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夫妻离婚争抢“闲鱼”账号:如何更好保护虚拟财产

访客 2024-06-27 12:21:51 15772 抢沙发

两口子闹离婚,争房争车争存款争抚养权都很常见,而今,有人争起了网络销售平台 " 闲鱼 " 的账号。

夫妻离婚争抢“闲鱼”账号:如何更好保护虚拟财产

最近,一对 "95 后 " 夫妻情感破裂,就闲鱼账号归属权向律师咨询,希望得到合理分割。整个争夺过程,闲置交易产生的进账流水、粉丝客群和人脉关系都被一一列为价值举证。

此事迅速登上热搜,原因不只是网友吃瓜心理。这一事件背后公共价值,即对虚拟财产的保护,法律上能否更明晰?

道理不复杂。看似闲鱼账号,实则网络门店,带来的经济价值是真实的。它虽由个人注册和运营,但不能否认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性质。

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及保护路径的争论,一直未停。

较早可追溯到 2003 年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审理国内首例网络虚拟财产失窃案。自此,网络虚拟财产的争夺越来越多样化:夫妻离婚,因 300 万粉丝短视频账号分割问题对簿公堂;共用游戏账号归谁引争议,夫妻俩闹到法律援助工作站 ……

类似问题不断出现,体现立法方面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比如,《民法典》规定," 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此举明确了虚拟财产作为财产权客体的法律地位,填补了法律空白。但虚拟财产的价值界定方法似乎并未明确,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专门规定似乎亦未出台。

诸多争议由此产生。

比如,流量变现价值如何评估?各方贡献比例如何判定?如何考量哪一方与虚拟财产的人身关联性更强?由何种机构进行评估?既往收益和未来归属如何分配?盗窃虚拟财产如何定罪?

又如,部分账号注册协议规定,用户对账号只有使用、收益的权利,而所有权归属于平台运营商,涉及此种情况如何分割?

通过近年来各地判例可看到,不管是归属分割,还是价值评估,相关部门在司法实践中都是 " 摸着石头过河 "。

同时,呼吁加快虚拟财产立法的声音不断发出。

2011 年全国两会期间,31 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关于制定虚拟财产保护法的议案》。全国人大财经委当年 10 月反馈:制定专门的虚拟财产保护法,国际国内都没有成熟的模式,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研究探索、积累经验。

2022 年,中消协建议尽快出台《虚拟财产保护法》或相关法规,加强对消费者网络虚拟财产、数据权益等的保护。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今,对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专门立法已不仅仅关乎民众权益,更是加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需要。那么,其立法时机是否已经到来?

撰文 | 记者向玲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77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