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宝马,被经销商坑惨了

访客 2024-07-23 18:09:03 21445 抢沙发

宝马惹怒消费者

宝马,被经销商坑惨了

渴盼 " 自由之夏 " 的宝马中国,在这个 7 月陷入 " 多事之秋 "。

继 7 月 12 日,宝马中国退出价格战的消息出来后,仅过了一周多时间,来自成都、重庆、郑州、深圳、苏州、东莞等多地的消费者就被宝马气坏了。

据蓝鲸新闻、财联社等媒体报道,这些准车主们大多数是在今年 5 月底和 6 月份定车的,没想到在 7 月份提车时,竟突遭 " 背刺 ",被 4S 店临时要求加价才能提车。

消息一出," 多地宝马 4S 店拒不交车 " 的词条登上热搜。

" 宝马这是在作死吗?刚退出价格战,这太败好感了。" 有网友评价道。在社交平台上,多名在 7 月份前下定的宝马准车主,正在主张要么按照法律要求对方退两倍定金,要么逼着他们按照原定价格尽快交车。

每人 Auto 注意到,这次纠纷涉及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宝马 i3、iX3、3 系这几款车型上。成都车主陈新在 5 月 23 日订购了一辆摩天灰的宝马 i3,裸车 17 万元出头,她当即交了 1 万元的定金。

宝马 THE i3。图 / 宝马中国官方微博

7 月 10 日,她接到 4S 店的通知可于 7 月 13 日提车,但当天到店后,销售突然告诉她,车辆在运输过程中损耗了,需要退回去,后续提车时间不确定。

" 我是一点都不相信这个理由,损耗在哪里?4S 店都没有提供证据。" 而且据陈新多方打听,运损车一般会打折出售,退回到厂家的概率比较小。

看着陈新想要尽快提车,宝马 4S 店给出了三个方案:一是让她用 17 万元把运损车买回来,很快能交车;二是继续等新车,但交车时间不确定;三是退回定金,送一些小配件作补偿。

" 每个方案都是要让我亏 ",陈新都拒绝了。那一天,她在网上刷到了 " 宝马涨价 " 的消息,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成了宝马退出价格战的第一批受害者。

陈新的购车合同。图 / 受访者提供

无独有偶。宝马 i5 尊享型的准车主许月,在 6 月份订购了一辆白色的车,官方指导价格为 45.59 万元,许月加了些内饰,落地价最终谈到 35 万元左右。

对于这个价格,许月很满意。那时,宝马正在价格战上打得凶猛。6 月初," 宝马腰斩式大降价 " 的话题还冲上过微博热搜榜首。因此她没有太多犹豫,就把 1 万元的定金交了,连同 13 万多的首付也准备妥当。

但 7 月初,她却被银行告知,宝马的贷款政策有变动,现在审批不了,具体情况会有 4S 店的工作人员来沟通。

可左等右等,许月也没盼来 4S 店的电话,于是她在两天后主动打过去,又被销售告知,现在要加价才能顺利办理后续的交车。"(销售)跟当初卖车时的态度截然不同,张口闭口就是加钱,完全听不下去。"

压倒许月最后一丝耐心的,是宝马 4S 店的销售建议她不妨买现车。

虽然现车是 4 月份生产的,颜色稍显陈旧,但想着保养后也能看得过去,还能立刻提车,她有些心动。" 但没想到销售说这台现车也要加价 1 万元才行。" 许月彻底怒了," 现在肯定要按照合同来,这个合同不能只约束我一方吧。"

据蓝鲸新闻报道,宝马 4S 店拒不交付的理由各不相同,一些已经签订合同、交付定金的消费者,门店的说法是车停产了或者产量减少,而对于仅交了定金,还没签合同的消费者,则是 " 总部审批没通过 " 等。

在小红书上,还有车主分享了在合同、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强势找到 4S 店管理层抗议,才终于提到车的经历," 过程非常艰难,需要催促多次,总之闹得很不愉快。"

7 月 22 日,针对该事件,宝马中国表示:" 已注意到相关内容,并在内部进行了初步调查,涉及的案例均是个案。"

不过,也有网友质疑,既然是个案,为什么多地都有,还涉及好几个城市?

宝马冤不冤?

其实,自宝马中国宣布退出价格战后,外界对这个举动既意外又惊喜。有人认为宝马终于做了一回自己。不再跟降的行为,稳住了豪华品牌的形象,也让宝马收获了不少掌声。

每人 Auto 曾在《是时候抄底 BBA 了》一文中提过,涨价消息出来后,来宝马门店看车的顾客反而变多了。只是这好日子没过几天,宝马却因经销商的加价行为,鱼没吃到,反惹一身腥。

宝马 THE iX3。图 / 宝马中国官方微博

对于经销商 " 加价提车 " 的原因,刚刚从宝马销售一线离职的员工林奇猜测,大概率是因为 " 经销商亏损严重,想保利润 "。

林奇解释称,本来经销商压力就大、贷款拿车,还有地租、房租、人员开支等,肯定不如直营财大气粗。

成本、经营压力还有愈演愈凶的价格战拖垮了很多经销商,奔驰的销售也觉得," 加价提车 " 应该是因为每家店都亏得太凶了," 前段时间为追求销量都牺牲了很多利润,现在各个经销商睡醒了。"

更何况,厂家也得指着经销商卖车赚钱,如果经销商门店都撑不住了,今后还能靠谁呢?

" 以前就是每个月任务量做完了就不卖了,厂家也知道这种情况。" 在林奇看来,经销商的许多行为,如果不出太大岔子,厂家一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

不过也有销售认为,前几年买丰田埃尔法要加价 6 位数,这被解读为是厂家帮助经销商合理赚取 " 利润 "。现在宝马全系车型加价才 1 万~3 万元,而且加价之后,有些仍然低于厂家的市场指导价格,看来还是没 " 帮 " 到位。

7 月 22 日,每人 Auto 走访了北京多家宝马经销商门店,暂未发现有加价提车的情况。

宝马北京经销商门店。图 / 每人 Auto 拍摄

对于宝马经销商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北京市华一律师事务所的秦勇律师在看过购车合同后告诉每人 Auto," 因为卖方的原因导致不能履约,如果买方解除合同,这个时候需要卖方双倍返还定金 "。

秦勇提醒消费者,在交车时间这里,经销商留了个后手。购车协议所载明的是 " 预计通知提车时间 ",该时间以甲方(即经销商)通知为准。

从签订协议到提车,时间通常是两个月。如果甲方以车有损耗为由,不能及时交车," 从法律上来看,这个时候推迟 10 到 15 天,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对方推迟了 20 天,相当于在两个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应该可以认定违约了 "。

秦勇律师表示,"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主张双倍赔偿,如果选择不解除合同而继续等待,可以主张等待期间的损失,比如用车成本等。"

另一种情况是,甲方以贷款没通过为由不交车,则需要具体分析是经销商,还是乙方(消费者)的原因了。

" 加价提车 " 引发的一系列舆情危机还在发酵,宝马也挺着急的。毕竟车型研发不在中国的宝马,经销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它在中国市场的门面、是代言人,荣辱与共。

部分消费者认为,不管经销商的加价行为是不是个案,宝马厂家都不能脱掉干系。但秦勇表示,根据合同签订主体来看,宝马无需为经销商的行为买单。

受伤的品牌,该如何挽救?

现在,某些 4S 店拒不交车,已经成为宝马涨价的分支剧情,故事走向呈现出三败俱伤的局面:消费者没提到车,经销商被声讨,厂家的信誉遭到考验。

在行业人士看来,宝马这次退出价格战,是一步 " 险棋 ",其本意是通过牺牲一些销量规模,来保住豪华品牌形象,奈何赶上了几个 " 猪队友 "。这下子,宝马该如何挽回形象?

有网友调侃道," 和冰淇淋事件一样,时间会冲淡一切,长期看这只是个热点罢了。"

只是,围观的人或许会忘记,但掏出真金白银,却提不来车的准车主们,心被彻底伤透了。

上周,陈新每天都打电话到宝马总部投诉,对方语气温和,态度良好," 就是没有任何作用,给不到任何解决方案。这么大一个品牌,经销商管理怎么能混乱成这样!"

另一名被贷款卡住、提不了宝马 i3 的上海准车主表示,当初朋友劝她可以看看国产车,但她心中对 BBA 有憧憬,认为豪华品牌的各方面服务更经得起考验,但这件事过后," 我要对这个想法打个问号了。"

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觉得,宝马回归原本的价格后,欣赏的人还是会选择,而且宝马在二手车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小," 现在只能算是不同政策的磨合期。"

不过,当中国汽车市场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网友不解,难道 4S 店觉得是又回到加价买 BBA 的时代了吗?

关于消费者反映经销商的背刺行为,宝马方面已经介入调查,但目前还未给出具体解决方案。后续宝马的涨价策略是否可持续,也备受行业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于逸告诉每人 Auto,这取决于后续宝马的销量情况,"BBA 有品牌效应,买卖有奢侈品的逻辑,涨价会让一部分持币观望人群购买,但长期看,如果其他品牌仍愿意降低价格,一定会抢夺宝马份额。"

在许多公开场合,问界、理想、蔚来等品牌毫不避讳地追着 BBA 打,紧盯高端市场。

据理想汽车公布的每周销售数据,7 月前两周,在中国高端车品牌赛道,新势力和 BBA 销量差距已逐渐缩短。宝马、奔驰、奥迪销量分别为 2.39 万辆、2.46 万辆、2.09 万辆,而理想销量累计 1.93 万辆,问界累计卖出 1.73 万辆。

不过,目前车圈涨价潮只是大众、丰田、本田、沃尔沃等合资品牌阵营跟进,问界、理想、蔚来等品牌,还都在按照各自原定的节奏进行价格政策的微调,并没有针对 BBA 的进一步动作。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豪华品牌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他认为,豪华车以及合资品牌只会面临一定的份额下降,而不是大幅下降。

评级机构惠誉中国汽车分析师杨菁也认为," 豪车品牌站在价值链最顶端,还有部分高端需求不会轻易转向中国品牌新能源车。通过保价来稳住价格预期和品牌价值,放弃部分中产消费市场,可以保持高端产品线的盈利能力。"

看得出来,卷够了的汽车行业,对宝马涨价大多持正面态度,有人期待 BBA 涨价能产生电影院效应。即在电影院里,如果第一排的人站起来了,后面的人为了能看到屏幕,也不得不站起来。

但如果这次涨价对宝马销量影响不大,那么整个市场又会走向什么局面呢?

(文中陈新、许月、林奇均是化名)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144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