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本文作者:访客](https://dszpk.cn/zb_users/avatar/0.png)
最热夏天,最冷荔枝季,果农如何面对超级小年?
覆灭式减产,荔枝遭遇 " 超级小年 "
广州市从化区是广东荔枝主产区之一。7 月正是当地荔枝成熟的季节,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景象却在消失——过去荔枝挂满枝头、树梢垂落,现在被满树绿油油的叶子替代,凑近才能发现零星几棵树上挂着稀疏的红果子;平常在公路边卖荔枝的摊位也没了踪影。
● 7 月上旬,银林村荔枝树挂果景象。
" 去年的荔枝摘都摘不完,山上那些都来不及摘,上千斤的荔枝最后就烂在树上。" 胡姐一家是从化太平镇银林村土生土长的本地果农,家里有四百多棵荔枝树。胡姐和先生从 2018 年开始养蜂,即便平时心思大多花在蜜蜂上,对荔枝果园较少管理,去年也收获了 8000 多斤荔枝。
但是今年,"100 斤都没有,根本没得卖。"胡姐说,这百来斤荔枝品质也不尽人意,她挑了些品相好的送给亲戚朋友,剩下的留着自己家里人吃。" 有些老板打电话来订货,我只能跟他们解释,今年真的没有荔枝。"
●胡姐在荔枝果园里。
●去年胡姐家荔枝挂果景象,由胡姐供图。
从化太平镇银林村地势平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荔枝。今年,一场早有预兆的减产席卷了整个村庄。
" 不是我一个人的果园才这样,我们村子家家户户都是大减产。大局面是这样,你有什么办法?我们农民靠天吃饭,没办法。" 胡姐站在荔枝园里,摊开双手,无奈地接受了大片荔枝树颗粒无收的现实。
不远处,胡姐的先生正在蜂场带体验活动,给外来消费者讲解蜂蜜生产。" 往年这个时节哪有时间做这种活动?早上 5 点就要起来去摘荔枝了,一直摘到天黑。"
位于银林村东边的鹏程生态农场,情况比胡姐还要糟糕。
鹏程生态农场 20 亩果园里两百多棵荔枝树," 就摘了十几颗荔枝,没了。" 鹏程农场今年的荔枝近乎绝收。
去年荔枝成熟的时候,忙不过来的鹏程和爱人花花还邀请了村民朋友一起来摘。" 去年也算不上丰收,一共收了 800 多斤。一斤 30 块钱,卖了 2 万 4 千多块钱。" 再往前回溯,农场 2022 年收了接近 3000 斤荔枝,收入 5 万多元。
●今年 7 月,鹏程生态农场荔枝园景象。
据鹏程所知,广东另外两个种荔枝的生态农场也是全面失收。无论是常规种植,还是生态种植,大大小小的果园都遭遇了大减产。
" 往年摘 100 斤荔枝一个小时就摘完了,现在要 3 个小时。" 目睹果树挂果率低、品质参差,银林村敏诚种植专业合作社骆先生对今年的产量显得悲观," 从化荔枝今年起码减产八成。"
敏诚合作社的核心业务为荔枝干加工,同时为农户代销荔枝鲜果,荔枝原料来自 600 亩自有果园种植和农户收购,但今年果园收成仅 6000 多斤(去年为 6 万斤,果园减产 9 成),加上从农户手上收回来的荔枝,一共 5 万斤左右。即便敏诚比小农户更具备产销实力,和去年 17 万斤的总量相比,减产也达到 7 成。骆先生坦言," 今年产量少、收购价格高,做荔枝干根本划不来。"
● 7 月 7 日采访所获产量信息。受到果园种植管理方式、荔枝品种与果树数量等的影响,各家农户的果园产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减产比例普遍超过八成。
早在两个月前,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预测,2024 年全国荔枝产量减产将超过五成。预测数据显示," 分品种来看,黑叶、怀枝、桂味、糯米糍、鸡嘴荔等中、晚熟品种减产幅度预计达 60% — 80%。"
从化正是中晚熟品种的集中产区。根据官方公布的资料,从化全区种植荔枝面积 30 万亩,占广东省的 7.3%、广州市的 52.1%,成熟期集中在每年 6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是广东省荔枝最晚熟的产区,每年产量占全市约 40% 以上。官方数据显示,从化区今年荔枝预计产量约 3.1 万吨。去年这一数据为 6 万吨。
价格大涨,果农依然 " 一年白干 "
断崖式的减产,带来荔枝市场价格三到五倍的涨幅。
早上 6 点 40 分的神岗荔枝临时交易中心,从周围农村赶来的农户开着摩托车载着荔枝陆续到达。这里是从化区的一个荔枝集中交易点。
● 7 月 7 日,从化神岗荔枝临时交易中心。
" 几钱(多少钱)?""10 蚊(10 块钱)。" 买卖双方问答简单快捷,农户把摩托停在一边,收购者把看中的荔枝从车上拖下来,双手伸进箩筐里,翻看被压在里面的荔枝。
"8 蚊啦(8 元)。"" 唔得,最少 9 蚊(不行,最少 9 元)。" 一块钱的差价,双方来来回回谈了接近 10 分钟。农户不肯退让,收购者一度离开,最后还是回来了,以 9 元一斤的价格买下这位农户两箩筐的 " 井岗红 "(从化培育品种,糯米糍的一种)。
不断有农户开着摩托车载着一两箩筐荔枝开进来,他们找到一块空地,停在那里,等待收购荔枝的人来挑选。即便是早晨,站在广州 7 月的烈日下也如炙烤一般,收购商和农户汗流浃背。一个小时过去,许多农户的荔枝迟迟没有卖出," 以前一拉过来就被抢了。"
●神岗荔枝临时交易中心是从化重要的荔枝交易场所。
由于荔枝普遍减产,5 月份早熟品种刚上市时,曾以超过百元一斤的价格冲击了消费者的认知。到 7 月上旬,荔枝的零售价格已逐渐回落。"6 月中下旬,我家的桂味收购价卖到七八十块钱一斤,现在降下来了,二三十块钱一斤。" 交易中心一位帮父母卖荔枝的年轻人说,他家的荔枝摘完了,今天是最后一筐。
7 月上旬,在神岗荔枝临时交易中心,品相好一些的糯米糍,收购价每斤超过 20 元,品相一般的则在 10 至 20 元之间;桂味价格高一些,虽然果子普遍偏小,收购价也在 20 至 35 元之间。这两种受市场偏爱的荔枝,现场并不多见,最多的是本地老品种怀枝和早些年培育的新品种 " 井岗红 ",根据品相的差异,收购价每斤在 5 至 15 元之间。
这一价格远高于往年。银林村的胡姐和敏诚老板骆先生都表示,去年怀枝零售才两三块钱一斤,现在这价格拿货都拿不到。
荔枝产量少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却没有发生。" 你在神岗应该也看到了,那些农户的荔枝在那里摆了很久都没有人来收。我的也是,今天上午跟果农收的货到三四点了还没有卖出去。" 骆先生安排了专人在市场观察行情。
●交易中心的荔枝品相。
但即便价格大幅上涨,也难以弥补减产带来的损失,不少荔枝农是 " 一年白干 "。
胡姐家去年 8000 多斤荔枝一共卖了 8 万多块钱。往年无论大小年,卖荔枝的收入基本能维持在 5 万元以上。而今年,100 斤的收成,连农资成本都收不回来。
本地网约车司机李先生家种了 60 多棵荔枝,每年用心打理,去年收获了 5000 多斤,卖了 4 万多块钱。而今年的荔枝全部摘完了只收了 300 来斤,一共卖了 1 万多块钱,扣掉农药化肥成本 4000 多,就剩下 6000 块钱。
" 现在种荔枝的很多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靠着荔枝有个三四万块钱收入,在农村也能活。但是今年都没有了,我们村里很多人连农药化肥的本钱都没赚回来。" 李先生感叹," 做农民的,就是靠天吃饭。"
气候危机之下,生态种植何为?
上半年广州的雨水从清明前一直下到 6 月中下旬。据气象部门统计,从 4 月 17 日至 6 月 7 日,52 天里只有 7 天无降水,其中从化四月份的降雨量达到 923.6mm,较常年同期偏多 301%。
●广州 4~6 月雨季的降水分布,由微博 " 广东天气 "6 月 8 日发布。
受访的农户普遍认为,今年荔枝减产一来是碰上了荔枝的小年,二来是天气的问题," 雨水太多 "。这与从化官方的说法相近," 受天气影响,今年我区荔枝产量受到影响,小年减产明显。"
" 荔枝是有大小年,但今年的情况我不这么认为。" 胡姐从多年种植经验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荔枝的生长需要适合它的气候条件,广东去年冬天就不够冷,秋梢之后,它就抽不出花芽。后来又一直下雨。如果不是雨水太多,我想再怎么样我的果园也会有 1000 斤左右的产量,不至于连 100 斤都没有。但是一直下雨,果子长到手指头那么大的时候就变黄了,后来就大量落果。"
● 5 月,荔枝挂果早期,遭遇广州的雨季。由敏诚骆先生供图。
荔枝的生长分为 3 个阶段:枝梢生长阶段、低温诱导阶段、开花坐果阶段。在低温诱导阶段,冬季需要有 10 ℃以下的低温达到 180 个小时以上,才能诱发果树的生殖生长,以达到正常的开花率。但广州从去年冬天开始接连遭遇暖冬、倒春寒、连续降水,对荔枝后两个阶段的生长造成了致命打击。
早在春天的时候,鹏程已经预感到了今年荔枝将面临大幅度减产。" 老天不给你就是不给你,何来谈损失。" 荔枝收入为零,但他无意在 " 绝收 " 这件事情上多做停留," 今年荔枝减产很大程度是跟气候相关,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种植管理。如果管理到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鹏程着手对荔枝树型进行调整。" 一般我们认为植物的生长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种方向。荔枝树型主要是圆头型,我意识到这让它很容易营养生长过旺,导致只长树、不开花结果。"
" 所以我就做了一点试验。" 鹏程对几棵圆头型的荔枝树做了 " 大刀阔斧 " 的修剪,现在看起来,这几棵荔枝树稍显光秃,仅保留了少量垂直枝条,以及一部分水平枝条," 就是留一个领导主干,因为它的生长最旺。你看,朝每个方向都有一个水平枝条,而且是有主有次的,到时候主要的枝条长高了再把它拉下来。"
●鹏程农场,调整树型后的荔枝树。
调整树形,让营养生长跟生殖生长更分明——垂直枝条负责营养生长,水平枝条负责生殖生长。" 苹果、梨、樱桃这些果树已经验证了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把它用到荔枝树上,我也不确定对不对。"
以前农业还没有对果树使用激素的时候,常规种植荔枝就有拉枝的做法。这一次剪枝之后,继续生长的果树只需通过拉枝条来调整树型,不用再对同一棵树进行剪枝," 还是希望顺应自然,减少对它内在能量的干预。"
过去气候温和,极端气候比较罕见,圆头型荔枝树能够自行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如今要把农场的果树都坚定地往主干型去调整,鹏程为此兴奋了好长时间," 我做生态农业 10 年了,再回头看还是小白。" 但鹏程同时感到,今年可能会是突破性意义的一年。
鹏程今年又新种了几十棵番石榴树苗," 番石榴对高温高湿天气的抗性比较强。现在的气候对荔枝的影响很大,得让农场有个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气候与经济,果农的双重困境
农作物率先对气候变化作出反应,农民常年挂在嘴边的 " 靠天吃饭 ",在气候危机面前,更加突显了人类生存与自然气候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其中隐藏的威胁。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厚彬在 5 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 未来荔枝的管理,可能每一年都要当做‘小年’来对待 "。
"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的问题,但它也的确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回到个人的层面上面,我们如何去回应这个宏大的问题?"长期生活在银林村的新村民秋秋带着疑问,和这些年陆续搬进村的新村民举办了一次荔枝节——和去年庆祝荔枝丰收不同,今年是 " 没有荔枝的荔枝节 "。
●银林荔枝节上的荔枝主题展。
●银林荔枝节社区对话现场。摄影:冰煌
为什么今年没有荔枝?气候变化成为今年荔枝节的核心关注点。在社区对话活动上,广东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娟姐分享了过去 20 年里广东气候所发生的变化和趋势," 我的同事做过统计,自 2000 年以来,广州高温日数显著增加,降水的极端性也越来越突出。"
两天后,从化区政府在太平镇也举办了一场荔枝节活动,和银林村新村民的出发点不同,这场荔枝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招商,为从化荔枝造势,寻找销路。
一边是民间群体自发举办荔枝节,期待更多人理解宏观的气候变化给荔枝生产带来的具体影响;一边是政府为招商而举办的荔枝节,关注荔枝的销售出路。产量下降,销路滞缓,一产一销,恰恰道明了今年荔枝农面对的真实困境。
从化荔枝种植发展史
◉ 1949 年前,全从化荔枝种植面积 1 万多亩,是从化农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 1978 年,从化农村兴起种植热潮,1981 年 11 月,从化荔枝种植面积发展至 2.2 万亩,列为全国 7 个荔枝重点县之一;
◉ 1996 年,从化荔枝种植面积增至 10.9 万亩,国务院农牧渔业部批准从化为荔枝生产基地市(县);
◉ 2004 年,从化荔枝种植面积增至 23.67 万亩;
◉ 如今,从化荔枝种植面积约 30 万亩,荔枝品种近 40 个,全区有 30 多万荔枝果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