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没想到好些城市人口数据开始逆转

访客 2024-04-23 12:35:27 90286 抢沙发

最近

没想到好些城市人口数据开始逆转

又到了全国各大城市一年一度发全年统计公报的时候了

人口,作为一座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自然得到了无数关注

我决定拉出目前已公布的 26 座重点城市的数据来看看

包括:

最受瞩目的万亿 GDP 城市,其中包括 2022 年曾被热议的一线城市、各大省会城市等

备受大家关注的东三省省会城市

以及与内地联系愈发紧密的香港和澳门

单看一年的数据也说明不了什么

把时间维度扩展到三年,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01

这些城市的人口增量,由负转正了

2022 年,北上广深常住人口集体负增长引起了一波关注

大家热议," 北上广深不吃香了 "

当时有人分析,除了京沪二地对人口的主动控制外,特殊时期引发的人口回流、高房价挤出效应或许更加重要

而最新数据显示

一线城市北上广,外加一个省级直辖市天津

重新实现了人口正增长

百度迁徙数据也可以佐证这一流向

2023、2024 年春节假期前后,北上广深始终为全国 TOP5 热门迁入地

数据来源: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

虽说人人叫着太卷、住不起、吃不起

但不可否认,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

为全国贡献了八分之一 GDP 的一线城市,依然提供着更多的工作机会

而封控的结束、房价的跌落,进一步扫清了回流大城市的阻碍

正如网友所说," 逃离北上广的人都回来了 "

类似内地一线城市的逻辑,香港和澳门也实现了逆转

澳门的人口增减,几乎完全受特殊情况下外地雇员增减的影响

香港人口重返 750 万,也部分受益于特殊时期滞外港人回流

而更加关键的是香港各种 "x 才计划 " 下 " 抢人 " 的成功

而在 2023 年初,港府又下了一剂猛药

当时宣布,1 月 1 日起," 优才计划 " 增加引进专业种类,并取消每年 1000 名配额限制,为期两年

结果是,单单 2023 年,就有约 1.3 万人拿到了优才计划的通行证

超过该项计划颁布 17 年以来引进人才的总和

未来,港澳或许会双双成为内地一线城市抢人大战中的重要对手

在一线城市之外,还有几座城市值得一提

例如人口流向同样实现逆转的东莞和佛山

2022 年分别净流出近 10 万和超 6 万人后

2023 年,东莞、佛山人口分别净回流近 5 万、超 6 万人

而它们也纷纷上榜 2023 年春节后热门迁入地前十

这或许再次和特殊时期的结束强相关,因为:

它们都是典型的外来人口占比过半的城市

其中,东莞外来人口比例近年最高甚至达到了九成以上,2021 年更是以超七成的外来人口占比,超越北上广深,居于首位

图片来源见图注

特殊情况下,当地经济承压,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回乡观望

而随着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两座城市的户籍人口数量,实际上近年来一直在稳步提升

发生数额下滑的主要是外来暂住人口

东莞 2010 年至 2022 年部分人口数据。图片来源:2023 年东莞统计年鉴

实现逆转的,还有一座东北城市,长春

在 2023 年人口重新回正的背后,是这座城市的经济,尤其是支柱性汽车工业的回暖

当年,长春市汽车整车产销分别增长 16.7% 和 17.6%,其中,新能源整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 43.2% 和 62.7%

除此之外,旅游业也为长春 GDP 的增长添了一把火

数据显示,2023 年,长春市接待游客 1.47 亿人次,与 2019 年同时期相比增长 46%,数量居全东北第一

实现旅游收入 2411 亿元,与 2019 年同时期相比增长 11%,贡献了超三成 GDP 份额

图片来源:吉林小喇叭

想起之前有个在延吉做民宿的朋友告诉我

2023 年延吉被分流,和长春哈尔滨的爆火有直接关系

从这几座成功实现人口逆转的城市来看

它们之所以 2022 年进入人口负增长,多与当年的特殊情况有关

而无论原因为何,其 2023 年的逆转,进一步佐证了这句话:

无论如何,人总会流向机遇聚集的地方

02

这五座城市的人口,除了保持持续增长外,还有其他亮点

而即使在如此优等生的列表中

合肥依然有其独到之处

三年连涨,且涨幅不断增加

连 2022 年都没能打断它迅猛的势头

毕竟,合肥曾因其有效的防疫政策而广受称赞

当时就有网友给我们留言:

除此之外

在其他城市陷入停摆时,合肥却在默默蓄力,喊出 " 招商引资不停步 " 的口号

例如 2022 年 5 月,合肥就 " 云签约 " 了 24 个重大项目

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及高端装备等重点发展领域,投资总额超千亿

在人才引入方面也没有丝毫放松,例如组织 " 两诚 " 招才活动

图片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

除了邀请外地大学生来合肥就业,还诚邀当地大学生留在合肥

带来的一个结果是:2023 年数据显示,近两年,中科大硕士留肥的比例为 43.5%,博士留肥的比例为 44%

目前,合肥仍然保有不仅数量庞大,且细致入微、拳拳到肉的人才补贴政策

主打 " 就不信你一个都不动心 "

包括但不限于:就业见习补贴、一次性就业补贴、一次性进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科研流动站)补贴、留(来)肥津贴……

甚至还有一次性面试补贴,省内毕业生 500 元 / 人,省外则是 1000 元 / 人

图片来源:人才引进中心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想不来人都难吧……

因此,2023 年合肥的人口增量达到近 22 万

其中迁移净增长人口 20.1 万人,较上年增加 6.6 万人

也就不奇怪了

不同于合肥,其实从数据上看,郑州和成都在 2022 年都多多少少受到了特殊状况的影响

但是它们 2023 年人口增量却都同比翻番

其中郑州达到三年来的新高,并首次超越杭州,跻身第二位

论其原因,除了大城市中不太多见的近 3% 的自然增长率,以及背靠全国第三人口大省带来的腹地优势外

2023 年产业结构调整是更重要的人口吸引要素

当年,比亚迪郑州工厂、郑州上汽乘用车二期项目先后建成投产,郑州市汽车产量增幅近 62%

受此带动,2023 年郑州 GDP 同比增长 7.4%,跑赢其他 26 座万亿 GDP 城市

甚至有河南网友表示

对于不想远走他乡的中原人民来说,郑州是唯一的选择

郑州和成都之间,是第三名杭州

计算一下,会发现杭州三年来人口增量总和稳居第一,近 56 万

但不同于前三座城市人口曲线的昂扬

杭州人口增速有放缓的趋势

在目前的增量前四名之外,排在第十位的沈阳也引起了我的兴趣

印象中,东北一直是人口流失大省

而沈阳所在的辽宁省,2012 年以来的确连续 11 年人口净流出,2023 年这一局面才刚刚扭转

来源:辽宁省统计局

但统计数据显示,沈阳近三年人口一直保持增长

2023 年的增量不仅实现了翻倍,也创造了三年来的新高

由于当地自然增长率 2020 年就已转负,增长主要来自外来人口

七普数据显示,这些外来人口中有六成来自东北兄弟城市

工作就业、拆迁搬家、学习培训是他们来到沈阳的三大主要原因,占比近六成

这背后是当地经济发展形势向好

2023 年,辽宁省 GDP 总量突破三万亿,增速 5.3%,近十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

在人才吸引政策方面也多管齐下,包括但不限于:

针对高校毕业生的首次购房补贴、生活补贴、灵活就业保险补贴、创业补贴

针对高精尖人才的 70 至 500 万不等的科研经费、50 至 100 万不等的奖励以及其他购房补贴……

带来的一个结果是:

2023 年,辽宁共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 4387 名,同比增长 77%

纵观这些人口持续正增长的城市,除杭州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

人口流失大省的省会城市

合肥所在的安徽省,郑州所在的河南省,成都所在的四川省,都是全国排名前列的人口流出大省

注:数据源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全国按现住地、性别分的户口登记地在外省的人口 " 一表)。流出人口指:本省户籍但常住外省的人

而它们都推行了" 强省会 "战略

或许正出于人口外流的压力,招商引资、人才政策等举措力度更大,因而也更有效

毕竟,如果一个强市都没有,人才、资源根本留不住

03

本次统计中还出现了一个负增长的城市

天津实现了逆转,而同样贵为省级直辖市的重庆,境遇却天差地别了

这是它 2005 年以来首次人口负增长,且有近 22 万之多

不过,作为人口体量可以媲美一个省份的城市,不能单看数字

因为数额会被基数放大

计算下来,重庆的流失率只有 0.7%,比 2022 年的天津还要稍低一些

除了自然减员,有一半人是省外工作

毕竟,2023 年,大家又可以跨省打工了

例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本地农民工下降 2.2%,而外出农民工增长 2.7%

同时,相对于 2017 年以来花式 " 抢人 " 的各个城市,重庆的人才政策一直有点不温不火

低自然增长率的大环境、特殊时期的结束、产业结构和人才政策缺乏竞争力、其余城市的人才争夺愈演愈烈……等等

多方因素累加,或许是本次突然陷入负增长的原因

这也给重庆敲响了一记警钟

就在前几天,重庆政府新颁布了一个四年计划

图片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针对高校毕业生留渝来渝创业,设定了三大总目标

还特别注明了外地人比例要求

图片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在手段方面,市政府也拿出了一些真金白银

例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申请个人最高 30 万元的担保贷款,等等

可以看出,在之前零星由区级颁布的落户、购房补贴等政策后

重庆市这次是真的要加入抢人大战了

毕竟,随着人口红利的不断消失,再不抢可真就来不及了

04

最后

对于全国的城市来说

外部条件陡变后的 2023 年,或许是和 2022 年开始时同等力度的大考

而 2023 年的城市人口数据,向我们清晰讲述着人们用脚投票的结果

其中,拿出实实在在的产业、政策,真金白银的补贴的城市,往往可以做到屹立不倒

例如合肥、郑州、杭州、成都、沈阳

而在 2017 年开始的抢人大战之外

近几年,还有不少网红城市出现,争夺着人们的注意力

虽然,从已经公布数据的淄博来看,城市走红对吸引人口的作用并不大……

但总之

在抢人、曝光手段更加多元,人口红利不断消失、大家的视野趋于开阔的今天

如何保持人口结构的相对健康、稳定,是摆在所有城市面前的重要考验

首图注:本表遴选城市包括内地 26 个 GDP 超万亿的城市(除本稿写作时尚未披露官方数据的深圳、青岛、长沙、烟台),东北三省省会城市(除本稿写作时尚未披露官方数据的哈尔滨),以及和内地楼市联系愈发紧密的港澳。其中按照港府统计口径,香港人口数据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居民;另外,由于长春 2021 年人口增量数据存疑,因而未统计在内

以上为正文,来自玛克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028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