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海底捞在下一盘大棋

访客 2024-06-26 12:22:23 25867 抢沙发

时隔两年,海底捞再度更换CEO。

海底捞在下一盘大棋

6月21日晚,海底捞发布公告,杨利娟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接任者为苟轶群,变动自2024年7月1日起生效。

上一次的交接班发生在2022年3月1日,杨利娟临危受命,接替创始人张勇成为海底捞CEO,之后主导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风暴,将海底捞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通过啄木鸟计划以及后面的硬骨头计划,杨总解决了当时内外部的一些问题;现在公司平稳过渡后,下一步要考虑的是新的发展问题。”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在回复《中国企业家》的采访中指出,CEO的调整,对应的是海底捞面临的不同阶段。

如今,发展的接力棒传给了苟轶群。与加入海底捞29年的杨利娟相同,他也是一位有着24年“海龄”的老员工;但与服务员出身、擅长门店运营的杨利娟不同的是,苟轶群的履历基本围绕着海底捞的“大后方”,在海底捞任职期间,他曾担任首席财务官、信息技术负责人、供应链及采购管理负责人等职位。

据《中国企业家》多方了解,2017年底,苟轶群即离开海底捞的日常经营,辞去所有相关职务,但从未离开海底捞的关键决策中心。而早在此次CEO职务调整之前,苟轶群已经重返海底捞,任公司副总经理一职。在今年4月中旬举行的海底捞内部抱团工作会议上,苟轶群出席并给获胜团队颁奖。

看似突如其来的变化,预先早就埋下了伏笔。而在海底捞两位“元老级”CEO进退的背后,也是海底捞关于未来更大的筹谋。

1、“开拓者”杨利娟

短短两年内,海底捞的业绩从谷底一跃而至顶峰——这场翻身仗让杨利娟一战成名。

2021年,激进扩张的海底捞马失前蹄,遭遇了41.6亿元的历史性亏损,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刚刚接任CEO的杨利娟带领海底捞实施了名为“啄木鸟计划”的改革行动,关门店、稳人心、调管理,海底捞慢慢化危为安,到了2023年,业绩一下子冲到了历史新高。看上去,杨利娟并没有那种征战沙场的“狠劲”,她个子小小的,说话客客气气,是海底捞员工眼中“和蔼可亲”的杨姐——务实、严谨、细致。但与此同时,海底捞的员工都知道,她也是严厉坚定的管理者,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她一点情面都不会给。

就像一位海底捞老员工提到的那样,在海底捞,作为董事长的张勇是“立法者”,很多制度都出自于他,包括“啄木鸟计划”,也是他提出的;与之配合的杨利娟则是说一不二、坚定的“执法者”。最早的时候,张勇提出要让海底捞“开向全国”,20岁的杨利娟跑到人生地不熟的西安市场当拓荒牛,用尽办法“啃”下了四川外的*家门店;2011年,张勇说要“打破”组织,当时刚刚任职COO的杨利娟扛下了内部的拉扯和动荡,一步步推进了改革的落地;之后张勇提出国际化,又是杨利娟带着团队,在2012年、2013年分别打入了新加坡、美国市场。

“杨姐是海底捞最务实的一个人,她的号召力和威望是二十多年来一点一滴沉淀下来的。”一位加入海底捞十多年的高管说,“基本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比得上。”

这正是当时身处危难之中的海底捞所需要的改革者:一方面,几百家门店正“流血”不止,必须当机立断;另一方面,门店牵动的是几百位店长和两三万名普通员工的未来,必须得到他们的信任,同时也赋予他们信心。

如今,海底捞已经走出了ICU,杨利娟也可以从火线上撤离下来,相比之下,另一个新战场更需要她。

过去两年中,中餐出海热情高涨,按照咨询公司沙利文的预测,2026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98亿美元。2022年底,海底捞将覆盖大中华地区以外餐厅业务的特海国际分拆,先在港股上市,此后又在2024年5月登陆纳斯达克全球市场,并表示约70%的募资将用于提升品牌并扩大全球餐厅网络。

一方面,海外的大市场机不可失;另一方面,中餐同行的激烈“互卷”也不容有失,双重作用下,特海国际正在不断提速。2024年一季度,海底捞海外餐厅数量净增4家——相当于2023年全年特海国际的门店净增量,收入187.6百万美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6.6%;整体平均翻台率为3.9次/天,与2023年同期3.3次/天的水平有了很大改善。

不过另一方面,特海国际的个别经营数据则透露出一丝隐忧,2024年一季度,其经营利润率为6.6%,这个数字,相比2023年同期的7.0%略有下滑,与海底捞国内市场10%的水平差距更大。未来,如何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保证经营质量,将是特海国际的必经考验。曾经,海底捞在这条路上摔过跟头,对于不甚熟悉的海外市场来说,这方面的挑战会更大,摔跤的代价也会更重。

因此,对于当下的特海国际来说,既要向前冲,也要设法避雷,既要冲得快,也要冲得稳。在这种情况下,身经百战、愈挫愈勇的杨利娟就成为领兵打仗的不二人选。

此前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杨利娟就提到,刚做服务员的时候,会因为一次评级失败,“觉得天都要塌下来”;而29年之后的现在,就算遇到再难的危机,她都不会慌了阵脚,“面对每天出现的新问题甚至挑战,*反应都是如何解决;挑战成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

2、“转型者”苟轶群

如果说杨利娟擅长前线拼杀,那么苟轶群则巩固了海底捞的“大后方”。

他今年52岁,2000年放弃教职工作的“铁饭碗”,加入了当时没有几家门店的海底捞,曾任首席财务官、信息技术负责人、供应链及采购管理负责人等多个职位。

据《中国企业家》获悉,2017年底,苟轶群离开海底捞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辞任了一切职务,只是作为投资委员会和创新委员会委员——其中的委员都是海底捞的“元老级”人物,决策权重不言而喻。

在6月21日海底捞发布的公告中,也特别提及:苟轶群在战略决策、企业管理、供应链监督及合作发展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是带领海底捞集团进行转型的理想人选。

对于海底捞来说,下一步的转型之路走向何方?

其一就是数字化。截止到2023年底,海底捞在中国市场的餐厅数量已经达到1374家,其中大陆地区1351家,港澳台地区23家。一方面,规模扩张放大了管理难度。反之,管理能力的局限也抑制了海底捞进一步的拓店计划。2024年,海底捞谨慎放开了“特许经营”,正寻找资质过关的加盟商合作开店,而这也对海底捞的未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盛证券的研究报告就指出,海底捞在全国各线级城市形成了成熟单店模型,储备店长数量充足,可支撑海底捞继续展店;但考虑到海底捞门店面积大,且高度统一的*服务依赖员工培训,对公司管理能力提出挑战,快速展店下管理半径扩大的压力已经显露。

数字化转型正是为了应对这一难题。上述负责人就指出,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以减小不同店长之间的能力方差,帮助各个店长降低管理难度,提升管理效率。

实际上,苟轶群之前一直负责的上海海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海悦”),也是海底捞的投资管理平台,曾投资过多个信息技术和数字化项目。天眼查数据显示,海悦曾与用友一起投资了红火台餐饮云服务有限公司,并占股44%;投资的安徽讯飞至悦科技有限公司同样是一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海悦占股51%。

在回归海底捞运营之后,苟轶群主导设立了两大核心委员会,一个是数字化运营委员会,另外一个则是创业创新委员会。

根据海底捞未来的发展规划,将进一步推动多品类、多层级的发展。事实上,海底捞的多元品牌探索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海底捞通过自我孵化、收购等方式,扶持了包括嗨捞火锅、苗师兄香锅、五谷三餐、焰请烤肉铺子、汉舍等近20个餐饮子品牌,覆盖火锅、快餐、烤肉、中式正餐、面食等多种经营业态。但其中大多数子品牌目前都表现平平,难以独当一面。

“海底捞现在有这么多层出不穷的创新,就更加需要以专业投资人的视角,去选中赛道、筛选标的、培育品牌。”上述负责人说,苟轶群所具有的投资经验,也能让海底捞的创新价值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3、“调度者”张勇

在海底捞,职务调动是家常便饭,很多高管早已习惯了。过去两年,海底捞及特海国际的董事、高管团队,也都在持续调整中。

2022年12月30日,时任海底捞首席战略官的周兆呈辞任,新职务是特海国际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不到一年,周兆呈辞任特海国际的职务,回到海底捞任董事会副主席;2023年3月30日,李瑜接任特海CEO一职,在此次杨利娟接手这一职务之后,李瑜将继续担任执行董事和大区经理。

作为海底捞的创始人和董事长,张勇在10年甚至更早之前就做了“甩手掌柜”,一位海底捞的高管曾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如果问张勇海底捞的营收,他可能答不上来,但如果跟他聊计件工资,前面乘百分之几的系数他都会很清楚。在他看来,张勇把时间放在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组织、人和KPI。“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张勇最牛的一点,就是知道在不同阶段,不同的管理者更适合在什么样的位置,也知道他们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能让这个人有意愿、有能力发挥作用。”上述高管表示。

如今,杨利娟的调任,以及苟轶群的回归,似乎也正说明了这一点。而在任命公告中,特别提到一点,“与杨利娟一样,苟轶群见证了本集团的发展,对本集团的战略方向、经营环境、管理理念及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们的任务,不仅要带企业,更要带团队。

2020年4月27日,张勇曾以公司内部邮件的方式宣布了接班人计划,里面写道:“近两年,我们四个人(张勇、施永宏、杨利娟、苟轶群)都特別担心,担心我们学习能力跟不上。我们四个人还特别害怕,害怕我们沦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所以他决定自己在10年到15年内会退休,海底捞要建立起接班人队伍的选拔制度,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拓展新的工作领域和内部创业积累积分,“我们四个会把积分最高的那批人找出来,长时间观察,择优录取”。

此后,海底捞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在持续“换新”,在张勇的夫人舒萍和海底捞另一创始人施永宏辞去董事职务后,新增执行董事李朋和宋青均为40岁出头;而在特海国际的五位高级管理者中,其中四位都在40岁以下。

2022年9月21日,海底捞还推出了轮值COO制度。根据计划,大区经理、各职能部门部长或总监,及各委员会主任在符合特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任职时间、管理门店数量及业绩表现等)后均有资格参与轮值计划。

“把权力交给年轻人,文化就会与时俱进了。”张勇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但现在看起来,在真正交到他们手上之前,海底捞的“元老们”还要再护一程,因为文化不仅需要与时俱进,有的时候,或许更需要巩固传承。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586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