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发个人薪水,直到股价上涨…”股价跌破1元,这位A股公司董事长道歉了
一连四个跌停板,直接将 A 股上市公司山子高科(000981.SZ)推至面值退市的风险边缘。
7 月 28 日午间,山子高科微信号发布了由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叶骥署名的《致全体股东的一封信: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文章。文中,叶骥对低估了面值退市风险的发生概率向投资者表达歉意。
叶骥称,在监管规则允许下,公司在 7 月 26 日发起回购申请,同日个人在不触发要约收购前提下发起顶格增持。同时,已向董事会申请停发个人薪水直到股价恢复到 1.6 元 / 股以上。叶骥表示,还会持续采取全方位措施努力将股价稳定到安全区间,切实保护广大股东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一起渡过这一特殊时期。
回购、增持双管齐下
山子高科股票自 2024 年 7 月 22 日起,连续 4 个交易日跌停。7 月 26 日,公司股票收盘价为 0.86 元 / 股。
7 月 26 日晚间,山子高科一连发出三则公告,涉及股份回购以及董事长增持等。
据山子高科披露,公司计划在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 6 个月内,以不超过 1.60 元 / 股的价格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 6 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 10 亿元。
回购股份的用途方面,据公司披露,后续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计划。如公司未能在股份回购完成之后 36 个月内实施上述用途,则公司回购的股份将按照相关程序依法予以注销。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 10 亿元的资金投入几乎与公司截至 2024 年一季度末的货币资金总额相当。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未经审计),山子高科账面货币资金为 10.51 亿元。假设此次回购资金 6 亿元 ~10 亿元全部使用完毕,以 2024 年 3 月 31 日为测算基准日,回购资金总额占公司货币资金的比例约为 57.10%~95.17%。
对此,山子高科在公告中表示,根据公司目前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公司整车业务进展顺利,商用车及乘用车业务收入逐渐增厚,本次回购不会对公司经营、财务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但山子高科此前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黑龙江云枫汽车是山子高科的控股子公司,专注于打造以海外市场为切入点,全面持续开发面向海外市场的整车制造基地。首台车将在 2024 年 6 月正式下线,预计年产销量达 12 万辆以上。
除了股份回购外,同日,山子高科还披露了一则董事长拟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基于对公司业务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公司董事长叶骥计划自 2024 年 7 月 29 日起六个月内,以自有或自筹资金通过二级市场择机增持公司股份 1000 万股。
2023 年度,作为公司董事长、总裁,叶骥从山子高科领取的税前薪酬为 300.23 万元。
上半年预亏
曾称 6 月整车下线却至今无消息
据山子高科半年度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出现净亏损 6 亿 ~8 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亏损额约在 3.5 亿 ~5 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 11.80 亿元,同比增长 2.07%,归母净利润为 4.58 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 1096.60 万元。
简单计算可知,今年第二季度,山子高科单季度预计亏损 10.58 亿 ~12.58 亿元。
山子高科的前身是曾深耕宁波的龙头房企——银亿股份。
2020 年 2 月 27 日,银亿股份宣布公司实控人变更,由嘉兴梓禾瑾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有 29.89% 的股权,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叶骥成为公司新的实控人。
自重组以来,地产业务始终是山子高科期待 " 甩 " 掉的包袱。山子高科曾在今年 3 月发布公告称,因房地产业务经营困难,公司拟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转让公司房地产业务相关股权和债权资产,即银亿地产相关资产。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全面退出房地产业务。
今年 5 月,银亿地产相关股权和债权找到买家。据山子高科披露,该笔交易对家为连云港达利鸿林投资有限公司,最终交易价格 6.01 亿元,约为标的资产合计价值的 45%。
半年度业绩预告中,山子高科称,公司就转让房产业务对过渡期损益及资金往来进行结算,预计本次剥离事项给公司带来 7 亿 ~8 亿元的非经常性亏损。
另一边,公司近两年大力布局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尚未达到盈亏平衡线。
剥离房地产业务后,山子高科拟聚焦整车制造、半导体产业链。在回复外界有关公司证券简称更改的疑问时,公司董秘曾回答称,公司积极打造整车制造,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汽车高端零部件、出行服务等多产业互联互动的高端制造生态圈。
整车制造、半导体封装、高端零部件,公司董秘一下提到了三个大赛道。今年 6 月,山子高科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黑龙江云枫汽车是山子高科的控股子公司,专注于打造以海外市场为切入点,全面持续开发面向海外市场的整车制造基地⋯⋯首台车将在 2024 年 6 月正式下线,预计年产销量达 12 万辆以上。不过,截至目前,仍未有相关车辆下线的信息。
记者| 黄海 编辑|卢祥勇 文多 董兴生 盖源源
校对 |陈柯名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