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无人车竞争,中国走在了前头
最近,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驾驶车型在武汉开始运营,干净、大空间、智能化拉满的无人车,备受市民的欢迎。
相比于传统网约车,消费者感受到的无人驾驶车型一个显著优势,是价格便宜。
当然,更关键的是服务质量的提升。
目前萝卜快跑的用车都是统一的中型 SUV,空间大,舒适度高,同时后排还配备了点歌、观影的多媒体屏幕。
由于平台的规定,车内不能吸烟,无人驾驶的车也不会从事其他运营业务,所以车内的味道和卫生,都远胜于传统网约车。
所以现在来武汉打萝卜快跑无人车,甚至成了一个网红项目。
在短视频平台上," 武汉黑科技震惊外国人 "、" 无人车什么时候开到我家乡 " 等相关视频播放量动辄数百万,而无人驾驶这一黑科技,也成了武汉的科技新名片。
可是,无人网约车的兴起,也引起一些网约车和出租车公司的敌意。
有些投诉理由非常有意思:" 客户都打无人车了!我们怎么办?强烈要求下架无人车!"
科技的进步,总是伴随着大量的争议,但商业一再证明,唯有服务和产品,方能打动人心。
回想当初,网约车正是凭借便宜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才倒逼出租车市场改革。
如今,价格、服务、卫生更好的无人驾驶车型来了,一些网约车司机也不干了。
有人在路上故意加塞无人车,朝着无人车丢硬块、垃圾的现象屡屡发生。
这些车司机到底怕什么呢?
是饭碗被砸吗?恐怕不是。
从深层次来说,他们真正怕的是 " 服务跟不上去 "。
商业模式有一种惰性,当一个人在舒适区内待久了,是不愿意去改善服务的。
当初消费者诟病出租车,就是因为不少司机觉得自己有牌照,运营公司就几家,无所谓,所以肆无忌惮地在车内吸烟、骂娘。
以至于后来这些司机发现没人打出租车后,总觉得是网约车抢了生意。
其实不是,消费者在乎的,从来不是出租车还是网约车,是有人车还是无人车。
消费者最在乎的,是服务。
" 以客为本,创新向前 ",这才是出租车行业永葆生命力的源泉。
阻碍自己饭碗的,从来不是科技,而是自身并不能跟随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
可以想见,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驾驶的发展,只会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完善。
尽管无人车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稀奇的东西,但在西方国家,Google 早已着手研发,特斯拉也是踌躇满志,各大汽车公司也都有自己的一套计划。
不少经济学家都断言:无人车是庞大的新兴产业,可以促进科技发展与消费者需求,进而推动经济成长。
此外,无人车也可以替驾驶员省下大把时间,让他们得以从事更有生产力的工作,或购买更多的娱乐产品,而这些活动都有益经济发展。
而交通安全专家也证实:
大部分意外事故都是因为人为疏失,虽然当软件故障或环境感知功能失常时,无人车也会出意外,但从数据上看,还是比人操控的汽车安全有保障。
所以目前英国、德国、日本等多个传统汽车制造国已经针对自动驾驶立法,并从国家战略层面实施产业部署。
早在 2023 年 8 月,美国旧金山就批准了无人驾驶 Robotaxi 在全区域全天候商业化运营。
为了抢占这个赛道的制高点,不少国内的自动驾驶企业,多年来也是进行压强式、马拉松式的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驱动长期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有 43% 的自动驾驶发明专利来自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来源地。
其中百度 Apollo 已经拥有自动驾驶专利族超 5000 件,高级别自动驾驶专利族数,位居全球第一。
在 5 月 30 日《时代》周刊公布 2024 年 " 全球 100 大最具影响力企业 " 榜单中,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被评为了全球领导者,成为唯一入选该类别的中国企业。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以 " 百万漕工 " 生计为由,阻挠 " 废漕改海 " 的事件。
事实上," 百万漕工 " 并不代表真正的漕工,而是与漕运相关的利益集团为防止利益受损而找的托辞。
"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 的这句话,也成为相关利益集团阻挠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代名词。
不过,从蒸汽革命到电力革命,再到信息技术革命,乃至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随着新生产力不断取代旧生产力," 百万漕工 " 也并未失去其谋生的方式,而是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生活水平的提升。
如今,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任务。
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赛道,自动驾驶是道必答题:一方面,自动驾驶将加速技术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成为大国重器博弈中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自动驾驶也将通过提升大众出行服务体验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城市发展寻求新引擎,为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
✎
THE END
欢迎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正解局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