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压倒茅台,四大行“冲上云霄”,银行股的新时代到了?
7月15日,银行股盘中再度集体走高,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盘中皆刷新历史新高。
截至收盘,建设银行涨近3%,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涨超2%,工商银行涨近2%,中国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涨幅均超过1%。工商银行在创出新高后最新市值达到2.21万亿元,比贵州茅台市值高出近3600亿元,稳坐A股市值第一的位置。
今年以来,银行股整体表现亮眼。Wind数据显示,按照申万一级行业统计,自年初至今,在31个板块中,仅8个板块实现上涨,而银行板块则以18.88%的涨幅位列第一。A股42家银行股今年有38只都实现了上涨,涨幅超过30%的银行股多达11家。南京银行、成都银行涨幅更是超过40%。
从银行股的上涨逻辑上看,今年以来,二级市场大幅震荡,在资本市场高收益资产匮乏的背景下,银行股因其高股息和低估值的属性,具有较强的防御性,吸引了市场资金的关注。
银行股是典型的“低估值、高股息”品种,具有现金股息率高、分红稳定等特点。数据显示,42家A股上市银行近12个月平均股息率中值超过5%。
银行股的持续上涨则更是证明了市场对银行股“高分红”政策的拥趸。近两周,银行股进入密集分红时期,仅7月份,就有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20家上市银行进行分红,合计派发现金红利超过4600亿元。以分红金额统计,工商银行以1092.03亿元的分红总额位居首位,六家国有大行分红金额将高达4133.41亿元。
除了高分红的刺激,银行股长久以来被严重低估,也为本轮上涨行情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在股票市场中,银行股一直以来都是是比较有争议的存在。银行业尽管近年来深受净息差下滑、不良率攀升的挑战,但与其他行业相比,盈利能力依旧不容小觑。2023年年报显示,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超2万亿元,占沪深A股所有上市公司净利润近四成,银行板块总市值超10.9万亿元,在沪深A股中占比13.5%。
但银行破净问题却已成常态。目前,银行股全部处于破净状态,招商银行的市净率为0.93倍,六大行的市净率则普遍在0.6倍至0.7倍之间不等。截至7月15日收盘,中证银行指数的市盈率为5.7倍。与此同时,上证和深证的市盈率分别为13.3倍和20.7倍,银行股平均市盈率远低于A股市场平均水平,估值下行空间有限。
在基本面上,银行股仍有不小的挑战,在利率下降的大背景下,银行面临着净息差的进一步压缩。2023年,42家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为1.78%,比2022年下降0.2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净息差再度下行,该数字已降至1.64%。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越是经济磨底阶段,积极政策带来的潜在边际催化越值得期待。在银行净息差下行斜率放缓以及基本面即将见底的预期中,也能推进银行股股价继续上行。
不久前招商银行举行2023年度股东大会,该行行长王良判断,银行的净息差今年可能会进一步下行,全年水平可能会处于相对底部,但再下降的空间不大。如果净息差再下降,银行没有合理的盈利水平,可能最终会影响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
在银行股后续走势方面,多数机构持乐观态度,认为资产荒背景下银行作为类固收资产的配置价值仍在,维持对于行业整体“超配”的投资评级,并建议沿着低估值、高股息、风险缓释等路径布局优质银行个股。
尽管银行股的走强态势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但银行间的分化仍然较为明显。
复盘上半年行情,厚安全边际的“低不良+低关注+高拨备”高确定银行和高分红国有五大行对比来看,受权益市场波动和债市“资产荒”等多因素影响,高确定性“低不良+低关注+高拨备”银行>高分红红利大行>其他银行。
西南证券对此表示,短期可以博弈指数权重或者成分调整。中长期银行业基本面向好依赖于经济内生修复。经济发展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对于银行来说,信贷需求在经历“均衡投放”“防资金空转”达到更好的量价平衡,即信贷均衡增长,利率稳中有降,银行维持“合理息差”;资产质量上前期受影响的房地产、批发零售和个人贷款等重点领域坏账逐步出清;企业和居民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推动其他非息收入不断上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