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半月涨近30%,风电的机会来了?

访客 2024-07-30 12:16:02 11649 抢沙发

虽然都是讲述着新能源替代旧能源的故事,但风电远远不如其他新能源受青睐。

半月涨近30%,风电的机会来了?

即使不和核电、水电这些有中特估加持的巨无霸比,同样和高度市场化的光伏比,风电也远远处于下风。一个已经跌去8成的隆基绿能,现在还是比风电TOP5加起来的市值还要高。

不过,最近风电扬眉吐气了一把。在二季度陆风招标规模同比大增122%的利好下,近半月,多支风电股涨超10%,涨幅最高的运达股份涨近30%。

风电强势的逻辑是什么,能持续吗?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风电下沉重新打开陆风增量。国内陆地适合建大型风电站(集中式风电)的地方不多了,但分散式风电无需建升压站,送出线路较短,一块闲散的土地就能建。今年多部门支持农村建设分散式风电项目。

2、“两海”带来高预期。国内海风项目大多结束了前期审批环节,近两年将迎海风装机高峰。同时,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在能源转型下风电需求突起,带来出海新增量。

3、预期不确定,内卷一定卷。风电由政策推动,但在市场化竞争中,比光伏存在劣势,行业高预期并不一定兑现。但技术停滞且门槛不高的特性使风电一定会在需求停滞后,大打价格战。

01 风电下沉,订单爆发

最近几年,风电企业的日子不好过。

2020年风电补贴逐步取消,行业出现抢装潮,之后行业连续多年出现招标量下降,23年国内陆风招标量为58.37GW(不含框架招标),同比下降约21%。

需求有瓶颈了,产能还在,风电也遇到了和光伏一样的问题,卷价格,陆风招标价一度腰斩。需求瓶颈+价格内卷,明阳智能、金风科技等行业龙头都已经腰斩。

不过,最近几天风电终于垂死病中惊坐起。7月15日至今,多支风电股涨超10%,涨幅最高的运达股份涨近30%。

连续下跌的招标量出现反转是催化剂。一季度,陆风招标19.72GW,仍同比下降11%。但二季度招标23.7GW,同比大增122%。

招标量大增和消纳水平有关。消纳空间,是衡量发出去的电接入电网并使用效率的一个指标,决定风电招标周期。只有当消纳空间充足时,风电才会新招标,23年风电利用率超97%,已来到相对高位。

如果只是因为消纳水平提升,风电增量也有限。毕竟国内适合建大型发电站的地方也都建过了,陆风的增量已经不大了。

但风电下沉又带来了新空间。风电下沉指的就是分散式风电。和大型风电站的集中式风电不同,分散式风电无需建升压站,送出线路较短,一块闲散的土地就能建。

今年4月,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支持以条件适宜的村为单位建设分散式风电项目,充分利用零散闲置非耕地,推动风电就地利用。

根据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推动1万行政村开发风电的规模,通知内要求每村不超过20MW风电装机。这就是说,2025年以及之后,在陆上风电(75-80GW),海上风电(15-18GW)的基础上,分布式风电按5年建设周期平均每年最多能带来40GW的增量。

除了风电下沉(分布式风电)带来的招标量暴增,行业还有新故事可讲。

02 “两海”带来高预期

现下,风电行业还有结构性增量机会,都与海有关,“海风”和出海。

海风是指海上风电项目的密集启动,近两年将迎来招标和装机的高潮。顶层规划上,“十四五”规划后期海风需求保障要求高,规划装机近60GW。

可能有投资人说,这个装机规划,早就出来了。前几年海风装机量不还是不达预期?

这和海风前期的审批复杂有关,海上风电建设由于前期审核环节众多——核准、用海、环评、航道、军事等,牵涉部门多,因此招标以及并网不确定性较大。

但目前看,前期工作已经做完。去年地方新增核准量同比增长26%,通常核准后就会开启设备招标,从4月开始,海风项目招标也明显提速,比如4月海风招标环比增长162.8%。

目前,行业人士也都认为,由于审批导致之前装机量不足,如果要实现制定的“十四五”目标,海上风电建设会提速,分析师预测2023~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45%。

在海风项目成为行业长期增长点时,出海也给风电提供了新增量。

同样都是新能源但和光伏企业海外收入占比5成不同,此前风电企业营收还是集中在国内。明阳智能海外营收还不到1%。

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是,一来和其他产品出海不同,风电出海并非止于卖风机,更关键的是完成风电项目建设,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参与海外不同国家的认证、物流、施工安装等诸多环节。

因此,和其他产品出海不同,风电出海的周期更长,需要认证的环节更多。但按照招商证券的说法,目前国内头部整机制造商已经解决了部分问题能够参与到海外竞争中。

再者,风电可控性那么强,在轴承、叶片芯材等精密器件上还没完全自主可控,需要进口,不像其他出口产品一样形成了全产业链优势。

随着我国制造能力的发展,风机在关键零部件领域自主能力有了增强,出海也会加快。此时新兴市场又给出海加了一把火。

能源转型下,新兴市场对新能源中相对便宜的风电需求大,根据GWEC预测,2028年亚洲(不含国内市场)、拉丁美洲、非洲新增装机将分别由2023年的5.8GW、5.8GW、1.2GW增长至12.8GW、7.3GW、5.5GW,合计增长约99%。

两海虽然带来高预期,但风电企业也并非全无隐患。

03 发展不确定,内卷卷不停

经历了半个多月的反弹后,风电回撤。7月29日,头部企业明阳智能、金风科技跌2.8%、3.7%。

回撤多少还是能说明投资人对风电信心不大足。信心不足主要在两点:内卷是确定的,发展是不确定的。

风电听名字就知道,是由风的动能转化为风机的机械动能,再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产业核心环节在于风机转化的效率,技术停滞且门槛不高。

这种行业特性决定了,一是产品拉不开太大差别,拿订单还是要靠价格。二是,为了有价格优势,需要规模扩产拉低成本。

两个特征放在一起就是最容易发生价格战的土壤。所以从2021年到今年上半年,风电呈现给市场的就是贴身肉搏的式的竞价,陆风招标价格从2021年1月的3100元/千瓦,一度1500元/千瓦左右的低位。

但这个价格战和光伏行业有区别,光伏虽然也屡打价格战,但价格战多发生在技术迭代的新旧产能堆积期,留下来的企业,可以靠技术优势获得高市占率。

而风电产品差距小,甚至能因为距离远近,出现运输成本的本地化壁垒,因此价格战只能守住份额,但头部企业的集中度却有天花板。

当然如果要是增量市场,就算龙头企业集中度有限,也可以跟随行业大盘获得较高增长。问题是,风电的发展更多是由政策推动,但落到新能源的竞争中,它处在不利位置。

前文已经提到,风电产业核心环节在于风机转化的效率,产业技术迭代速度慢。但竞对光伏依赖光电效应,技术迭代空间更大,且每次迭代都会带来成本下降。

据IRENA测算,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陆上风电的平度电成本下降了47%。光伏平准化度电成本下降了84%。成本快速下降后,光伏与风电成本已属于同一水平,并低于海上风电。

拉平成本后,光伏新增并网容量已经在23年上半年首次超过风电。考虑到,光伏随着技术迭代成本越来越低,风电的主要增量-海风用电成本反而越来越高,风电市场存在被光伏侵蚀的可能。

在下沉、两海带来的风电高预期下,想象力胜过确定性。但一旦后续发展不及预期,风电企业利润波动较大、护城河较短的弱点也将逐渐暴露出来。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64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