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鸡汤面,又一碗被大牌高仿的面
文 | 真故研究室,作者 | 徐滢,编辑 | 龚正
最近几年,老母鸡汤面这种 3 分钟速食方便面,成了不少人下班后青睐的大补汤。仿佛一碗鸡汤下肚,打工人就能满血复活,满足自己懒系养生续命的刚需。
老母鸡汤面在许多平台销量动辄百万包起,它原本是白象的爆款单品,但康师傅去年底也来了一波高仿撞脸。一些消费者一不小心看花眼下错单,直到下肚那一刻才惊觉,此面非彼面。
老母鸡汤面,也被撞脸了
白象创始人姚忠良(60 后,河南平舆人,中国人大毕业)可能没想到,当年拒绝了日资的入股,如今却遇到了国内同行的内攻。
" 本来想买白象的老母鸡汤面,结果回家才发现买错成康师傅的。" 一网友在社交媒体 po 出自己的经历,一时间吸引了很多共鸣的跟帖。
从外包装到口味,确实康师傅的老母鸡汤面跟白象有几分相似,连宣传语都差不多。白象是 " 慢熬 6 小时 ",康师傅是 "6 小时熬制 "。
不过也有吃过的人说,康师傅的味道略淡,白象的汤头更浓。
其实康师傅老母鸡汤面其它几款的包装,还是与白象有一定区别的,但怎奈白象的老母鸡汤面在用户心中已 " 先入为主 "。
老母鸡汤面是白象近几年最具知名度的爆款产品,于 2018 年 9 月推出。白象曾披露该面所在的 " 汤好喝 " 系列,于同年推出不到一年时间,就卖了 10 个亿。
进一步走向全民,是疫情三年间。
先有宅家需求垫底,然后是 2021 年 7 月,郑州水灾,白象驰援救灾。再后来,白象三分之一企业员工雇佣的是身障人士的新闻上了热搜,白象成为良心国潮代表、一时间圈粉无数,连带让老母鸡汤面再度破圈爆卖。
打工人老王一度沉迷老母鸡汤面不能自拔。他印象很深的一件小事是,前几年生鲜平台上的白象老母鸡汤面常常被抢光,后来他就每天早上 6 点一醒就开抢。
在白象淘宝旗舰店,如今五袋装的白象老母鸡汤面,价格 14.9 元,销售已经破百万,评论 30 万条起,实际销量估计更高。
跟白象比起来,康师傅的老母鸡汤面上市得晚一些,于 2023 年 11 月 9 日和牛尾汤面一起推出,属于市场后来者。
好歹也是行业老大哥,一般人理解应该是引领市场潮流才对,但成了模仿跟随者,难免被人议论纷纷。
不过,意外吗?不意外。
普罗大众估计都能猜出康师傅的意图一二——模仿成功者,是成功的捷径。况且模仿或撞脸的事,康师傅不是第一次做,行业里也不是只有康师傅一家在做。
1992 年,台胞魏应州在大陆火车上、受乘客正在吃一碗香喷喷的泡面启发,决定放弃原先的创业项目——已亏了一半创业资金的食用油,改做方便面。
后来,康师傅推出第一款红烧牛肉面,又香又能几元钱吃到肉丁,从此打爆,制霸大陆方便面市场多年。
而台湾地区真正的老大哥统一,后来也拿红烧牛肉面对垒,但怎奈康师傅已提前占领了用户心智。直到 2008 年推出统一老坛酸菜面,另辟蹊径,才终于翻身把歌唱。
但 14 亿市场,岂容你一家独占。
2010 年,康师傅也推出与统一 " 老坛酸菜面 " 的同款产品,还是熟悉的 " 套路 " ——如同复制粘贴的外包装与配方口味。
统一也不是弱鸡。在老坛的经典广告片中,代言人汪涵的那句 " 有人模仿我的脸,还有人模仿我的面!"" 传统老坛双重发酵,这才正宗 ",疑似与康师傅对垒。
在重视结果论的商战中,撞脸不是事儿,入袋为安才最重要。
这次,康师傅推高仿版的老母鸡汤面,白象也迂回内涵。今年初,白象在一篇新产品的官方推文中提及 "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似为对康师傅模仿争议的回应。
但实际上,白象也有红烧牛肉面。乍一看,也很容易和康师傅混淆。
老母鸡汤面,年轻人的速食补药
这几年,市场上新的方便面口味推得不少,如藤椒口味方便面,冰红茶口味的红烧牛肉面等,但要评卖得最好的,还是老母鸡汤面。
它能成为各家撞脸的对象,事出有因。若说结论:它满足了年轻人 " 速食养生 " 的需求。
以前年轻人在方便面里加个卤蛋、淀粉肠,就 " 腹满意足 "、补充到蛋白质了,发力点集中在浇头上,各家也常常做买面送肠的加料促销。如今汤头成了竞争主场,来碗 " 鸡汤 " 补补,就能实现与淀粉肠的美美与共。
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厂家极力宣传的重要转变:以前是粉酱包,现在是高汤包。" 汤 " 成了方便面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
有市场数据显示,2022 年,营养汤面以出色的 " 营养价值 ",成为领跑品类,销售增速高达 59.7%。打工人有多苦多惜命,营养汤面卖得就有多好。
况且让中国人喝汤养生无需任何市场教育成本,虽然一些医生早就科普:汤头里多是油脂,不如肉有营养,但仍难敌中国人千年喝汤养生的习惯。
在国内,最早在 " 汤 " 上下功夫的正是白象。
2003 年,白象推出 "1 元大骨面 ",主打 " 大骨熬汤 "" 营养健康 ",上市当年就销量破亿。
2018 年,白象又推出 " 汤好喝 " 系列,除了老母鸡汤面,还包括辣牛肉汤等。当时,白象的广告词就是," 告别传统酱粉包,只用熬制高汤包 ",称 " 用的是 1 年以上的老母鸡,进行 6 个小时的慢熬和多次吊汤提鲜,还原地道的鸡汤本味——正宗、家常、鲜美、纯净、清新、健康。"
光看这些词,不少打工人靠意念就仿佛能治愈下班后已近瘫痪的自己。
老母鸡汤面爆红之后,白象继续在 " 汤 " 上乘胜追击。今年 1 月,白象推出升级产品 " 甄味汤馆 " ——山菌老母鸡汤面、白玉萝卜牛肉汤面两款新品,声称所有高汤原料、面饼、配菜的配方、生产环节均 100% 确保不添加防腐剂及反式脂肪酸。
伴随产品升级的,是价格也在升级。
白象老母鸡汤面袋装价格在 3 元左右,桶装老母鸡汤面价格在 5 元左右。而强调 " 营养进阶 " 的汤好喝甄味汤馆—山菌老母鸡汤面,价格每袋在 14 元左右,属于另一个异次元空间。
其实,在老母鸡汤面之外,白象也搞过别的,从酸辣粉、螺蛳粉、麻辣烫、猪肉烤肠,到沙嗲海鲜面、辣椒炒肉拌面、蟹黄拌面、糟粕醋海鲜粉等,但最得人心的,还是老母鸡汤面。
白象做汤,在几乎没有壁垒的方便面市场,其它家也不会闲着。
统一就于 2008 年推出了汤达人系列,其中日式豚骨拉面、罗宋汤面、味增拉面、椰汁鸡汤面都占有一席之地。康师傅则晚一点,如上述直到 2023 年 11 月才推出 " 好汤 " 品牌。
可以说,这几年,中国人的方便面已从" 粉包时代 " 转向 " 汤时代 "。
老母鸡汤面,能挽回离去的一代人吗
过去 40 年,方便面是 80、90 后人生中的重要记忆。但现在,它已经告别了曾经的高光,逐渐过得艰难。一两个新爆款出现,无疑都被寄予了重燃存量市场的厚望。
实际上,方便面在很多 60、70 年后眼中,一度是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
早在 1964 年,北京食品总厂就首次尝试过纯手工方便面的生产。只不过那时为了节约成本,用的是边角料的鸭油来制面饼。" 史料 " 记载,不好吃。
70 年代,上海益民食品四厂花钱从日本买来技术,做出了名为" 快乐方便面 "的品牌,椒盐口味,每包一角五分,要用粮票购买,属于奢侈品,大众消费市场没发育,快乐也就没了踪影。
90 年代前后,康师傅靠红烧牛肉面制霸大陆市场,借助南来北往的打工潮,方便冲泡又果腹的方便面,香飘各地火车站与绿皮火车车厢内。
2000 年到 2010 年,是我国方便面的黄金时代。康师傅、统一、白象、华丰四大家族,既能上得城市小白领的夜宵小饭桌,又能下得打工人的集体宿舍。柔软的身段,让它们俘获中国广大最具消费力的庞大客群。
不过到了 2013 年,外卖补贴起,人们发现可取代方便面的美食太多了。2018 年方便面市场开始萎缩。
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 -2019 年,中国方便面市场总需求量连年下跌,总需求量从 462 亿份下跌至 2019 年的 414.5 亿份。
换句话说,近 50 亿份的需求在 6 年之间消失了,按照 3 元一碗来算," 损失 " 了 150 亿元的销售收入,连动上下游消失的需求,估计全行业消失了数百亿之巨。不管曾经的方便面有多香,它都不再性感。
疫情 3 年,人们被动宅家,方便面迎来了一阵短暂回春。但 2023 年一全面放开,方便面市场又掉头向下。
2023 年康师傅全年方便面事业收益为 287.93 亿人民币,同比衰退 2.84%,占集团总收益 35.80%。
图 | 康师傅方便面份额呈下降趋势,来自 2023 财报
统一企业中国 2023 年方便面业务营收为 95.94 亿元,同比减少了 9.65%。
拥有合味道、出前一丁、U.F.O 等多个方便面品牌的日清食品也遇到同样的状况。2023 年,日清食品实现营收 38.33 亿港元,同比下降了 5.77%。
存量市场竞争,生存第一,高仿又如何。
当然,这些厂家也有在思考别的自救方法,比如高价化、高端化,试图通过此举,来提高客单价及毛利。
康师傅就推出了汤大师、干面荟、御品盛宴、速达面馆等高端面,价格从每碗 8 元、14 元到 20 元不等。今麦郎也推出了 12.9 元一盒的拉面范,白象则推出了 15 元一盒的鲜面传。
以前,可能是年轻人抛弃了方便面,接下来估计是涨价的方便面要重新选择年轻人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