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这次真要被砸碎了
7月的会议里头,还有个被大家忽略的重要信号:
稳妥推进人口小县机构优化。
说白了,就是对体制内的部分人员进行裁撤清退。
而且不同于去年的力度,这一次还强调扩大到了县级、乡级。
这意味着,大家长刀刃向内砸碎铁饭碗的行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也意味着各位,如果你还想躺平在小城市求稳,事实上你很难求得稳。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是你想不想去大城市发展的问题,而是大城市就是你唯一的出路。
其实早在2020年的时候,山西省就率先试点了人口小县的机构改革;
并且从精简人员的范围来看,不只是编制,还有领导岗位。
精简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
人少了,钱也少了。
人少了,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人口流出严重。
就以山西的娄烦县为例,常住人口实际只有9万左右,但却要供养超过3000名公职人员,相当于30:1的供养比例。
钱少了,问题就更严重,因为当财政赤字严重的时候,ZY转移支付的压力也会大大增加。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对地方的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高达102945.19亿元,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新高。
更关键是,这两年来楼市不景气后,地方从卖地收入鼓起来的另一个钱袋子也在经历大幅缩水;
精简体制内人员同样也就成为了地方化债的一个方式。
不过大家心里也都门儿清,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就那么大,并不是说动就能动的,所以才会出现说过去3年来,体制内人员反而越改越多的情况——
像山西省从2020年缩编开始到2023年以来,住房公积金的缴纳人数就反而是在增加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实际上是因为,这期间更多被缩减的是编外人员和仅作为“合同工”的事业单位;
而对很多地市来说,在编外和事业单位的清理尚未完成之前,不会去轻易刀刃向内。
且就算被缩减了,也免不了会有过渡期,要么提前退休,要么下沉到基层,或者“退三进一”方式慢慢消化,即每退休3名老人才能增加1名新人。
这也是为什么这2年房价下跌经济越趋低迷后,公务员报考的热度却还不减反增。
但此次的改革信号出来,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不再是地方自己试点自己的,而是会自上而下地去推动执行。
就跟前两年打响事业单位缩编第一枪的河南一样,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实打实的缩编力度。
而这又会给我们普通人带来什么影响?
如果你本身所在的城市就没有人口基础的话,你很难说在没有铁饭碗、又没有人脉的情况下保证你稳定的收入,甚至增加你的财力。
记住,收入、财力,永远都是跟着人口走的。
特别是延迟退休这招也跟着出来后,你就应该知道了,而不是65岁你才能领退休金的问题,而是你很可能会比65岁提前20年就失业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除非你家里就有矿,否则就只能是跟我说的一样,只有人口在不断聚集流入的大城市,才是你唯一的机会。
且不仅仅是收入,这些地方,同样是你把收入投入进来能产生回报,增加你未来财力,过上体面养老生活的地方。
所以储蓄之外,我建议大家也要有尽早开始规划做好长期投资准备的意识。
那么,是哪些地方的机会更多?或者说有哪些城市是我们做资产配置时要去重点关注的?
当铁饭碗不再“铁”了之后,其实也意味着生活在这个社会体制下,大家的钱都越不好挣了。
但也正是因为钱越不好挣了,我建议大家越要去看清工作的本质。
什么是工作的本质?是内卷吗?
不,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工作。
但这显然不是靠一味地内卷就能换来的。
就像我刚刚说的,延迟退休是告诉你你很可能会比65岁能领取退休金那会儿提前20年就失业的问题。
那65岁前的生活怎么办?靠一味内卷取得的劳务所得收入就足以支撑这20年的风云变幻吗?
别忘了,20年前,知道AI这个概念的人少之又少,而你的生活方式,你在20年前也肯定不会想到,你会这么依赖一个叫“手机”的电子产品。
所以,为了有一天可以不工作,又或者说为了有一天不会为“不工作”这个现实而焦虑,还害怕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那么,你就需要有足够的财富积累,去支撑你现在的生活方式。
且这个财富积累,还不是一味地储蓄,你必须认识到,就算是你有在一个行业里做到顶尖的能力,但你也抵挡不住它有红利期,就自然也会有红利消退期。
比如这两年的电商,被卷饱和了之后,你还觉得你现在进来能拿到更高的收入么?
当然,有人可能会觉得转行业本身是比较难的,就像现在我们的产业红利,其实已经转移到了高科技;
但这个东西,大部分情况下是就算普通人认知到了也很难挤进这个圈层去实现突破。
这个我也知道,所以我才建议大家可以换一种思路去看待,比如说AI的股东你做不了,你就一定要去做股东吗?
做AI开发公司所落地城市的房东,不行吗?
别忘了,AI能吸引人才过来,那么同样的,这些人才,就会需要这座城市的资源,而房子一定是他们的首选。
关键在于,你有没有选对城市;
所以显然,人口之外,你的收入、财力,同步要跟着产业去走。
因为资本,本身就是跟随趋势,找到红利。
当然,除了房子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典型的收益资产,像是股票、基金、债券都是,只不过是否能在当下去进行适当的配置,这个需要因人而异去进一步的洞察。
包括比特币其实也是,发了多少班列车了,可惜无人相信,从人人买得起一枚到人人买不起一枚,历史一直再重演,最终还是认知的问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