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苹果AI,苹果比AI更重要

访客 2024-06-12 15:13:43 57361 抢沙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略大参考(ID:hyzibenlun),作者:杨知潮,编辑:原野,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苹果AI,苹果比AI更重要

相较于 WWDC 曾经一次次震惊世界的新产品,此次 Apple Intelligence 很难算多有新意。在长达 40 分钟的 Apple Intelligence 发布会中,苹果没有展现出自己在 AI 方面有多大的技术优势,但却展现了一种更加恐怖的优势:权力。

苹果 AI 的文本生成功能可以跨应用使用,苹果的私人化定制可以跨应用甚至是跨设备收集用户使用习惯、苹果可以向所有开发者开放 API 构建整个 AI 生态。而且尽管苹果在 AI 方面算不上领先,但它的变现模式却遥遥领先:为了使用 Apple Intelligence,你需要买更贵的手机。

"Apple Intelligence" 的命名也在暗示一个事实:在这场 AI 游戏里,苹果才是最特别的。全世界的大模型早已有数百个,但全球范围内的主流闭源手机操作系统,只有一个。

苹果的起跑线

按照国内李厂长的观点,AI 时代也会有自己的王牌应用,也会有自己的微信或者抖音。

在 WWDC 上,苹果交出的王牌应用是:计算器。手写公式,自动给出答案,甚至还能模仿你的笔迹。AI 技术让 iPad 终于有了一款合格的计算器,也让苹果拥有了一款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计算器应用——可能也是苹果现阶段最好的 AI 应用。

至于其他功能,几乎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和市面上其他大模型产品差不多:文本生成,润色文本、提取摘要、根据现有内容补充余下部分。图片生成,提供素描、插图、动画三种风格。文转表情,定制自己的专属表情。Image Wand,可以把草图改编成精细的图片 ...... 以及升级交互,更加智能的 Siri。

这些功能乏善可陈,国内外诸多 AI 应用都能做到,甚至有可能做得更好。但这些拥有苹果技术的玩家,却无法拥有苹果的权力。

苹果可以把各种功能做到了系统级,如文本生成和图片生成可以在所有应用中使用,不需要来回切换应用,用户就可以在 Safari、Note、Pages、Keynote 等应用中自由使用苹果 AI 的文本生成功能。

Apple Intelligence 还可以做到个人化。通过多应用、多设备、多场景的信息整合,Apple Intelligence 能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给出解决方案——在隐私方面,苹果打了一个本地运行的补丁。

这是闭源系统带来的高控制能力优势,苹果可以把各种 AI 功能集成在一起。与此同时,苹果还宣布将开放 App Intents API,Image Playground API,所有 iOS 开发者都可以引入苹果 AI。

在苹果之前,三星、OPPO 等知名厂商已经推出了 AI 手机,虽然 AI 手机与 AI PC 还被广泛质疑为噱头,然而在系统、算力三位一体的优势下,苹果有机会更加接近真正的 AI 手机这一概念。

同时,系统级控制权也意味着在体验接近的情况下,它拥有更高的优先级。曾几何时一个小小的 " 默认浏览器 " 就能让 IE 成为装机量规模最大的浏览器,苹果对系统拥有更高的控制权,也必然成为自己生态里最大的玩家之一。

总之,苹果的确落后在了起跑线上,但在苹果手机里,苹果拥有画起跑线的权力。

苹果比 AI 更加稀缺

眼下,AI 世界里有少数公司赚到了大钱,但它们没有一个是单纯做 AI 的。

那个市值刚刚超过苹果的英伟达是 " 卖铲人 ",提供的是 AI 的工具,大致相当于宁德时代与电动车的关系,最多也就相当于博世。如果宁德时代不算造车的,那英伟达也就不算做大模型的。

微软也赚到了不少钱,Copilot 推出后的首个完整季度,微软利润同比增长 20%。但大模型无法直接创造收入,它是通过提升 Office 365 的订阅率,在成熟的商业模式里实现的。

周鸿祎也总结,AI 世界目前只有三种公司可以赚钱:通过 AI 卖自己的云服务、向 AI 厂商卖芯片、在已有的服务中加入 AI。而在这三个环节中,都有一种稀缺的资源,和 AI 的能力同样重要:已经验证的商业模式。

对苹果来说,不考虑那些未来潜在的收费模式,仅仅是眼下,苹果 AI 就有一个最好的变现模式:卖手机。

由于小模型的算力部署在本地,Apple Intelligence 对手机型号有所要求:A17 Pro 或者是 M 系列芯片。这意味着想要享受苹果智能,就必须买贵一点的 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同时,大模型还是内存杀器,向来靠存储颗粒提高利润率的苹果肯定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低内存型号的销量占比有可能会因为苹果 AI 下降。

从 2023 年开始,就不断有声音认为苹果在 AI 行业已经掉队,即便在这次 WWDC 之后,苹果仍然不算什么 AI 行业领先者。

但相比苹果对 AI 的急迫,现阶段可能 AI 更加需要苹果这样的落地场景。

大模型创业者坚信算法、参数的差异将为他们带来核心竞争力,但截至目前,市场还并不太感冒这一点。以 API 和订阅会员为代表的直接销售,仍然难以成为 Office 或者英伟达这样真正的现金奶牛。按照去年年底外媒披露的数据,OpenAI 的年化收入突破了 16 亿美元,更多的大模型厂商,目前还没有披露真实收入。

数据和算力被认为是大模型中最宝贵的资源,但眼下其实还有一个更宝贵的资源:需求。在 C 端,ChatGPT 用户增长开始发力,已经通过放开非登录用户使用的方式招揽流量,而其他现象级的 AI 应用迟迟未能出现。

在 B 端,大家纷纷降价,试图加速大模型的应用落地。比如自去年年初,OpenAI 已经至少降价四次,国内的大模型价格战更是打到了免费的程度。

总之这是一个需求不足的行业,需求比技术更加珍贵。

而苹果手里有最多的需求:10 亿用户,庞大的文本和图片处理需求,Siri 庞大的调用次数,以及 iPad 和 Mac 承载的海量生产力需求。自动驾驶之外,手机是 AI 最大的需求来源。而无论是通过卖手机、还是直接收费或者是通过 App Store 收 " 苹果税 ",苹果都有机会赚到这些用户为 AI 掏的钱。

在整场 WWDC 中,苹果并没有给 ChatGPT(GPT-4o)留下太多篇幅,似乎 OpenAI 这个大模型供应商并不是苹果 AI 的主角。此外,在 WWDC 上,苹果高级副总裁 Craig Federighi 透露,苹果正在谋划与谷歌进行合作,将大语言模型 Gemini 融入苹果,未来的苹果用户,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大模型。

苹果有资格这样做,毕竟大模型有很多,但 iOS 只有一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略大参考(ID:hyzibenlun),作者:杨知潮,编辑:原野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736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