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号称解决近视的OK镜,真的是智商税?

访客 2024-06-18 12:51:47 7687 抢沙发

中国孩子的眼睛越来越差。国家疾控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1.9%。这意味着每两个孩子中至少有一个是近视。

号称解决近视的OK镜,真的是智商税?

这放在世界范围内来说,情况也是严峻的。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约为 25%,澳大利亚 20%,德国则一直将这个数字控制在了 15% 以下。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且逐年增加。

(图 / 消费者报道)

儿童近视不断上升,心焦的家长总想做点什么。而商业世界为他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选择。

叶黄素软糖 / 护眼片、各种护眼贴、角膜塑形镜(俗称 OK 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针灸、按摩、烟熏、药敷、视力训练仪 …… 这都是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的治疗近视方法。

中国青少年近视为何如此普遍?五花八门的治疗方式中,到底有没有特效手段?

近视是一种病

但说能治愈都是在骗人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近视不过戴眼镜,尽管会有些不方便,但习惯就好。

但实际上近视是一种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屈光不正是一种眼部疾病。而近视是一种最常见的屈光不正。与此同时,它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眼部并发症,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裂孔和脱落等。

想要为孩子 " 治愈 " 近视的家长不计其数。随之而来的是相关行业的全面爆发。据公开统计数据,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的行业规模从 2015 年 507.1 亿元猛增到 2020 年的 1125.7 亿元,预计 2024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563.1 亿元。

(图 / 消费者报道)

商家也在为 " 治愈近视 " 添一把火。中国青年报 2022 年调查显示,83.6% 的受访家长感到,现在声称能够 " 治愈近视 " 的虚假营销现象普遍。有家长表示,近两年有关近视治愈的广告和帖子非常多,尤其临近开学季,经常能看到。连高度近视都声称能治愈,效果惊人。

(图 / 消费者报道)

各路防治近视的 " 神药 "" 神器 " 层出不穷。从动辄上千的智能护眼灯,再到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的哺光仪,近年来火爆的低浓度阿托品、OK 镜,这些都是家长们竞相咨询的对象。

近视可以说是一种 " 不治之症 "。

近视的原理是眼轴变长,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眼轴一旦变长便不再可逆,无法通过药物、训练、意念冥想、针灸等方法任何治疗方法进行治愈,只能采取一切手段尽可能延缓近视加深。

人们对治愈永远抱有期待。社交平台上,号称坚持练习后降了几百度,甚摘眼镜的各种奇怪 " 降度数训练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火一次,吸引不少家长留言、转发,但结局都是很快就被眼科医生证明为伪科学。

例如 " 视觉恢复闪现训练法 " ——盯着远处物体,然后突然看近处,反复练习后能看清的时候就越来越多,近视度数就随之降低。

但所谓的视力训练其实是大脑训练,在反复训练中,我们的大脑会逐渐适应这种模糊的视觉,把原本看不清的东西 " 脑补 " 清晰,从而产生了一种 " 视力提高了 " 的错觉。眼睛近视的事实并没有改变,甚至可能会因为长期看不清而产生视疲劳,导致视力的进一步下降。

近年来流行的激光近视手术看起来像是手术治愈近视,但其实与佩戴框架眼镜一样,只是把视力提高了,本质上也并没有改变近视眼的病理。

因此五花八门的治疗近视方法中,如果商家声称能够治愈近视,十有八九都是割韭菜。早在 2019 年,国家卫健委联合五部委发文,明确指出," 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 "

近视矫正的机构或个人不能在广告宣传里使用 " 康复 "" 恢复 "" 近视治愈 "" 降低度数 "" 近视克星 " 这样的词。

(图 / 国家卫健委联合市场监管总局等 5 部门发文)

延缓孩子近视

家长正在花费大价钱

虽然无法治愈,但并不意味着患上近视时候就只能坐以待毙。儿童以及青少年近视,没有有效干预,很容易发展成高度近视。

角膜接触镜与低浓度硫酸阿托品作为目前公认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之一近年来备受瞩目。

角膜塑形镜也被称为 "OK 镜 ",它适用于 8 岁以上近视进展快的儿童。形似隐形眼镜,但是只在夜间佩戴,通过一晚上镜片的压力将角膜中间区域变平。白天摘镜后,角膜会因惯性暂时维持在较平的曲度,让图像能清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视力,白天裸眼也能看到保持视力清晰。

(图 /《爱尔眼科角膜塑形镜临床应用大数据报告》)

白天不需要戴眼镜,能够满足儿童运动、学习和生活的需要。除了这个优点之外,最打动家长的是,大量国内外的学术和临床应用数据均显示 "OK 镜 " 可以有效延缓近视的发展。《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直接指出:" 角膜塑形镜,是目前临床上应用于近视控制最有效的干预方法之一。"

而缺点也十分明显,就是贵。一副眼镜的价格在 3000-15000 元不等,差距主要体现在镜片品牌、材料、厚度、透氧系数等。由于磨损、青少年身体变化快等原因,佩戴周期仅有一年到一年半,到期便要重新佩验,需要一直戴到 18 岁成年度数几乎不涨时。

除了 OK 镜本身的费用之外,每年还有护理、定期复查(每年 7 次)等费用。一瓶可以用一个月的护理液,售价大约三百。因此平均下来一年总体费用轻松过万。

低浓度硫酸阿托品也不便宜。它是唯一经循证医学验证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的药物。在今年成为处方药正式上市后,单盒标价 298 元,30 支 / 盒,为 30 天用量。每晚睡前使用 1 次,通常需要连续使用 2 —— 3 年,现阶段的指南建议是可以持续使用到青春期结束。

在市场的推动、家长的追捧之下,这两款产品正逐渐演变成近视 " 神器 "" 神药 "。但可惜它们也不是。

根据新浪科技,茗视光医师、前同仁医院眼科大夫张晶表示目前 " 并没有一种近视防治产品能够保证 100% 的有效近视防控。"OK 镜每年佩戴者近视度增长 50 度以内的有效性仅为 50%-60%,低浓度阿托品的有效度也在 50% 左右。

神话某种产品或是药物,总是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切实际的希望,然后产生不可预计的后果。

在低浓度阿托品正式上市之前,它属于医院的院内配剂,无法在互联网渠道销售。家长则通过各种代购渠道购买进口产品,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黄牛一度炒出 6 倍的高价,大量家长囤积了一年的用量,甚至还有家长直接购买高浓度阿托品自行配制。

但无论是 ok 镜还是低浓度阿托品,它们都是风险与效用并存的产品。据专家共识,0.01% 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瞳孔散大、畏光反应和眼压升高,调节能力和近视力下降,过敏反应,刺激性反应。至于 OK 镜则由于类似隐形眼镜的佩戴方式可能增加致盲微生物感染角膜炎的风险,安全性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最有效的方法其实不花钱

家长为孩子的眼睛花费大价钱,但实际上目前公认最安全、最有效、既能预防,也能延缓近视的方法其实是免费的: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

目前已有国内外大量研究不断揭示出室外活动时间与近视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自然》杂志曾做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户外活动的时间是近视发生的唯一强相关因素,眼睛接触阳光的时间越短,近视的风险越高。

有调查显示,不只是中国,东亚地区青少年的近视率普遍高于欧美国家的孩子。包括《柳叶刀》发表的众多研究在内,都发现这可能与东亚地区的青少年普遍存在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长,户外活动时间少有关。

哪怕是移民欧美的东亚孩子,因 " 卷 " 的惯性不变,同样存在近视率更严重的情况。在澳大利亚,在 12 岁和 17 岁的东亚裔学龄儿童中,近视的患病率分别为 42.7%和 59.1%,而白种人的相应流行率则分别为 8.3%和 17.7%。

(图 / 消费者报道)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2018 年的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大比例近视与缺乏户外活动密切相关,调查中 67% 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 2 小时,29% 的学生不足 1 个小时。

户外活动不花钱,但是花时间。而对于 " 被上了发条的东亚人 " 来说,时间才是最贵的。" 睡 4 个小时,及格;睡 5 个小时,落榜。"" 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 类似的高考口号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比起睡觉,时间需要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学习。当睡眠都需要让步时,户外活动的优先顺序只会更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 2021 年对上海市松江区 2036 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课业压力更大,户外时间更少。随着年级增加,近视率不断上升。高三学生近视率超过九成,其中 77% 的高三学生属于重度近视。

(图 / 消费者报道)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曾公开表示当前,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

如何做好过重课业负担的真正减负,被视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最基础性,也是最难的问题:" 一是过重的课业负担能否真正减下来?二是过去不足的方面,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不受重视、弱化,能否真正增上去?这是对视力一种正向积极的保护。"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68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