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小县城,垄断了日本90%的墓碑生意,年产近20亿
即便是一位从未踏出国土的日本老人,也会在人生的最后一程感受中国一条龙服务。
躺进山东曹县为他们准备的棺材,连同这具日本尸体一起被送进东京博善火化(2022 年东京博善已成为由中国资本控股的企业,控制着东京下辖 23 区超 7 成的火葬市场),再装进中国制造的骨灰盒里,家属们在刚刚立起的墓碑前痛哭不已。
而这个墓碑,也来自中国。
据不完全统计,仅福建惠安县向日本出口墓碑带来的年产值就有将近 20 亿元,承包了日本 90% 的墓碑制作。
四年前,惠安多数石雕厂停工,日本墓碑一度出现短缺,需要排队购买。
惠安,是怎么靠墓碑成为日本人宠儿的?
惠安墓碑凭什么这么横?
日本的丧葬习俗虽然和中国不大一样,对安葬的重视程度却如出一辙。
根据英国一项调研报告显示,2020 年全世界丧葬费用最高的就是日本,平均丧葬费用达到 300 万日元(15.24 万人民币)。
如何体面安葬,对每个日本人来说都是重要且谨慎的一件事。
但在自然资源紧缺的日本,维持体面并非易事,比如买一块日本本土建造的墓碑要花五万到十五万人民币,是足以把死人活活气醒的奢侈品。
来自中国福建惠安的墓碑只要半价,甚至几千元,无疑成为了日本人最佳的性价比之选。
图源 /Pixabay
如果仅从价格来看,惠安要做到低价十分容易。据浪潮工作室报道,频繁的地壳活动使花岗岩地貌成为福建三大主要岩石地貌,光是惠安,就拥有近亿立方米储存量的花岗岩,不仅产量大,且花色齐全。
而花岗岩,正是制作日本墓碑的原材料。
产量大,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又能通过水运降低成本,看起来倒也符合 " 量大价低 " 的商业逻辑。但问题是,对一生挑剔的日本人来说,光有价格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产品合格。
此前,《我国石材工业的又一发展——墓碑石加工》一文中曾注明了日式墓碑生产流程以及加工质量要求等。比如生产者必须严格按图纸造形,加工表面平整,线条突出,棱角分明,弧度自然,主体感强,即便是花立、水钵、香炉等小件也要做到上下角度吻合,左右对称,整体负公差为 0,正公差则控制在 2mm 以内。
在如此高标准下惠安依然能说服日本人,归根结底在于其 1600 多年的石雕技术。
史料记载,五代十国时闽将 " 青山王 " 张悃率兵驻扎青山(今惠安县城东)时,其部下将当时中原先进的石雕技术带到惠安,成为点燃惠安石雕的第一颗火种。
早期,惠安石雕以魏晋雕刻之风和中原个性为主,随着海上贸易对外接触频繁,到了清朝时期其不仅形成了自己精雕细琢的南派风格,还在部分惠安人的带动下走出国门,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有了名气。
1918 年,新加坡建造第一次世界大战死难将士纪念碑时,正是当时的英国殖民地政府特地指定由惠安人承建的。
改革开放带来新机遇下,惠安石雕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逐渐在当地形成完善的石雕产业,并将销售范围拓宽到日本、欧美等市场。
图源 /Pixabay
但从建筑装饰、石雕佛像等转到墓碑石业,还是在九十年代前后。
自二战结束后,修墓热潮下,墓碑石业逐渐成为日本石材产业的一大支柱。可惜好景不长,由于过度开发石料,日本很快便出现了环境污染等问题。于是,1964 年后,日本开始限制和停止大批矿山的开采,并逐渐从国外进口花岗岩。
第一站,便是临近的韩国。据日本海关统计,1990 年财政年度,日本共计进口约 30 万吨花岗岩产品,其中将近一半来自韩国。
但随着韩国石材逐步停止出口,且价格上扬,日本开始转移视线,将目光转向了原材料、劳动力和运输成本都比本国便宜一半以上的中国。正是在这时候,福建接住了这次产业转移的机会。据了解,改革开放后,福建接的第一张外国石材订单就来自日本。
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下,只用了几年时间,我国许多墓碑石原料和加工便代替了韩国对日贸易。1992 年年底,惠安全县兴办了 307 家墓碑生产企业,年产值近八成为出口所得。
到现在,惠安石雕早已实现 200 亿年产值,至于墓碑石业,光惠安一个县,就有 80 多家给日本人凿墓碑的企业,从业人员多达 3 万,年产值将近 20 亿。
强压之下惠安如何破局?
当然,惠安墓碑石业也并非一帆风顺。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惠安石雕出口利润被压缩,行业大量人才外流。在整个石雕产业动荡的时候,墓碑制作自然也不能幸免。
但比起偶然遭遇的金融困境,惠安墓碑出口到日本最关键且持久的难题是,遭遇不合理索赔。
2010 年,福建省食材行业协会就中日墓碑石贸易中产生的不合理索赔展开了一份问卷调查。回收的 104 份调查结果显示,2009 年全年发生不当索赔的达到 100 家,没有发生索赔的仅 4 家。其中涉及到的不合理索赔包括请求空运,空运产品费用是产品本身价值的 2~3 倍;货到日本后因拆箱、运输等原因造成缺角、划伤问题向中国企业进行索赔;甚至有的产品在墓地已安装 2~3 年,还因为颜色进行索赔 ……
比如北海道一家商社曾向中国工厂定制了一套西式墓石 11 才(日式碑以日尺为计量单位,价格以 " 才 " 计算 ),订单上写 " 本磨 ",工厂以生产磨光产品发往日本,结果客户反馈 " 本磨 " 是要求 " 亚光 "。之后,工厂为应急快马加鞭生产了一套亚光发往日本,结果货到后,日本竟提出近二十万元的索赔,理由是用户安装择日预定酒店请客订金 10 万日元,加上通关、运输、税收、人工费用等约 8.5 万日元。
磨光产品做错不算钱,又补件一套亚光,加上要求索赔 18.5 万日元,是产品价值的 3 倍。
图源 /Pixabay
遭受不正当索赔只是其一,目前来看,横亘在惠安墓碑石业面前的困境其实是日本墓碑市场不景气导致的销量下滑。
2022 年,日本死亡人数达到 158 万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日本厚生劳动省推测,随着老龄化加剧,这一数字将呈逐步上升,到 2040 年,日本死亡人数将达到 168 万人。
死亡人数飙升,但传统丧葬、墓碑售卖却愈发不景气。早在 2014 年就有英国媒体报道,由于日本墓碑市场近年来一直不景气,在日经营墓碑生意多年的中国商人安建兴被迫歇业回国。
这是因为,在超老龄化社会,当老人去世时,他们的子女也步入老年,后者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复杂冗长的传统丧葬流程,加上墓地价格昂贵,避免给 " 老年子女们 " 增加麻烦,很多日本人开始尝试 " 气球葬 "" 火箭葬 "" 钻石葬 "" 树葬 " 等创意葬礼。
以树葬为例,由于树葬的墓地完全不需要使用外棚、定制墓碑、纳骨器等物件,也不需要高昂的人工管理费,其相比于日本传统的墓葬价格要低廉得多,一般在 30 万 -50 万日元(约 2 万元人民币)不等。
气球葬礼则更简单,将人火化后的骨灰挂在由特殊橡胶材料制成的大气球上面,通过给气球充满氦气,使其可以漂浮上升,从而完成一场告别。一般来说,气球葬礼的费用在 24 万日元左右(约合 1.2 万元人民币),仅日本传统墓葬的十分之一。
当越来越多日本人选择创意葬礼,传统的墓葬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墓碑自然也就难以销售出去。
除此之外,即便是选择传统墓葬,也有近半数的日本人会选择和自己的家庭成员一起葬在祖坟里,墓碑上基本只显示 " 某某家族之墓 " 而非死者的姓名。如此一来,也影响着新墓碑的销售。
写在最后
实际上,不只是墓碑石业,在蓬勃发展过程中,惠安的石雕产业也遇到了不可避免的难题。
比如环保问题。据了解,2016 年惠安当地因环保问题关闭的企业高达 400-500 家。
比如同质化问题。虽然惠安石雕有着产业集群的规模,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之间无共同利益,多分散经营,当地完全依赖买方市场,经常出现设计相同的产品泛滥的情况。
比如人才问题。虽然目前惠安石雕车间已实现机械化操作,机械臂能够完成过去一件作品前期 90% 的人工雕刻工作,但不管是创意来源,还是传统手艺的传承,都需要人来完成。但目前惠安老一代的石雕艺人已逐渐退休,而年轻一代又不愿接触这一技术,加上内部传承的机制,导致人才一直受限 ……
当然,能够穿越千年,惠安石雕显然是有真本事的,只是在困境面前,其需要等待一个新机会,就像当年也想象不到惠安会成为日本墓碑的主要生产者一样的新机会。
前段时间,惠安因 " 神明待就业中心 " 走红网络,这里有着来自各种传说、各种教派的神仙们等待着被发货,也引来了不少外地游客驻足打卡。
在这样的风潮下," 神明待就业中心 " 未必不会成为惠安石雕的下一个风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