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银行放大招,你的存款要变少了......

访客 2024-07-30 15:11:11 48750 抢沙发

昨天,到处都是关于大会的消息,有一条不太引人瞩目的重要新闻被很多人忽略了!

银行放大招,你的存款要变少了......

这是一条关于银行的最新资讯:

多家银行将3年期金融债发行利率降至2.1%,低于同期限的存款利率!

如果你不研究银行也不研究债券,可能对这一行字没有什么感觉,压根看不懂

但我得告诉你,这可能是影响你未来存款的一条重磅消息!

下面,我给大家详细分析分析。

所谓“银行3年期金融债发行利率低于同期限的存款利率。”

顾名思义就是:

商业银行的银行债利率,会比存款利率还要低

银行债利率低于存款利率,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银行去发债筹钱,会比我自己拉存款筹钱更便宜、成本更低!

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既然储户存款我还得苦哈哈地给你2点几的利息,发债只要2.1%

商业银行当然是更愿意去发债而不是拉存款。

这就会导致一部分银行开始主动负债,利用发债券的方式给自己筹钱,不再依靠拉存款。

一旦银行不再依赖拉存款,那么银行就会觉得:

反正我不需要那么多人存钱,干嘛要继续维持高利率吸引储户呢?

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存款降下去!

所以啊,这么一通骚操作之后,最后的结果就是:

银行有了筹钱的新方法,再也不用看储户的眼色了!

而存款的我们就遭殃了,存在银行里的钱不仅利率低得可怜,存着存着,收益甚至还越来越少。

给大家看一组相关的数据:

国内的商业银行,年内已累计发行72只金融债,合计规模达到了5847亿元

5000多亿的银行债,规模其实不小了。

那为什么这一次银行要这么火急火燎地给自己加杠杆发债券?

原因很简单:

缺钱了!

银行过去的收入,比较依赖住房贷款

但是这几年,不仅房贷贷款量在减少,甚至连贷款利率都在下降。

比如去年,六大行中没有一家的房贷余额是增加的,全部都在下跌。

贷款减少导致银行利息收入减少,贷款利率降低会导致存贷款的息差降低

这个时候你拉的存款越多,利息成本负担就越大。

收入减少,筹钱的成本还大大增加,那银行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那筹钱有这么多的方式,银行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发债呢?

发债相比拉存款有两个优点:

第一,利率更好往下调。

存款利率涉及到的人太多,有太多的人利益相关,想要调整难度会比降债券利率大很多。

第二,发债是银行自主行为,有资金缺口就可以发。

而银行要存款,就得看存款人的脸色,不然也不会叫“拉存款”。

尤其是在小地方,储户都没多少钱,银行想要拉有钱人的存款,都极其卑微。

你可以试试在三四线老家存个20万,你绝对是超高净值客户,就可以享受当地行长请你到办公室喝咖啡这样的VIP级服务待遇。

所以,相比拉存款,银行自己发债券,有尊严多了。

一旦银行依赖上发债筹钱,肯定会“上瘾”,存款的地位会越来越低。

银行放开了手脚,储户就会越来越惨。

因此对于储户来说,这一则消息释放了一个很明显的信号:

钱,不能继续放在银行里面吃息了。

可能现在很多人还是有一种保底的思维,觉得现在外面所有的资产都不赚钱,把钱存起来吃点银行利息,就算不赚钱,但起码不亏。

但现在,这个认知要更新了。

不是说这个认知不对,只是说到了一定的时间段,你必须要跟上市场的变化。

毕竟一方面,银行在释放降低利率的信号,钱放在银行,利息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也在变化。

美国大选特朗普胜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懂王自己都说自己的经济学就是降息+减税,可以预见他上台之后,最先推出的政策一定就是降息。

因此,美国下半年降息,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最大的悬念只是什么时候降、降多少罢了。

降息之后,必然是大量资金涌入市场、通胀来临。

到了那个时候,继续存款,就相当于放任自己手里的货币持续贬值!

为了避免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大家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提前准备了。

那既然存钱不能避免贬值,现阶段买哪些资产才能避免财富被通胀吃掉?

是直接投资A股,还是投资最近很火热的黄金?又或者是买房?

如果这些投资都很难赚钱,还有哪些有可观收益率的投资选择?

可能有人会问:

银行债利率下调这么多,都比存款利率低了,按以前的规矩,相关部门怎么都会限制一下,为什么现在又可以允许这个现象出现,放任银行发债?

我认为这恰恰说明,现在政策的底层逻辑真的是变了

以前,会为了资金和机构安全,做一些政策限制和保护,本质的目的是安全

而如今,整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所有动作的目的就从安全转变成了刺激发展。

过去几年,在处理经济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可能是想着停下来、关起门来解决一些已经发现的问题。

但是这一停,反而把问题搞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而接下来,我们的思路会变,因为单纯想着解决问题是没有用的,得用发展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有什么天大的问题都得先放下,先去解决做大蛋糕的事。

所以在昨天公布的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到比较多的字眼是“开放”、“改革”。

其实就是放开权限让大家抛掉一些思想包袱。

具体到市场上来说,自然就是放开政策限制,给市场更大的空间;

具体到财政、货币层面,那就是放开管控,增加市场的货币流动性。

因此,为了能让市场上的钱动起来,我相信政F绝对会使出浑身解数。

很多我们以前没想过的方法和招数,都会在最近这一个时期使出来。

银行拉低债券的利率,只是开始,后面,针对不同群体,还会陆续出招。

甚至可能最近大家热议的财税体制改革中的消费税,也会是增加市场流动性中目标中的一环。

毕竟你要收消费税就得先刺激消费。

没有货币放水,没有市场的流动性,如何形成消费?如何形成消费税的税基呢?

接下来的任何政策、任何动作,可能背后都会有一些布局,想要弄清楚背后的含义,就不能只看表面,还得深入的解读。

昨天,大会刚刚结束。

针对会议的公报,市场上的解释很多,但是比较深入和细致的解读很少。

而我觉得如果深入分析,会议公报中其实有很多要点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公报中的表述,比如说到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是不是意味着金融行业会迎来大整顿?

金融机构人员肃清了,清理一批做空的、乱搞的人,会不会让我们的股票、基金有所回暖?

比如消费税改革,会不会增加普通人消费的税负?如果正常消费也纳入,个人增加的税负会多多少?

比如说到房地产要化债,下半年是不是就可以马上降低我们每个人的存量房贷利率,要降的话能降多少,会有大幅度下降吗?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875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