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博时基金刘钊大幅亏损调离岗位,仍有数位亏损基金经理稳如泰山

访客 2024-07-11 12:29:22 10431 抢沙发

来源:机构之家

博时基金刘钊大幅亏损调离岗位,仍有数位亏损基金经理稳如泰山

7月10日,博时基金发布公告,宣布刘钊不再担任博时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经理,离任原因为岗位调动,该基金目前由共管基金经理桂征辉独自管理。

图1 博时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经理变更公告。

刘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计与金融学士、计算机科学双学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200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随后,2008年转战证券行业,担任五矿证券总裁助理、研究部负责人兼任董事会秘书;2010加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担任助理总经理、数量化投资部总监、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2015年选择“奔私”,创立并担任深圳知方石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2020年3月兜兜转转重新回归公募行业,加盟博时基金,目前在博时基金担任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副总监、指数增强组负责人、私募FOHF业务负责人。

图中人物系 刘钊

在此次卸任之前,刘钊负责管理的公募基金产品共计6只(A、C份额合并统计),合并管理规模16.76亿元,产品涵盖多种类型,既包括普通股票型的博时智选量化多因子股票基金,增强指数型的博时中证500指数增强、博时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又包括偏股混合型的博时ESG量化选股混合基金。此外,2024年4月17日新设立博时稳合一年持有期混合这一偏债混合型基金,进一步丰富管理产品线。

遗憾的是,尽管刘钊管理的基金类型多样,截至2024年7月10日,其所管理的6只基金产品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亏损最为严重的就是此次卸任的博时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该产品的亏损幅度高达33.68%,紧随其后的是博时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其任职期间的亏损也达到了17.64%。

表1 刘钊旗下基金产品收益情况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4年7月10日。

指数增强基金结合被动跟踪和主动管理两大优点,在跟踪指数的同时,基金经理根据投资策略,对指数中的股票进行灵活调整,以期获得超越指数的回报。沪深300指数作为A股市场的重要风向标,其表现直接影响到跟踪该指数的增强型基金的业绩,近年来,尽管A股市场经历了包括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等多次波动,然而,从任期收益回报审视,截至2024年7月10日,刘钊在博时沪深300指数增强A基金上的任职回报为-33.68%,年化回报-10.99%,不仅跑输了业绩比较基准,在同类197名中位列185位,几乎处于垫底位置。

此外,刘钊管理的该基金回撤风险也显著高于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近三年的最大回撤达到了39.26%,这一数字远高于同类基金33.41%的平均回撤水平,暴露出基金经理在风险控制和收益获取能力上的不足。

业内“公募优而私”是一种趋势,不少公募基金经理在取得显著成就后选择投身私募领域,以期通过更灵活的激励机制(如常规 “二八分”模式)和运作空间来最大化个人价值。然而,刘钊的职业选择却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逆流”现象,他在私募领域历练数年后,选择重返公募基金行业,如今看来这一决定,是否代表着其投研能力不济?

近期,“退薪令”在基金行业激起了强烈反响,其导火索是多年来基金业绩的持续低迷与基金经理高薪之间的巨大反差,当基金经理享受着高额薪酬时,却未能有效管理基金,为投资者带来应有的回报,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不满。

博时基金,作为业内知名的“老五家”公募公司之一,自1998年7月13日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为国民创造财富”的使命。然而,近年来公司的基金业绩表现却令人失望。数据显示,博时基金在2022年基金亏损额高达302亿元,2023年虽有所收窄但仍亏损111.48亿元。然而,公司在这两年分别实现了17.24亿元、15.11亿元的净利润,但这些利润主要来源于高达41.42亿元、35.72亿元的管理费收入,而并非通过提升基金业绩为投资者创造的价值。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博时基金的公募产品管理规模约10467亿元,尽管重回万亿规模,然而在行业内排名已滑落至第六位,其中非货币资产管理规模约为5702亿元,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型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为451亿元、728亿元,债券型基金管理规模约为3924亿元,相较于2023年末,债券型基金规模增长明显,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规模下降明显。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排名一直未能跻身前15名,体现了博时基金“债强股弱”的窘境。

规模的变化往往被视为投研实力的一种体现,截至2024年7月10日,近十年、近五年基金公司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排名中,博时基金均为进入前20名。更为严峻的是,博时基金作为一家管理万亿规模的公募基金公司,在管理超百亿规模基金方面的人才储备方面显得捉襟见肘,能够独当一面的基金经理屈指可数,而相比之下,那些业绩垫底、导致基金连年亏损的基金经理却占据了不小的比例,这一现状无疑对公司整体的投资业绩和市场竞争力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经机构之家梳理统计,博时基金管理数量不低于三只(A、C份额合并计算,下同),且全部产品同刘钊一样任职回报均为负数的基金经理如下表所示,管理着多达6只基金产品的冀楠,尽管采用了同质化的投资策略,却未能逃脱全面亏损的局面;被誉为“能股能债”的全能型基金经理卓若伟,也未能踏准股债节奏,导致其管理的偏债混合型基金同样遭遇亏损;以高换手率著称的李喆,即便在投资过程中超过800%的换手率,也未能有效提振其管理的高端制造类基金的表现,依然未能摆脱亏损的阴影;而陈西铭投资高度集中于医药行业,通过“梭哈”式的集中投资方式,在亏损的漩涡中年年等待预期兑现。

表2 博时基金管理数量不低于三只且任职回报全部为负数基金经理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4年7月10日。

潮水褪去,方知道谁在裸泳,A股市场低迷仿佛揭开了基金业的“遮羞布”,那些缺乏真才实学、仅靠光鲜外表和营销手段维持形象的基金经理终于露出了原形。

在这场资本风暴中,投资者遭受了万亿级别的巨额亏损,这一沉痛教训促使广大金融消费者猛然间清醒过来,他们开始深刻反思:原来那些光鲜靓丽的金融精英投资水平并没有比散户高明多少。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43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