润,说是信托崩盘了让我们等”,让“平安信托爆雷,投资者维权”的传闻迅速席卷了市场。

国内头部信托公司——平安信托也“爆”了吗?

4月10日,平安信托发布声明回应,称“受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影响,近期平安信托福宁615号信托计划宣布延期。”表达歉意的同时,也强调称公司正“积极推进项目处置”,并称“目前公司整体业绩稳健、经营状况良好”。

地产市场持续波动的大背景下,市场传闻甚嚣尘上。产品延期的平安信托到底有没有“爆雷”?它对其信托计划真得有足够的兑付能力吗?

延期≠爆雷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当下平安信托还远未到“爆雷”的地步。

“爆雷”一词引发广泛关注,源于2018年至2019年金融行业的大规模延兑,由于当时大量违约平台“跑路”、“失联”并最终被立案侦查,人们便逐渐将延兑视为“爆雷”的前兆。

但要注意的是,信托的延期与“爆雷”并非一回事——延期并不是不还,而是缓期还。

一般来讲,信托合同中都会有关于延长信托项目期限的条款,以应对项目可能出现暂时性的流动性风险时的危机,也是化解信托项目兑付危机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且在信托项目延期期间,仍会计算收益。

从相关资料来看,此次出险的平安信托福宁615号项目,同样也是因暂时性的流动性受阻而延期。

据平安信托表示,就是“由于房地产低迷,项目开发公司正荣地产面临经营压力,此外还有销售资金须进入监管账户等原因,截至公告日,该信托计划尚无现金回收”。因此,“信托计划延期至信托财产全部变卖之日或存续受益人预期信托利益足额分配之日(以先至者为准)。”

而在房价延续下跌、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的当下,因房地产项目的销售和回款能力而掣肘信托计划的兑付能力并不罕见。

但今年以来,央行“双降”呵护市场,多地房地产新政频出,随着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持续优化调整,楼市总体已进入缓慢修复阶段,短期内承压的地产信托,也将逐步迎来现金流及盈利能力的修复,投资者无需过度担心。

即便出现违约事件,也会通过处置抵押物或对项目公司进行并购处理等手段进行项目处置,因此此类项目通常不存在最终风险。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信托就能“保本保收益”,一定不会亏损。

“刚兑”长日已尽,信托也不例外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市场的投资者们过于“激进”,也过于“天真”。

那时,借本金还利息、募短期投长期是支撑市场扩张的主旋律,高速增长的时代里,人们从来不担心未来的思维已成惯性——总有新钱借进来,还上老钱。但也由此,诞生了资金空转、脱实向虚、规避监管、多层嵌套、违规集资以及刚性兑付等严重的时弊。

其中,由于业务的集中度过高、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信托行业“刚性兑付”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早就被诟病已久。

直到2018年,被简称为资管新规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正式发布,曾经在国内市场横行了十三年的“保本保收益”时代结束。

而这轮金融改革的核心,是引导资管机构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和服务实体经济这两个本源。其中,多由房地产和平台两大类非标融资业务构成的信托行业尤为突出。

根据最新监管要求,机构和自然人投资资金信托,应当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信托利益或者承担损失,信托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信托消费者承诺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因此,市面上不存在任何一家“绝对安全”的信托项目。

比如此次宣布延期兑付的“平安信托福宁61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其产品档案就显示该产品属于中高风险产品,产品期限864天,管理公司是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其实在“打破刚兑”之后,信托的偿付能力早就该取代其收益率水平成为投资者选择的首要因素,只是“积习难改”,“被惯坏了的”投资者往往难以抵御高收益的诱惑,也无法摆脱过去刚兑的思维惯性。

不过,资管新规对于信托行业的整治并非泰山压顶,而是剜去烂疮。

严监管之下,信托也更规范。

首先,在我国,信托公司的设立必须通过监管部门批准获得金融牌照方可展业,其旗下所有信托产品都需要做相关备案,产品出现延期兑付的情况也需及时上传征信系统。

也因此,信托产品的项目底层资产一般相当明晰,投资者可以明确自己的资金去向,同时信托也有着成熟的制度依据和法律支撑,信托公司也有着诸如司法诉讼、股权转让等较为成熟的项目处置措施;

其次,信托公司的自有资金与委托人资金有着严格而清晰的隔离。信托产品的延期兑付一般源于融资方流动性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与信托公司本身的资金并无直接关系,因此单个或几个项目的延期并不意味着信托公司完全丧失了兑付能力。

因此,在能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明确收益与风险的相关关系的情况下,拥有跨市场、多工具优势的信托产品,仍为非常优质的投资产品。

风波之下的平安信托,实力如何?

整体来看,此次平安信托计划的延期,主要是受投资主体正荣各回购方未按期支付回购价款所累。整体来看,平安信托积极采取措施以保护投资人利益,表现出了合格的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

按照信托计划相关交易文件的约定,“福宁615号”信托计划的退出路径包括:

联正悦投逐层向股东预分配盈余资金或分配利润;

若“臻华府”项目未完成业绩考核或发生保护性退出情形,正荣地产或其他主体回购信托计划所持股权;

向第三方转让信托计划所持标的股权。

而早在2022年8月,因正荣地产触发相关交易文件的保护性退出条款,平安信托就已提起诉讼,诉请正荣各回购方支付股权回购价款并将荣璐置业21%股权工商变更登记至平安信托名下,同时,平安信托已对正荣(厦门)置业有限公司持有的荣璐置业股权等资产予以查封,当下案件仍在诉讼进程之中。

正如前文所述,信托公司的自有资金与委托人资金有着严格而清晰的隔离,单个或几个项目的延期并不意味着信托公司不具备兑付能力。

根据其1月发布的年报来看,2023年,平安信托的营业收入为145.53亿元,净利润为42.55亿元;截至2023年末,公司净资产为778.38亿元,受托管理资产规模6625.03亿元。2023年全行业排名中,平安信托营业收入排名第1、利润总额排名第2、净资产排名第1。近期,平安信托保险金信托规模更是成功突破千亿元。

此外,在去年《中国银行保险报》联合凯度Brand Z发布《2023中国金融消费者品牌影响力指数报告》中,平安信托获得“BrandZ最具影响力中国信托品牌”第一名。

在如此强大的资产实力和品牌力背书下,断言平安信托“爆雷”,未免有些不通於轻重。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91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