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辞职开店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访客 2024-07-01 15:10:12 59279 抢沙发

人类文明行进到21世纪20年代,小店为何依然重要?

辞职开店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我们可以很具象地去描绘一个小店,比如哪个行当、员工几位、铺面多大、注册资金几何、营业额多少……小店的“小”是容易被定义的,但呈现小店之于人的能量,却不是一件易事。

小店通常是一个人开始社交、直面人性、见识世界的起点。走出制度或者关系的包裹,以几乎*的预设去认识陌生人,通过钱物交易这一古老的渠道,感受新鲜的事物、未知的价值观所带来的冲击。

流动与稳定,都是小店赖以生存的关键。在小店的流动中,我们感知信息的更迭、潮流的走向、时代的变化;而小店又是稳定的,它们始终在那里,关系的来去、高楼的起落、街区的分合,因此亦有了记忆的锚点。

小店是国民生活的基石,是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也是新质生产力的终端。它从线下到线上,让“掌柜”“店小二”变成“团长”“主播”“骑手”,以互利的准则作为经纬线,搭建起承托千行百业的大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并不是小店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小店之所以吸引人,恰恰在于它的直接与触手可及——它容纳得了所有想象,易于生发各种试验,能让人*时间尝到甜头,却始终保有“愿赌服输”的解释权。

而这,正是吸引我们一次又一次迈进小店的理由。

开个小店,大约是今天很多普通人心中共同的“旷野”。

科幻电影《普罗米修斯》中,机器人费法对正在逃亡的主角伊丽莎白说:“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在电影上映的2012年,地球上最火的科幻片是《复仇者联盟》。谁也不曾料到,这句原本不太显眼的台词,会在多年后被裹上厚厚的浪漫主义滤镜,成为中文互联网不言自明的职场信仰。

上一辈人开早餐店、报刊亭、理发店,起早贪黑地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操持街坊邻里的日常生活;新新青年开花店、咖啡店、蛋糕店,不再甘心囿于工位,心底都在期盼为职业生涯寻找一点点流动的自由。

正如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说:“在生活中,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开小店不是找“饭碗”,需要赌运和拼搏精神,缺乏稳定的前置条件,更没有白领生活的亮丽。但它有广阔的可能性,能让人拥有一种稀缺的、掌控生活的自由感,因而成为扎根在打工人心底的白月光。

说白了,打工是别人的事业,开店才是自己的事业。上班只是为了生存,开店才是够得着的理想。

人人都有“小店梦”

广州番禺的市广路,拥有堪比两条机动车道的宽阔的人行道。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悠长的夜晚提供了很多可供想象的空间。

街角的一头,阿姨们会在晚饭后早早占据专属的广场舞领地。200米外的大树底下,天色未暗,热闹的夜市便张罗起来,奶茶、炒饭、钵钵鸡一应俱全。浓郁热辣的烟火气,恰巧填补了周边食肆寥寥的尴尬,滋养了附近职校不少吃腻了食堂的学生的胃。

阿邹几乎是夜市里最年轻的老板。和其他人不同,因为还有一份稳定的正职,他的心态比周边的同行轻松得多,不“卷”品类也不“卷”服务,只卖老家徐闻县的小吃腌粉,抱着卖多少算多少的心态,赚一点小钱,打发下班时间。虽然验光师的工作赚得不多,但是每天下午4点多就下班,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出摊。

七七在给古着店做墙绘。(图/受访者提供)

按照七七的计划,她原本只打算开一家小而美的咖啡店,以便彻底摆脱打工人的生活。但一千个当代年轻人心中藏着一千个“咖啡梦”,咖啡店这条“小而美”的赛道,在今天确实有点“大且满”。“我刚想把店盘下来,结果那门面就被人截胡了!”

出师未捷的七七,兜兜转转还是实现了自己的“老板梦”——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一个老洋房的小门面。这是上一手店主留下的古着店,七七原打算清完货便转型做咖啡店,结果在短时间内和它处出了感情。2年过去,她不但如愿开了一家自己的咖啡店,还一直维持着这家人气不太高的古着店。

对于打工人来说,不想上班或许是今天最广泛的社会症候群,打工生活如同从出租屋到办公室通勤路上的地铁轨道,不至于永远暗无天日,但总能一眼望得到头——哦不对,除非得到编制,成为万中无一的“上岸青年”。打工岂有真正望得到的“头”?

尤其是在各种压力纷至沓来的时候,大厂“耗材”哪天会将身体榨干?35岁、45岁、55岁后该何去何从?自己积累多年的知识和经验,会不会在AI降临后被取代?问题天天都多,格子间里却不一定有解法。

在市场经济下长大的一代人,当然明了职场竞争的必然和残酷。但当父辈的路径全然难以参考时,普通人总不免谨慎地盘算,眼前的轨道是否能够坚固地再跑30年。

多年以前,在丈夫的小制衣厂关门之后,自贡人廖姨本来打算到深圳去当“深漂”。但在丈夫的劝说下,她决定留在广州,到海珠区的同福西张罗了一个报刊亭。

2023 年 6月30日,广东广州。廖阿姨在小店内弹吉他,吉他上写着“外面的世界”和她 的名字。(图/林泽君)

一晃20年,报刊亭变成了小卖部,生意早已大不如前。但55岁的廖姨,早年已通过小店给自己买好了社保,每个月的退休金不多,倒也足够覆盖吃穿用度。一个在江边卖唱的邻居小伙子教会了廖姨弹吉他,她便在店里的墙上画了五线谱,将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练习。

事实上,在开店之前,廖姨和诸多妈妈辈的女性一样,曾经都是流水线上的女工。如果当初仍然选择“深漂”,没有学历、缺乏手艺、年过35岁的女工还能做什么?人生没有假如,但可想而知,廖姨不会有太多偏离轨道的机会,也不会有学吉他的闲心。

吉他上的字,是一个会书法的路人帮忙写的。(图/林泽君)

从这一点来看,倒腾出一家营收过得去的小店,显然要比在职场当人口红利来得稳定。

劲草是轻盈的,也是坚韧的

如果说在轨道上飞驰的是列车,那么“旷野”上星星点点的小店,便是摇曳在“轨道人”心间的劲草。

诚然,开小店是存在风险的。在勉力维持了1年半之后,因为两家店牵扯的人力和成本太多,七七的古着店已走到了“关门大吉”的边缘。知名自媒体人“半佛仙人”更创下过“开10家店倒10家店”的纪录。

但正是因为一批批创业者将小店作为事业起点的努力,小店才会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并重塑城市日渐消失的“附近”。

如果说高精尖行业代表着中国经济的“天花板”,那么如劲草一般扎根在整片神州大地的小店,大概算得上是国民经济生活的“压舱石”——既在日常生活中托起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也能在谋生过活时托起普通人必要的后路,守日常、稳就业、保民生,轻盈、灵活且坚韧。

毫无疑问,小店是轻盈的,但其能量是巨大的。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24亿户,支撑了整个中国近3亿人的就业。这意味着,即便不算阿邹这种小店经济的“预备军”,有门有户的个体户,在今天也占据了经营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小店经济在整个中国流淌着巨大的能量。

2020年,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通过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培育一批试点城市,推动社区、批发市场、现代商圈、特色街区等小店集聚区转型升级。各地对小店经济的支持同样不遗余力,一方面积极减税降费,另一方面也在打造各种消费场景,让小店彻底火起来。

作为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小店的背后连接着千行百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终端,实时反映着消费社会的经济活力。

尤其是,随着数字经济催生出直播、电商、外卖等新经济形态,小店的经营和内容变得纷繁多样,惠及的就业者也远远比以往更多。有人乐此不疲地成为“新个体经济”的一员,也找到了个人事业的起点;有人不一定开店,但也能在小店经济的浪潮中受惠,顺着移动互联网的触角找到自己的位置。

举个例子,在美团和饿了么平台注册的骑手总数,在去年超过了1000万人。而根据《2022年美团骑手权益保障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在美团获得收入的骑手中,81.6%为来自县域乡村地区的农村转移劳动力,28万人来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骑手数量的增多,意味着经济社会的稳步复苏,仍然需要谨慎应对就业考验。但小店经济作为实体经济最细微的单元,显然发挥了“底部”的作用,在全球经济周期起伏的今天,稳稳地托住了普通人谋生过活的出路。

小店铺与好日子

为小店经济添砖加瓦的《通知》发布4年后,人们从消费生活中切实感受到“附近”的回归,小店经济获得了巨大成功。但这成功,远不止于经济意义。

1986年,何湛唱片电业行在澳门新桥区开业,至今已近40年。顾名思义,这家小店有一半业务是卖唱片,另一半则是卖各类大小家电。澳门学者林发钦主编的《小店忆旧:澳门老店号口述历史》一书中提及,从黑胶唱片到DVD,何湛唱片电业行见证过澳门唱片技术的发展,但受盗版唱片波及,整家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只剩下了“电业”。

好在,彼时的家电不但是本地人的刚需,也是内地游客到澳门旅游常带回去的伴手礼。到了今天,很多澳门人已习惯“反向”北上购买电器。但在本地市民的生活中,石油气炉、电热水炉、小型音响组合、录音机、风扇、榨汁机、熨斗……这些商品仍然依赖本地小店的支撑,相对高昂的网购成本,让众多“何湛”小店不必被时代洪流急匆匆地抛弃。

相比在短时间内经历高速城市化的内地城市,澳门的城市肌理更像凝固的熟人社会。但这种仰赖于社区小店塑造的本地生活,我们从来都不陌生,也未曾远离。

所谓本地生活,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琴棋书画诗酒花。人永远不可能足不出户就解决一切生活所需。

如何让市民自愿地使用并喜欢一条街道?学者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给出的建议是“沿着人行道的边上,三三两两地布置足够数量的商业点和其他公共场所,尤其是晚上或夜间开放的一些商店和公共场所”。

即便外卖能解决“一日五餐”,老百姓仍然有外出就餐的刚需,不为聚餐也与社交无关,可能只是为了吹吹江边的风;就餐路上,我们可能会想起巷子深处的裁缝店、配匙店、修表店,即便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用坏就扔”的生活;晚饭过后,我们还需要一家步行可达的理发店,在合理优惠的价格范围内,可以弄出一个清爽好看的发型……

有人味,有吆喝,有活力,也就有了所谓的烟火气。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927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