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一场由地产引发的审计动荡:普华永道丢单超6亿,打工人放起了无薪假

访客 2024-06-19 15:13:59 14391 抢沙发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梁争誉

一场由地产引发的审计动荡:普华永道丢单超6亿,打工人放起了无薪假

1.7 万元——这是一位四大高级经理被 NPL 后的到手工资。坐标一线城市,税前工资 5.5 万元,因为 NPL12 天,这位高级经理的工资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更让他担忧的是,NPL 还看不到尽头。

NPL,No-pay leave,即无薪假,指的是员工在特定时间内暂停工作并且不获得工资的假期。在许多公司和行业,NPL 被视为一种成本节约措施,在业务量下降时较为常见。

眼下,这股降本增效的风吹到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简称 " 四大 "),即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和安永。

在四大,率先过起紧日子的是地产组。自 2022 年房企陆续出险以来,四大不得不主动收缩,和部分合作房企 " 和平分手 ",地产组冲在了降本一线。

但现在,非地产组的四大人照样放起了无薪假。2023 年年底,港媒爆料,德勤要求部分员工放 15 日的无薪假,涉及其中国区每个城市分部的非审计部门,包括管理咨询、财务咨询、风险咨询及鉴证等。

事实上,四大的降本手段不止是 NPL。在社交媒体平台,关于 NPL、降薪、缩减 HC(headcount,招聘名额)的帖子比比皆是。有员工吐槽说 " 乍一看工资单,还以为发的是报销 "。

更有甚者,NPL 已经进化至 NPW(No-pay work)。"NPL 的经理一直正常上班,经常半夜回消息,凌晨两三点发邮件也不是没有。" 一名四大员工说。

降本增效浪潮中,曾经风光无限的会计事务所,走下神坛。

图源:图虫创意

被 30 多家公司 " 退单 ",普华永道损失超 6 亿元

日子最难过的,大抵是正处于风口浪尖的普华永道。

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由普华(PriceWaterhouse)和永道(Coopers&Lybrand)于 1998 年合并组建而成,总部位于英国伦敦,位列四大之首。

官网显示,普华永道在中国内地、香港地区及澳门地区的员工总数超过 20000 人,其中包括逾 800 名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国通过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业务,提供审计、税务及咨询服务。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 " 中注协 ")2023 年 10 月发布的《2022 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百家排名信息》,普华永道以 980.86 分的高分位列榜首。这是自 2003 年中注协首次发布行业百强排名以来,普华永道连续 20 年名列第一。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 Wind 统计数据了解到,2023 年,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 A 股上市公司多达 100 家,审计费用合计 8.16 亿元;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位于香港的普华永道分支)审计的港股上市公司 387 家,审计费用未逐一披露。

普华永道遥遥领先的行业地位,因为涉恒大财务造假案摇摇欲坠。

今年 5 月底,证监会公布对恒大地产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案的处罚决定,对恒大地产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款 41.75 亿元。

与恒大地产合作长达 14 年的普华永道,由于处罚尚未落地,陷入新老客户集体退单的境地。

截至目前,普华永道已被 30 多家上市公司 " 炒鱿鱼 ",丢单超过 6 亿元," 千万大单 " 不乏少数,更有 " 亿元大单 "。

中国银行于 6 月 7 日公告称,结合市场信息,基于审慎原则,调整原续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安排。中国银行与普华永道的合作始于 2020 年,2023 年其支付给普华永道的报酬高达 1.93 亿元。" 招商系 " 的 4 家新客户招商局集团、招商蛇口、招商积余、招商轮船,原计划新聘普华永道,均已在 6 月初公告改聘毕马威。

"(普华永道)业务量肯定有减少,但工作层面还比较正常,即使客户出问题,团队还是正常工作的。" 柯旻(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柯旻曾是一名 " 老四大人 ",在毕马威有多年工作经验,目前就职于一家央企财务岗。

柯旻认为,普华永道卷入恒大地产财务造假案,受影响较大的是员工。" 普通员工可能以后晋升相对困难,合伙人及以上的会比较纠结,不辞任的话不敢签报告,辞任了也比较被动。"

普华跌倒,同行吃饱。

根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与普华永道官宣 " 分手 " 的上市公司中,中国人寿、迈瑞医疗等 8 家选择安永,中国中铁、青岛啤酒等 7 家选择德勤,中集集团、中国太平等 7 家选择毕马威。

喜提大单的三大,在 5 月中下旬集中启动招聘。毕马威 6 月 13 日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此次招聘岗位包括审计员、助理经理、经理、审计经理、高级经理等,工作城市涵盖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毕马威称," 岗位有限,请大家尽快申请,尽快入职。"

有毕马威 HR 甚至定向对普华永道员工抛出橄榄枝,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帖寻找曾在普华永道做过中集集团等项目的审计师。

" 可以理解成是对客户的一种讨好,从原来的审计师团队挖几个核心成员过来,减轻一下沟通成本。" 柯旻表示。

虽然解约潮席卷而至,但普华永道仍有忠实客户。

6 月 5 日,上海家化公告称,拟续聘普华永道作为 2024 年审计机构,拟支付报酬不超过 396 万元。上海家化与普华永道的合作始于 2013 年。另外,中国电信、顺丰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表示,关于续聘普华永道的议案已通过股东大会审议。

" 一直以来,四大一大半的风控是在承接客户阶段,也就是说对客户是有一定筛选的。(只要)放宽标准,还是有客户的。" 柯旻对普华永道未来的业务发展并没有太多担心。

大所换小所,有房企审计费大降 75%

四大地产组的风暴来得更早。2022 年,审计师与房企分手的消息频频传出。

合生创展首当其冲。

2022 年 1 月 27 日,合生创展公告称,由于双方未能就截至 2021 年财政年度的审计费用达成共识,董事会已通过决议要求普华永道考虑辞任公司 2021 财年核数师。次日,合生创展即宣布委任安永为新任核数师。

随后,世茂股份、中国奥园、龙光集团、富力地产、阳光 100 等房企集中宣布更换审计机构。其中,中国奥园由德勤改聘信永中和,龙光集团由安永改聘尤尼泰,富力地产由普华永道改聘立信德豪,阳光 100 由毕马威改聘中审众环。

大所换小所,审计费用因此下降。

禹洲集团的核数师从安永更换为尤尼泰后,审计费用骤降 75% 至 1250 万元。正荣在 2022 年 4 月将审计机构从安永变更为中瑞诚,也大幅节省了成本。2021 年,正荣支付给安永的酬劳是 950 万元,而中瑞诚的平均审计费用为 65 万元。

即便没有更换审计机构,部分房企开出的审计费用也有缩水趋势。

根据企业公告,金地聘请德勤在 2019-2023 年支出的酬劳分别为 525 万元、555 万元、600 万元、530 万元、530 万元;香江控股的审计机构同为德勤,同期审计费用分别为 321 万元、321 万元、316 万元、302 万元、245 万元。

一般来说,审计服务收费按照审计工作量及公允合理的原则确定。" 大部分是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微调或者不动,新客户会综合考虑工作量和风险。" 柯旻表示。

多名审计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除了国企有定期强制轮换的硬性规定,上市公司通常不会频繁更换审计机构,万科就已连续 32 年聘任毕马威为核数师。

一名从业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除非出现审计结果不满意、监管要求或审计机构出问题,这种时候上市公司会 " 换一家品牌更好的,或者换一家更便宜的 "。

竞争加剧,审计人谋转型

宏大叙事下,个体起起落落。行业仍是一片繁荣景象,不少从业者却走向内卷与内耗。

" 行业竞争加剧,一线员工一个人当几个人用,还有加班、降薪、NPW,客户提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一名四大员工表示。

内卷加剧,审计人频繁出走。

裸辞之后,前八大员工 Anna(化名)很后悔为什么不早点辞职。她准备休息一段时间,再重新出发。

一年前,张岩(化名)从外审转向企业内审,还有空闲时间打理自媒体账号。她组建的几个内审搭子交流群,都已经到了 500 人的限额。群里大多是已经 " 上岸 " 的内审人,和准备 " 上岸 " 的外审人。

还有四大人开玩笑说,摆摊卖鸡蛋灌饼是自己最后的退路。

小型会计事务所也在找出路。

地产依赖融资,融资依赖评级," 没有审计报告很难在银行那里融到钱。" 一名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非上市公司,如果财报水分很大,不敢找大型事务所审计财务报表,就会找小事务所," 只要事务所不在银行黑名单就可以用,小所也是要吃饭的。"

人才流失,事务所技术更新开始跟不上行业发展。

" 地产行业的审计水平的确有点落伍了。" 柯旻认为,一部分是地产行业自身的特殊性,比如资本运作多、收购多、规模扩张快,和金融业务的结合程度高、模式更新快,这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不像互联网那么信息化," 一个开发商几百个项目,dirty work(脏活累活)也多一点。"

另一方面," 地产行业很大程度是资本游戏。其他像阿里、京东,先看的是月活人数、市场占有率、营收、利润,说白了还是业务驱动的,地产一上来先看‘三道红线’。" 柯旻补充道。

对于行业的未来,柯旻持乐观态度," 波动是阶段性的,短期的影响因子主要是大环境,审计还是刚需,上市公司都需要。"

由于需求稳定,地产审计仍然是一门不错的行当。

根据 Wind 统计数据,2019-2023 年,A 股 110 家上市房企的年度审计费用分别为 2.10 亿元、2.20 亿元、2.33 亿元、2.37 亿元、2.33 亿元,仍保持增长趋势。

整体来看,由于需求不断扩大,过去 5 年 A 股上市公司审计费用规模持续扩大,2019-2023 年的审计费用分别为 63.34 亿元、69.35 亿元、76.57 亿元、81.94 亿元、84.82 亿元。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39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