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还是太乐观了
来源:任博宏观论道
2024年6月25日上午,招行召开2023年股东大会,释放出一些值得关注的要点。
一、未来要把人、财、物和信贷资源向核心城市、核心区域集中(从人口净流入角度考虑),并把区域布局优势转变为业务发展优势,以应对经济区域分化、资源高度集中的环境。
二、目前招行在香港的三个板块(2008年收购的永隆银行、2002年开业的香港分行和招银国际)总资产合计6000亿元、净资产600多亿元,不过2023年全年三个板块的归母净利润只有近50亿元(永隆银行16.05亿港元、香港分行21.10亿港元、招银国际11.52亿港元),表现一般,这主要受到投资内地房地产企业债券的影响。
其中,受美元加息影响,2023年招行香港分行和永隆银行的净息差分别接近2%、在1.6%以上,在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同时,招行的三个板块在财富管理(不如恒生和中银香港)、经纪业务(不如富途证券)方面做的不太理想,未来应该会加大投入。但是从招行的回答来看,似乎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三、未来按揭贷款利率、整体资产端的收益率水平还将呈现出下行趋势,并使得利息收入的增长还会进一步下探,这意味着资产端的压力还将持续。
四、如果净息差进一步下行(较目前1.54%的水平),银行资产业务的盈利水平就会大受影响,甚至信贷业务可能成为既承担风险又不赚钱的业务。不过,宏观部门对目前银行保持合理的盈利能力、合理利差水平的必要性也有清醒的认识。
这个表述本身没有问题,但从笔者的角度来说,招行对于净息差的判断过于乐观了,在资金供给过剩的背景下,未来净息差还将持续下行,宏观部门只能延缓下行的步伐,但却无法左右下行的趋势。按照日本银行业的经验,低息差环境的日本银行业在利差收入上的波动幅度会明显增大,控制能力会显著趋弱。
五、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进一步化解后,可能经过一段时间就没有“融资平台”这个说法了,比较准确的表述是地方国有企业,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一)交通投资类(包括公路、轨道交通等);(二)民生保障类和民生服务类,比如水电气、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电力、天然气、公交等;(三)城投类。
招行主要支持前两类项目和主体,同时对财力或经济发展程度不好、或未来还款前景不是特别明确的主体会非常谨慎。实际上,早在2023年8月29日的中期业绩交流会上,招商银行便明确提出重点支持交投类和公用事业两个领域的融资平台类客户。
六、针对近年信用贷款占比上升、抵押贷款占比下降的问题,招行指出其从2016年开始聚焦“两战”客户,这类客户大都是全国性或地区的优质大型企业,信贷类别主要体现为信用贷款,而抵押类贷款多以小微贷款为主,故看到的情况是信用贷款的质量反而比抵押贷款更好,但考虑到具有抵押等风险缓释手段,抵押贷款变成不良后也不会立即导致损失。
总之,信用贷款占比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招行的风险偏好在下降。
七、招行的信用卡流通卡数、流通户数在2023年均出现了轻微下跌,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用卡策略调整的影响,即更加注重信用卡的质量。
最后,利差息差和ROE保持在内地银行业最高等级的招行应该算是中国银行业的底线,如果招行的底还没到,那其它的银行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