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本文作者:访客](https://dszpk.cn/zb_users/avatar/0.png)
GDP十强“守门员”之争,谁能胜出?
随着 2024 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披露,宁波 GDP 罕见超越天津,成为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
今年上半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8207.9 亿元,比天津高出 16.78 亿元,GDP 由此晋级全国第 11 位。梳理历年数据,这也是近十年宁波首次在半年 GDP 上超过天津。
去年一季度,宁波就曾以近百亿元的优势超过天津,但二季度天津便再度反超。到去年末,天津、宁波 GDP 分别达到 16737.3 亿元、16452.8 亿元,天津以 284.5 亿元的领先优势,守住第 11 位的位置。
时间回到 2020 年,南京 GDP 历史性超越天津,跻身全国十强。而在天津身后,宁波也在加速追赶。
如今,在实现对天津的超越后,宁波已进一步逼近南京。上半年数据显示,宁波 GDP 增速达到 5.4%,比南京高出 1 个百分点,与南京的经济差距也由去年同期 570 亿元缩小至不到 400 亿元。
令外界关注的是,宁波全年能否稳住优势、赶超天津?来势汹汹的宁波,又能否撼动南京 GDP 十强 " 守门员 " 的地位?
宁波进位
今年上半年,宁波 GDP 达到 8207.9 亿元,同比增长 5.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 0.4 个百分点;天津地区生产总值为 8191.12 亿元,同比增长 4.9%,未能跑赢全国平均增速。
两相比较,宁波以 16.78 亿元的优势超过天津,GDP 排名跻身全国第 11 位。至此,宁波已连续两个季度超过天津,全年能否实现超越,也成为一大悬念。
回顾此前经济走势,宁波的反超有迹可循。早在去年一季度,宁波就曾实现对天津的赶超。不过这一优势没能维持多久,紧随其后的二季度天津即再度追回。
从细分指标来看,二产成为两座城市竞争的 " 胜负手 "。
2023 年上半年,宁波、天津二产增加值增速接近,分别为 3.9%、3%,二产增加值差值为 820.56 亿元。到 2024 年上半年,宁波二产增加值增速提升至 6.2%,较天津高出 1.9 个百分点,二产增加值差值进一步拉大至 905.73 亿元。
从 " 三驾马车 " 来看,上半年宁波外贸总额 6811.4 亿元,同比增长 9.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城市第五。同期天津外贸总额 4069.6 亿元,同比增长 1.3%,排在全国第 12 位。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分析指出," 目前一般制成品和原材料出口受国际环境影响不大,因此宁波依托舟山港往外拓展的步伐稳健 "。
曾刚认为,除传统产业外,新兴产业方面,宁波以极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很稳,加上新能源汽车延伸下来的锂电池、稀土等产业,依托一大批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的发展,宁波也有所斩获。
从整个长三角城市群来看,宁波的产业链跟周边地区形成了较好的互动关系,整体发展后劲相比天津显得更足一些。
尽管如此,站在 GDP 进位的关键时期,宁波也并非高枕无忧。
今年上半年,宁波 5.4% 的经济增速,相比浙江全省(5.6%)及一季度自身增速,均低了 0.2 个百分点。" 三驾马车 " 除外贸外,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 3.3% 和 2.9%,相较全省水平都有些落后。
在曾刚看来,宁波未来的发展重心,还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应该充分发挥新能源和化工产业比较优势。相比之下,宁波服务业发展空间有限,最重要的增长极是出口相关的新兴服务业,但受国际形势影响,这一块的不确定性也较大。
" 天津既是‘北方第二城’,又是直辖市。从全年来看,宁波想超越它并不容易。" 曾刚认为,津甬之争谁能胜出,要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天津转身
但显而易见的是,近年天津经济发展遭遇 " 逆风 ",GDP 排名不断退步。
作为北方开放门户,曾几何时,工业和港口是天津经济所倚赖的两张 " 王牌 "。而 2024 年上半年,以宁波为参照,天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4.4%,远低于宁波 8.0%;天津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 3.3% 和 4.4%,宁波舟山港两项指标则分别增长 4.2%、8.4%。
图片来源:港口圈
实体经济是城市发展的立身之本。当下,各个城市都将实体经济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而在外界看来,天津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二产(广义制造业)增加值在 GDP 中的占比持续下滑。
2010 年,天津二产增加值占 GDP 比重 47.7%,到 2023 年已下降至 35.7%,同期宁波二产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 45.8%。到今年上半年,天津二产增加值占比进一步下滑至 34.2%。
在曾刚印象中,过去天津的开放型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北方城市中 " 很有特点,发展得很好 "。但近年来在产业转型发展上,始终处于一种 " 温吞水 " 状态,显得动力不足。
以近来如火如荼的低空经济为例。早在 2008 年就和空客结缘的天津,在通航产业发展上有着先天优势,但发展现状也不尽如人意。城市进化论、火石创造联合发布的《城市低空经济 " 链接力 " 指数报告(2024)》显示,天津低空经济 " 链接力 " 指数居于全国第 11 位。
港口运输方面,天津港在货物运输品类、运输量上未能与大连、青岛等北方港口形成差异化。曾刚认为,这说明天津港没能发挥离北京最近的比较优势地位,也未能发挥龙头优势,组织北方大港们形成类似长三角港口群的分工协作体系。
天津在努力改变。今年上半年,天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 5.0%,比宁波高 1.7 个百分点。固投提速带动动能转换,上半年,天津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7.5%,工业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增加值增长 9.1%,分别快于全市规上工业 3.1 个、4.7 个百分点。
近日,《天津市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方案(2024 — 2027)》正式出台,提出以 " 优势产业未来化 " 和 " 未来技术产业化 " 为主线,从技术驱动和应用牵引双向发力,大力培育未来产业新生态。
曾刚提醒,在自身努力之外,天津还应该发力推进京津冀地区跨地区、跨行政边界的产学研一体化,通过增加区域合作来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
南京守擂
津甬之争,更进一步,是对 GDP 十强城市席位的挑战。
回望 2020 年,南京历史性超过天津,跻身 GDP 十强。当时有不少专家认为,凭借强大的科教资源和产业升级决心,南京未来将坐稳十强 " 守门员 " 的位置。
不过近年来,南京经济增长相对较为缓慢。2021 年至 2023 年间,南京 GDP 增速持续低于全国、全省。到今年上半年,南京增速仅 4.4%,低速增长的局面仍未扭转。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 3.4%,较一季度提升 0.3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继 2023 年下滑 1.9% 后,今年 1-5 月继续下降 14.2%;外贸方面,南京上半年进出口总额 2661.8 亿元,同比下降 7.7%。
自身面临增长困境的同时,身后宁波等跃跃欲试,南京十强 " 守门员 " 的位置也开始受到威胁。
早在 2021 年,南京就提出未来五年要成为 " 经济总量突破 2 万亿元的超大城市 ";同年,宁波也将 " 奋力实现 2025 年 GDP 总量破 2 万亿、进入全国前 10 名 " 列为目标。
追兵渐近,传统工业强市南京愈加渴望一场产业升级。今年初,南京出台 " 产业强市行动 2024 工作要点 ",不仅对于传统支柱产业提出了焕新要求,还为攻坚众多新赛道、新领域制定了时间表。
" 南京一直想把经济首位度搞上去。" 曾刚认为,南京产业升级的步伐很急,也很勤奋,但 " 但总有种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觉 "。
一个例子是,此前,南京明确要打造万亿级规模的软件产业,但在培育条件和政策力度上,明显不如苏州、杭州、宁波、无锡等长三角城市,在产业链头部企业招引方面成效并不明显,行业缺乏全国号召力。
曾刚还提到,南京的高校科技转化成果很多,但产业化多在安徽芜湖、马鞍山等地,没怎么惠及本地发展。
曾刚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南京提升首位度面临较大压力,与长三角的 " 磁吸中心 " 竞争大于合作,更多选择向安徽而非省内地区寻求合作," 徽京 " 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在其看来,南京应该用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拥抱省内地市,利用自身研发优势推动跨地域创新合作,达成共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