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中的商战真实上演:石家庄国资硬刚海信,66岁董事长结盟抗敌
在有着5000多家上市公司的A股市场,控制权争夺并不鲜见,但创始人引来国资站台,与外来资本三方对峙,科林电气(SH603050,股价,市值)的控制权之争可谓戏剧性十足。
一个月前,家电巨头海信集团控股的青岛海信网络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网能”)悄然发起攻势,仅用时约20天就拿下科林电气13.95%的股权,成为持股比例最大的单一股东,同时掌握公司表决权的比例也达到23.52%,可谓来势汹汹。
抢筹之下,股价节节攀升——如同热播电视剧《繁花》中沪深两地资本抢筹601瀛洲(延中)实业的情节再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3月11日海信入股以来,科林电气股价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涨幅一度超过70%。
海信网能的猛攻,以及昔日战友的倒戈,让科林电气创始人张成锁的处境一度落入被动。而在“危机”之时,石家庄国资突然举牌将局势变得更为复杂。
此后,在海信系与石家庄国资的“硬刚”中,张成锁一改往日沉默,转而与高管团队迅速结盟,让这场控制权争夺战的结局愈发微妙——此时,如果石家庄国资与张成锁一方联合,其所控制的科林电气股权和表决权,将超越海信网能。
与此同时,海信网能也早已放话:最终目的是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而与创始人较为亲密的国投集团,称要在未来十二个月内继续增持科林电气。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这边海信对外传递出“从不当野蛮人”的信号,那边张成锁则声称“有责任保护好公司”,并且“地方政府非常支持科林电气”。
科林电气的控制权究竟花落谁手?一切变得扑朔迷离⋯⋯
围猎背后:谁先动了转让的念头
大约两年前,科林电气创始人团队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给了后来的海信系举牌机会。
自2012年3月末开始,张成锁、李砚如、屈国旺、邱士勇、董彩宏五人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三年后的4月下旬,上述五人签署了一致行动人补充协议,协议有效期至公司上市起60个月届满后失效,也即2022年4月14日届满。此后,五人未续签一致行动协议。
由此,科林电气分散的股权结构,让海信系的操作异常顺利。今年3月11日—3月15日期间,海信网能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耗资2.28亿元购买科林电气普通股1127.98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4.97%。
海信网能“晋升”科林电气5%以上重要股东所需的股份,是从科林电气自然人股东处直接购入的。
3月15日,海信网能与李砚如、屈国旺、田晔、张国玉、刘福海、刘煜、刘宇聪分别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上述股东拟将其持有的科林电气1159.24万股股份(占协议签署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10%),转让给海信网能持有。李砚如、屈国旺的每股转让价格为25.5元(另行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田晔、张国玉、刘福海、刘煜、刘宇聪的每股转让价格为23元,转让总价款为2.85亿元。
与此同时,李砚如、屈国旺拟将其持有的合计不超过2173.33万股上市公司股份(占协议签署日科林电气股份的9.57%)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信息披露义务人(注:指海信网能)行使。
通过上述交易,海信网能将以5.13亿元拿下该上市公司10.07%的股权以及19.64%的表决权,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表决权股东。
李砚如、屈国旺并非科林电气的普通持股人。其中,李砚如目前在科林电气担任副董事长,屈国旺则是董事、总经理。从履历来看,2000年左右加入的两人,均是科林电气的元老级人物。
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科林电气董事长张成锁将李砚如等人转让股权的行为,形容为一场背刺:“两个高管减持并对外委托表决权只是他们两人的个人决定,事先都没有告知我。此前,我还以为他们去山东谈合作去了。”
张成锁受邀参加石家庄市各界人士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 图片来源:科林电气官网
对于李砚如、屈国旺转让所持股权的原因及目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尝试通过多个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但均未获得回应。
张成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上述股权转让发生之前他并不知情,且海信一直没找他正式沟通过。就此,4月16日,海信网能总经理史文伯对《每日经济新闻》的文字回应却给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说法。
史文伯表示,3月18日下午三点,经过事先预约,其陪同海信集团高级副总裁汤业国一行四人,在科林电气3楼接待室,与张成锁正式见面会谈,将海信对科林电气的收购目的、未来规划以及在国内国际市场以及技术产业方面的赋能思考与张成锁进行了长达约1小时的交流,张成锁表示:“海信是大企业,我也喜欢山东人豪爽的性格,如果不是某公司跟我早就签了股权转让协议,不能违背约定,如果早一点(的话)我百分之百愿意跟海信合作。”
对于张成锁是否之前与“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一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4月17日下午致电科林电气证券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我不知道这个信息,如果有(股权转让协议)的话,我们会发布公告,领导没给我的话,应该是没签。”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尝试通过与张成锁有过接触的人等渠道,寻求张成锁方面的回应,但均未能成行。此外,记者于4月17日下午致电石家庄国投方面,综合办人士在明确记者采访意图后,拒绝进行下一步沟通。
微妙关系:“明牌”的海信,先入场的国资
在海信系的猛烈进攻下,石家庄国资也开始频频举牌。
在4月8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406.5万股后,石家庄国投所持科林电气股权、表决权增至7.79%,与海信网能的13.95%股权、23.52%表决权有不小的差距。
不过,张成锁在愚人节这天的一个动作,让海信网能在这场争夺战中的优势急速下落。
科林电气4月1日晚间公告显示,4月1日,张成锁、邱士勇、董彩宏、王永四人共同签署了《关于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之一致行动协议书》,四人自此形成一致行动关系,在公司的决策过程中保持一致行动。
对比2022年之前的一致行动人,虽然少了李砚如、屈国旺二人,但在4月1日重新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后,协议四方均为科林电气的持股较多的自然人股东,合计持有科林电气3932.11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7.31%。
而在此时,如果国投集团与张成锁等四人态度一致,两方合计持有的科林电气股权、表决权都将达到25.1%——超过海信网能目前所掌控的23.52%表决权。
不过,从海信网能释放的信息看来,其对科林电气体的控制权似乎势在必得。其放言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继续增持上市公司不低于6%的股份,且暂无处置已拥有权益的股份的计划。并直言其最终目的是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海信直接堵上门,让我们发布公告;还说派人上门接管科林电气。当时我们都一脸懵,公司上下对此毫不知情。”在证券时报的报道中,科林电气内部人士表示。
但在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回复中,海信网能总经理史文伯表示这完全与事实不符,事实是其在科林电气递交公告遇到非法阻碍。史文伯称,海信网能方面去上市公司证券部递交权益变动报告书原件,既是海信网能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的基本权利,更是法定义务,但张成锁却百般阻挠,命令门卫堵住大门,不让其方进入,禁止证券部工作人员、董秘向交易所递交海信网能的信息披露文件。至于“上门接管”一说,海信网能方面无人说过更不可能做过,这应该是张成锁为做实“野蛮人”而杜撰的段子,“张成锁显然低估了海信人的公司治理水平和能力”。
图片来源:海信网能官网
自4月1日增持后,海信网能没有进一步动作,各方势力及关系似乎走向僵持。
而石家庄国投在4月8日的增持,让这场海信网能与科林电气创始人之间的争夺,增加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4月份以来,张成锁不止一次的对外称“地方政府非常支持科林电气,也非常看好科林电气的发展”。
然而,在海信网能收购科林电气股权一事上,石家庄市政府方面,似乎也没有表达出不满。
史文伯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海信在收购之前,与公司(科林电气)的第二、三股东以及石家庄市政府领导进行了充分地沟通,得到了明确的欢迎和肯定;在首次公告发布前后,也与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市国投公司进行了电话、见面和书面信息互动,都没有反对,并表态这属于市场行为。
不过,张成锁显然与石家庄国资合作更多。2023年7月12日,张成锁一行赴石家庄国资旗下的石家庄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考察交流,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6月到9月,石家庄国投集团成为科林电气新进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4.95%。至此,石家庄国资通过石家庄国投等企业与科林电气,已经形成了资本、产业和股东等多层面深度合作。在科林电气公司层面开展资本和业务合作,在科林电气的股东层面开展资本合作。
石家庄国投集团的立场毫无疑问是这场控制权争夺战的重要变量。
与此同时,作为争夺科林电气控制权最直接的两方,海信方面与张成锁的直接沟通,似乎并不顺畅。
史文伯提供的信息显示,3月25日,海信集团高级副总裁、海信网能董事长陈维强,以及4月12日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前往石家庄,均安排了拜访张成锁的工作行程,并且联系到了他,但张成锁最终拒绝沟通。
不过,张成锁方面表达了相反的说辞,他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上述交易披露后,海信网能也没有和我正式沟通”。
三方角逐:谁更合适?谁又会是赢家?
在海信网能与石家庄国投的竞相增持下,科林电气股价已然节节攀升,一个月的时间涨幅超过70%。科林电气在4月3日以来虽震荡下跌,但截至4月17日收盘(26.60元/股)的股价,仍比海信网能开始扫货的3月11日上涨43.5%。
这一幕,如同再现了《繁花》中沪深两地资本抢筹601瀛洲(延中)实业的情节:抢筹之下,股价节节攀升。
在回应为什么要计划收购科林电气时,史文伯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海信布局新型电网、新能源是一项重大长远决策,这也是海信集团整体战略规划重要组成内容。海信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已久,具备了市场上独特的竞争优势。海信方面认为,这些硬核技术将助力科林电气在万亿级的全球新能源市场,打出独特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想象力。
科林电气本身的确在传统输配电设备业务之外,也在光伏EPC、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公司新能源业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271.27%。
2023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科林电气站台 图片来源:科林电气官网
不过,对于海信网能的“偷袭”,身兼科林电气第一大自然人股东、创始人、董事长多重身份的张成锁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曾表现得非常抗拒,他对海信的定性是“赤裸裸的野蛮人偷袭”:“事先什么也不沟通,而后突然发难,来了就让我们必须投降,让我们必须放出控制权。这不是野蛮任性是什么?”
但海信网能并不认为其扮演的是“野蛮人”的角色。史文伯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优势企业通过产权市场取得产权发展自身产业是合规合法的,是受法律保护、政策支持的行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这都是企业发展产业的重要和常见的途径,所以,海信的收购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也是非常正常的行为,目前一些所谓的“抢”和“打上门来”的说法,有些大惊小怪。
从明面上来看,双方剑拔弩张,但对“打上门来”的海信,张成锁一方似乎又留有余地。
“在未看到及认可海信网能提出的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规划之前,不放弃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在4月2日与其他3位高管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时,张成锁一方给出如上解释。
从张成锁此前对国资入局的态度来看,他也并非对外来资本全然抗拒。2023年三季度期间,枣庄财政局所控制的枣庄同兴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为科林电气持股4.5%的股东,几乎同时,石家庄国投也开始持有科林电气4.95%的股权。但与此相对的是,他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对于海信举牌表达了相当的“不满”,认为海信(入主)会大规模改组中高层、改变原有的企业文化,这必然要伤筋动骨。
如今三方对峙之下,石家庄国资的态度至关重要,海信方面也表达了一定诚意。史文伯在回应《每日经济新闻》问题时称,海信在收购之前,与石家庄市领导进行了充分沟通,得到了明确的欢迎和肯定。海信还以口头和书面方式承诺,收购后不仅不会搬离石家庄,反而会在石家庄进一步加大投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