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国最大城市群,正在变成一个“省”

访客 2024-06-03 12:38:33 16138 抢沙发

大湾区越来越像一个“市”,长三角越来越像一个“省”。

中国最大城市群,正在变成一个“省”

01

区域融合,正在全面加速。

在大湾区,有着“湾区1号地铁”之称的广佛肇莞惠城际铁路正式开通。

虽然名为城际铁路,但按照“公交化运营”,无论站台设计、运营模式还是随到随走,都与地铁无异,又名城际地铁或“大号地铁”。

“大号地铁”的开通,形成一条东西走向、横跨广佛肇莞惠5市、全长258公里的大动脉,将整个大湾区更密切联系在一起。

不仅如此,备受瞩目的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整个珠江口未来将形成11条跨海通道,将珠江两岸“缝合”在一起。

无独有偶,6月1日,“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横空出世,将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连成一个“环”。

这条超级环线,从上海出发,经苏州、常州、南京、合肥、黄山、杭州和嘉兴等地,最终又回到上海。

可以说,除了宁波、南通,长三角几乎所有重点城市,都在环线之上,串起众多万亿级城市。

事实上,长三角的“闭环”之路,只是现在进行时,在不远的将来,整个杭州湾都将形成超级“O”形闭环。

杭州湾位于上海与宁波舟山之间的海域,沿着钱塘江可一路上溯到杭州,目前已有杭州湾大桥贯穿其间。

而在未来几年,杭州湾将再诞生三条跨海通道,包括已开工建设的通苏嘉甬铁路,以及规划中的千亿工程沪甬通道、沪舟甬通道。

通苏嘉甬铁路跨过长江,连经南通、苏州、嘉兴、宁波等地,有望于2027年底正式建成通车,将上海大都市圈的西翼连成一体。

沪甬跨海通道、沪舟甬跨海通道,一条直接连通上海与宁波,一条连通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两大世界级港口,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长的跨海通道之一。

届时,上海与周边各地市将形成“1小时交通圈”,而与整个城市群将将不断逼近“2小时交通圈”。

02

长三角,为何要搞“超级环线高铁”?

环线交通不是新概念,属于网状路网的范畴,相比常见的线状路网效益更高。

城市内部的“环线地铁”早已有之,如北京2号线、上海4号线以及即将开通的广州11号线。

一条环线,可串联N条不同走向的地铁,既能减轻核心城区中心站点换乘压力,也能提升通行效率,更进一步拉近不同城区之间的距离。

当然,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环线。没有足够多的客流量、足够密集的路网客流、足够多的跨区域交流,无法支撑起环线。

当庞大的客流从城市内部拓展到城市、省际之间,环线城轨、环线高铁的概念就应运而生。

其实,环线高铁,也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海南、成渝贵、福建等地早已有所探索。

尤其是有着“西部铁三角环线”之称的成渝贵环线,大幅拓展了成渝经济圈的腹地。

然而,无论是区位重要性还是涉及区域的经济体量规模,都无法与长三角相提并论。

长三角是中国最大城市群,囊括3省一市,覆盖41个地市,GDP总量超过30万亿元,占全国的1/4左右。

一个城市群,更是坐拥9个万亿GDP城市,包括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和常州,数量之多、密度之高为全国之最。

然而,长三角内部发展仍然不够均衡,“包邮区”与安徽之间,省会与地级市之间,核心圈层与边缘圈层之间,都存在明显落差。

在交通上,长三角重点城市之间的连通不成问题,但重点城市之间有许多城市,部分成了高铁“死角”,部分未能跻身干线路网。

所以,超级环线高铁的存在,除了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外,更重要的是将更多普通地级市也纳入其中。

换言之,环线高铁的意义,不在于终点到终点,而是沿途城市之间的直达直通、资源互通,激活整个区域内部交通的内循环。

或者说,环线高铁的存在,最大的受益者并非上海,而是其他地市。毕竟,作为高铁枢纽,上海早已通过各种线状网络向外辐射。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或许只是开始,未来在长三角城市群,还将形成各种大大小小的高铁环、城轨环、地铁环。

届时,长三角的一体化乃至同城化,都不再是传说。

03

大湾区、长三角,谁能更快融为一体?

众所周知,我国形成了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为“同心圆”的城镇化空间结构,城市群最大,都市圈次之。

如果说都市圈的目标在于同城化,不是一城,胜似一城;城市群的目标就在于一体化,不是一省,胜似一省。

那么,在同城化、一体化之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谁更有优势?

大湾区只有11个地市,自古以来就共饮珠江水,文化同源、人缘相亲、语言相通、民俗相近,有着共同的岭南文化基因。

但挑战在于,作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最为独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开全球未有之先例。

所以,大湾区的融合之路,既需要交通地理、公共服务、科技产业层面的软硬连通,也需要其他层面的融合,形成全球瞩目的超级区域。

与大湾区相比,长三角涉及三省一市、41个地市,跨市域跨省域,貌似更难整合,但实质上一体化力度远超预期。

究其根本,长三角确立了上海作为唯一的核心城市,这是关键。

正如官方文件所定调的: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上海作为强中心,意味着江浙两大强省的经济强市也会主动向其靠拢,无论是2万亿级的苏州还是1.5万亿级的宁波,都在上海大都市圈的辐射范围。

同时,长三角盛产“跨省都市圈,打破省域行政边界带来的限制,形成典型的破壁效应。

在相关规划中,长三角被划分为六大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宁波都市圈。

这些都市圈并未泾渭分明,更非井水不犯河水,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叉,相互融合。

作为全国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范围横跨苏皖两省,且明确有江苏、安徽两省共建。

而作为长三角第二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虽然最终有所缩水,但其早已辐射到安徽黄山、江西上饶等地。

至于上海大都市圈,本身就已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涵盖在内,最近又引来安徽宣城等地主动投怀送抱,未来有望继续扩容。

一体化发展,最直观的特征就是融合,而融合的背后,正是打破了强中心城市一味吸血的逻辑,通过辐射效应促进整个区域的发展。

这正是长三角发展成为全国最富,也是相对均衡的区域的原因之一。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13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