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月薪2万吃不起的百果园,刺破了高端水果的泡泡

访客 2024-08-12 12:18:18 78111 抢沙发

“扶不起的高端水果,终将走向平价?”

月薪2万吃不起的百果园,刺破了高端水果的泡泡

7月30日,“中国水果零售连锁第一股”百果园集团发布盈利预警公告,预计2024年上半年公司利润同比减少不超过70%,营收减少不超过15%。

董事会认为,利润和收入预期下跌主要归因于:为执行公司年初制定的“高质量水果专家与领导者”新战略,此外,公司门店翻新、市场推广、聘请大使等导致费用增长,门店销售下滑,及上年同期可比基数较高所致。

百果园方面同时表示,公司积极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其业务策略。除拓展多元水果消费场景外,也会不断优化产品供应、丰富价格带。

在经历了四度递交招股书的曲折后,百果园于2023年初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5.6港元。发行后,百果园旋即破发,此后股价一路震荡下跌,截至8月2日收盘,百果园股价为1.85元,较发行价跌去了66.9%。

“百果园随便买买,一百大洋就没了。”社交平台上,吐槽百果园贵的网友们不在少数,“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也不是危言耸听。而百果园也确实一直以高端水果的搬运工自居,高品质、高价格的水果优品始终是百果园的招牌。

然而百果园却不曾想,有一天,这个金字招牌会形成反噬。

从来不是刚需

“榴莲价格跳水至10元一斤”“蓝莓论克卖变论斤称”“阳光玫瑰变白菜价”“佳沛奇异果比去年同期便宜了10%到30%”“荔枝从一斤70元跌至个位数”……今年以来,消费者对水果的普遍体感是“变便宜了”。

在消费降级的趋势中,高端水果迅速跟进,变得越来越接地气,一个个曾经贵到吃不起的高端水果价格台阶式地逐级下行。

高端水果降价是各种因素交织下的结果。第一,天气是逃不开的原因。例如今年5月中旬过后,泰国多地开始下雨,大量生包(榴莲开口但果肉未成熟)的榴莲被采摘后流入国内市场。销售终端只能选择低价处理,导致价格大打折扣。

第二,更重要的原因依然在于汹涌而入的竞争者们。在今年的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众多越南榴莲。与泰国相比,越南榴莲运输路程短、人工成本低。同时,越南榴莲的加入,可以缓和泰国榴莲产量的季节性波动,也打破了泰国榴莲的稀缺性。

百果园从上游得到的数据显示,未来3到5年,东南亚榴莲的产量可能会翻一番,这意味着,榴莲的低价之路可能才刚开始。

第三,是供应链的不断优化。比如,过去泰国榴莲进入中国,海运需要约7天、公路运输需要约5天,如今只需3天。

高端水果是刚需吗?从来不是。

我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对绝大多数老百姓而言,连水果都不是刚需。

真正的刚需是碳水、肉类,而水果显然排在这两者之后。水果属于典型的改善型消费,其消费属性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有钱的时候多吃点、吃贵点;没钱的时候少吃点,甚至可以不吃。

高端水果越自由,零售商的日子越艰难。一方面,原本利润最高的高端线价格持续下滑,企业毛利率亦随之不断下移;另一方面,在预期收入下行的大背景下,高端水果显得可有可无。消费者普遍会倾向购买价格低廉的普通水果,或者蹲一蹲打折商品,这样一来,商家的利润就变得更薄了。

在2024年3月的一次公开活动上,百果园创始人兼董事长余惠勇表示,“经营了二十多年,2023年下半年感觉压力较大。”身处高端水果逐渐自由的环境中,百果园的品牌价值被迅速稀释,护城河眼看不保。

降维打击时代

高端水果的全线降价是天灾吗?非也。

细细想来,除了天气这一不可抗力因素外,竞争者的加入、供应链的提升,这些皆是人力所为,却还只是冰山一角。

要说百果园面临的最大不安定因素,便是来自外界人力降维打击下的电商平台以及新一代商超们。

今年1月,百果园发布了一个“十年计划”,表示2023~2032年公司将聚力发展零售、To B、品类事业、开拓国际市场四个方面。其目标是要将支撑百果园近二十年发展与增长的“好吃”战略,升级为“高品质水果专家与领导者”。用“专家”区分综合电商与标超卖场;用“领导者”区分区域小型连锁。管理层希望在2032年实现门店数超万家,终端零售额超500亿元。

做“高质量水果专家与领导者”,这样的口号放诸如今被各大新型商超分割天下的当下,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百果园当然可以成为“高质量水果专家与领导者”,可是这并不代表其他竞争者就不是专家。相反,山姆、盒马、开市客等商超品牌已经逐渐对百果园形成了降维打击。

以盒马为例,2023年9月,品牌与17家顶级“水果巨头”达成战略合作,其中包括智利第一大车厘子种植出口公司Garces Fruit吉制、中国最大的榴莲分销商Niran International Company、全球最大的水果蔬菜类合作社新奇士(Sunkist)等。

盒马经营水果的思路与其售卖的鲜花别无二致:依托产地大规模直采将价格打下来,实现盒马、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的三方共赢。

而在开市客,在远比百果园强大的会员体系下,Costco常年恪守着毛利率不高于14%的祖训。只赚会员费,不赚商品钱的原则下,消费者对Costco的信任度和好感值更容易拉满。

此外,这些商超的可玩性、可逛性都明显强于百果园。像山姆超市如今已经变身成了社交平台上的网红打卡地,购物、试吃、逛玩一站式的体验让山姆不仅成为买买买的好去处,也是会员们遛娃、逛吃的娱乐场所。

“可逛性”不止体现在线下,也成了线上购物的一部分。习惯了到家服务的年轻人,动一动手指就能在大热天在家收货,虽然百果园同样可以外卖,但可选的SKU无疑只局限在水果这一范畴;而在综合性商超,琳琅满目的选品则是一应俱全,一次下单便能买全所有需求品,便捷度没法相提并论。

同样能买到好吃不贵的高端水果,还能玩一玩、逛一逛,凭什么能让消费者不去选择大型商超而选择自己?这是百果园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钱没花在刀刃上

攘外必先安内。

面对着外界的巨大挑战,百果园做了一系列投入以求强大内核。可是在「新消费101」看来,这一大堆的钱似乎都没有花在刀刃上。

除了高端水果这一主力产品定位外,为了配合品牌调性,百果园在今年的发展战略中锁定了渠道焕新、创新推广招牌果、水果礼盒“三大战役”。其中,重金投入之一的就有,3个月内完成超过6000家门店的全面翻新。

但这样的战略部署显然有待商榷。

其一,公司当前的经营压力有增无减。2023年百果园营收、利润增速下滑至0.69%和11.88%。时间来到2024年上半年,百果园就连微弱增速也难以维系。盈利已经捉襟见肘,百果园却没有想着稳固根基,反而将着力点放在了给公司装修上。

其二,这样的装修是否有效呢?似乎并不能抱有太大期望。

水果店不似商场,在顾客这里可刷的体验感也不够强。挑选水果、品尝水果,两者相加下几乎就构成了全部项。客观来说,水果品种再多,也仅仅只是一个水果店。

对消费者来说,在短时间内买到称心如意的水果就足矣,绝大多数人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在“逛”水果店这件事情上,有这些时间逛商超不是更有选择和乐趣吗?而目前,百果园门店的购物环境已经算得上是干净整洁,那么升级门店后,对于大多数门店而言并不能提升较多的效用值。

「新消费101」摄

没有花在刀刃上的钱还包括请明星这件事。

今年6月10日,百果园官宣杨幂为百果园美好生活大使,试图以流量带动销量。请明星这件事当然是稀松平常的,但放在百果园身上却未必奏效。

高端水果的客群以中产及以上人群为主,追求的是最挑剔的标准:将品质和新鲜放在首位。这个人群会单单因为某个明星代言而成为忠实拥趸吗?恐怕可能性非常低。

有钱没处花尚且算不上是什么好招,像百果园这样没钱还到处花的,更需要再思量。

与此同时,百果园的金字招牌也是摇摇欲坠。

今年,在央视一年一度的著名节目“315晚会”前夕,《315我们在行动》节目中曝光了百果园一门店将烂果做成高端果切售卖的问题,烂掉的橙子、火龙果和哈密瓜,在店员的手中不过几下功夫,就变身成了一盒完美的果切。

虽然“果切质量不靠谱”“果切中容易混杂烂果”的认知已经深入人心,但从央媒的视角曝光仍然对百果园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力,何况在大多数消费者眼中,百果园本就卖得如此贵,这就更不应该了。

多年来,百果园在全国范围内开出的6000多家门店中,99%以上是加盟店。加盟店的管理始终都是零售行业中极难控制的一环。水果产品从源头到终端,一路都伴随着损耗和不确定性,更是对加盟店的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经历过一次不诚信行为的全面曝光后,消费者又怎会再轻信百果园?

更要命的是,水果这个商品,一旦销量无法保证,就意味着门店的周转率会下滑,可供应的水果新鲜度必然下降,这样一来,百果园的品控就更难以保证。

如此一来,卖不掉;新鲜度下降;更卖不掉;新鲜度再度下降。对百果园而言,靠着加盟商模式不断扩张的同时,唯有保证门店每日流量,才能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对于将高端水果作为立身之本的百果园来说,如何将自家的高端水果做出稀缺性,既能在上游源头有“质”,又能在终端销售上“量”,将成为品牌能否走出当前困境的关键。

但百果园依然需要做好充足的打算,假如纯高端水果的路线无法走通,那么高性价比之路或许是更符合当下消费趋势的另一个选择。

在最新公告中,百果园表示,将不断优化产品供应、丰富价格带,满足消费者快速的需求变化和更理性的消费行为。

或许,百果园的思路已经暗暗转了向。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811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