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国人口第二大省,开始“砸”铁饭碗了

访客 2024-08-06 12:12:16 47754 抢沙发

文|凯风

中国人口第二大省,开始“砸”铁饭碗了

万万没想到,“考编大省”先出手了。

日前,山东省10部门印发意见,启动省属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全面改革,收回相应事业编制,相关人员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从事业单位变成企业,几字之差,则是从事业编制到合同工的巨大变化。

有媒体表示,约10万原事业编制人员,将会受到影响。

精简事业编制,会否推而广之,影响有多大?

01

事业单位改革,并非首次出现,涉及的也不是所有单位。

中国的事业单位,大致可分为三类: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从事公益服务的。

按照不同类别,财政拨款方式有别,有财政全额拨款的,有差额拨款的,也有自收自支的。

这一次改革,涉及的多是生产经营类的,“事转企”是大方向。

作为中国经济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和北方第一大省,山东拥有数百家省属事业单位,而各地市大大小小的事业单位接近4万个。

这些事业单位,既有学校、医院等公益机构,也有大量生产经营机构。

这一次改革的对象,针对的就是省级层面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

这些单位以设计院、报社、印刷厂、报社、文旅机构等为主,并非针对所有事业单位。

其实,这份文件不是第一次出现,而是已经推行了10年之久。

早在2014年,山东就出台“事转企”相关文件,开启事业单位转制改革,79家省属事业单位被纳入其中。

2019年,山东多部门印发文件,指导部分省属事业单位转为国有企业或非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

这一次则是对此前文件的进一步优化,明确人事关系、社保医保、原退休年龄、企业登记、土地资产处置等问题,着力于全面推进。

其间,山东多数经营性事业单位已完成转制,所以即使影响10万人,也已经消化得差不多。

而最新文件,意在解决为数不多的剩余单位的转制问题,并解决转制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无论如何,精简编制,涉及无数人,作为考编大省的山东,对此更有体会。

02

虽然不是狂风暴雨,但精简编制堪称大势所趋。

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就开始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一部分变为行政机构,一部分转制为企业,还有部分事业单位被裁撤。

近年来,国家选择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西、山东、河北、湖南、江苏、河南9个省份,作为事业单位改革试点。

这些年,山东事业单位改革一直在推进,除了这一次专门提及的省直单位,一些地级市的下属事业单位,早已在精简之列。

早在2022年,山东官方就表示,大力撤并整合“小散弱”机构,纳入改革范围的事业单位减少近万家,精简33.1%。

不只是山东,同为“山河四省”的河南,同样在推进精简编制。

前不久,河南官方表示,省直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

经过这一轮改革,河南在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事业单位精简60.7%,事业编制精简46.9%,厅级领导职数精简9.3%、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5%,远超最初改革目标。

可见,从“小散弱”的事业单位到省直事业单位,说明事业单位编制改革步入深水区,越来越多的铁饭碗开始动摇。

这背后,财政压力是其一,精兵简政是其二人口减少是其三。

道理很简单,财政供养人员与人口规模相匹配,人口一旦减少,与之匹配的编制人员,自然也要收缩。

这场大变局,才刚刚开始。

03

都是铁饭碗,但含金量不同。

众所周知,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国企编制,往往被视为“铁饭碗”,成为“体制”的注脚。

如果将之视作“同心圆”结构,编外人员处于最外围,事业编制处于中间,而行政编制则位居最内层。

每一次改革,首当其冲的是“编外人员”。

目前,黑龙江、湖南、湖北、云南、安徽、内蒙古多地开始清退编外人员。

其中,力度最猛的当属哈尔滨,要求每年精简20%相关编外人员,市直机关5年内精简完毕。

随之而来的是事业编制,虽然缩编压力越来越大,但也不会轻易“裁员”。

山东的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是将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原来的工作人员虽然失去事业编制,但合同仍在,仍是正式职工。

事实上,去年山东省市各类事业单位,还合计招聘了10万名工作人员,今年更是引来50多万人报名,无损“考编大省”的威名。

而河南的事业单位改革,被精简的编制并非直接消失,而是一部分下沉到基层部门,一部分用于科技、教育、民生等重点领域。

可见,事业编制,虽然不再是铁饭碗,但仍比一般岗位更为稳定。

04

最内层的是行政编制,也是最“铁”的铁饭碗。

当前,除了宏观层面的机构改革,主要是人口小县有所动作。

大多数地方基本没有受到影响,部分地区反而出现“扩招”现象。

日前发布的重要改革文件提出,稳妥推进人口小县机构优化。

在此之前,山西、湖北、西藏、安徽、青海等地纷纷推进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多个行政部门被撤并精简,部分事业单位编制被缩减,部分县域缩编人数超过千人。

即使行政部门合并,领导数量变少,行政编制有所收缩,但也不会轻易“裁员”,而是通过退休或下沉基层来消化。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事业单位招聘采取的就是“退三进一”,即退休3名事业编人员才能新招1名,以此逐步缩减编制。

不过,这些改革涉及的都是人口小县。人口不足10万,且面临自然人口负增长、人口外流的双重压力,财政供养负担相对较重,因此走在改革前列。

但对于更多的地市来说,在编外和事业单位的清理尚未完成之前,不会轻易刀刃向内。

相反,由于退休潮出现,加上就业兜底政策的存在,从国考到省考,招录人数不减反增,反而出现了罕见的“公务员扩招”现象。

2024年国考共计招生3.96万人,相比去年扩招6.7%,而这已是连续多年扩招。

而2023年省考整体扩招超过10%,甘肃、云南、广西、内蒙古4个省份招超幅度达到50%。

当然,这只是阶段性现象。

财政压力的存在、人口总量的制约以及精兵简政的需要,决定了未来铁饭碗的成色。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775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