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楼市第一城出大招了
01
成都,再出手
首先解释一下,成都为何被称为楼市第一城。
2022年年中,成都的商品房成交量就取代武汉,登上了楼市第一城宝座。
2023年年末,成都新房成交量14.75万套,位居全国第一。二手房成交量21.99万套,位居全国第一,是当之无愧的楼市第一城。
2024上半年,成都新房+二手房合计成交15.29万套,依旧位列第一。
8月12日,成都发布楼市新政。这是成都继4月末全面解除限购后的再一次放松。
文件第二条,意味着跨区购房可以降首付,挂牌可以降首付。
比如你在金牛区有房,现在去武侯区买房,可以视作首套,按照首套的首付比例与贷款利率执行。
此外,如果你在青羊区有一套房,现在挂牌出售,即便没有卖出,现在买房也可以视作首套。这个政策的想象空间很大,或者说漏洞很大。
第三条则索性直接梭哈。无论你有多少套房,只要贷款还清了,继续买房,首付比例与贷款利率由你和金融机构自行商定。
新政的目的很明确,促进房产成交,为了去库存。
关键问题来了,成都的二手房不是创新高了吗?怎么还要发布新政刺激?因为新房仍非常低迷。
7月份成都的二手房成交量,再次冲破了2万套。
成都购房通数据显示,7月成都二手房成交突破2万套,达到21240套,较6月增加3422套,环比上涨19.2%,同比上涨38.3%;成交面积环比上涨近2成。
21240套,创下了今年成交量新高,是时隔15个月来再次冲破两万套。
但有趣的是,成都的新房却与二手房严重背离。连续两个月向下。7月份只成交了7166套,环比下跌4.1%,同比下跌40.1%。成交量只有二手房的三分之一。
今年以来,二手房成交套数均是新房成交套数的2倍以上。
这样的现象,并非成都独有,在7月份我写的《久违!二手房,嗨翻了!》详细介绍过,中心城市二手房的成交量普遍远超新房成交量。
比如北京,中原地产数据,北京6月二手房住宅网签量14987套,达到了15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而同期,新房成交仅3870套,只有二手房网签量的四分之一。
上海6月二手房累计成交26374套,环比5月二手房成交上涨41%,创下近3年以来新高。
同期上海的新房成交量10505套,二手房成交量是新房成交量的2.5倍。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7月1日公布的数据,深圳6月二手房网签量5309套,环比上涨9%,同比上涨66%。 同期新房成交只成交了2927套,差不多也只有二手房网签量的一半。
其他中心城市,不外如是。
两个问题来了:
第一,二手房为何比新房卖得更好?
第二,成都的二手房为何又这么疯狂?
02
二手房虹吸新房
关于第一个问题,主要两个因素:
第一,二手房是现房,比期房安全。
在当下房企不断出清的背景下,买新房像买盲盒,不确定性太大。而二手房则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现在大家买房更倾向于二手房和现房,全国新房与二手房成交数据,就是购房者最好的心理映射。
第二,二手房价格跌幅更猛。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二手房成交量,创下不同时期新高,除了有517新政助推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降价让利。
国家统计局不久前披露的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数据显示,70个城市二手房环比同比,无一不在下降。
6月份环比下跌城市66个,同比则依旧集体下跌。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新房当然也在降,70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跌城市65个,同比下跌68个。
但新房跌幅相比于二手房,小太多。
因为新房开盘需要申请备案价,在地方政府限跌的背景下,备案价不允许下调太多。而且打折幅度超过一定范围就不允许网签。
去年,武汉、惠州、昆山、成都、厦门等城市均有因为跌幅过大也喊停楼盘网签,乃至对房企进行处罚的案例。
而二手房是业主的自主行为,在大环境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炒房客和置换人群扎堆挂牌,大力度降价解套。
以深圳来说,过去三年半的时间里深圳的房价从8字头跌入7字头跌入6字头,如今已经跌入5字头了。
深圳如此,其他城市可想而知。
以诸葛找房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目前主要城市的二手房市场,绝大部分都在降价让利,或者说套现离场。
北京目前挂牌二手房调价房源中降价房源占比96.5%。
上海二手房调价房源中,93%在降价。
广州二手房调价房源中,95%在降价。
苏州二手房调价房源中,96%在降价。
南京二手房调价房源中,96%在降价。
重庆二手房调价房源中,近92%在降价。
再看成都方面。
克而瑞四川数据显示,3月成都中心城区二手房成交均价就跌至1.45万元/㎡,跌回2019年1月水平。
从各板块来看,跌幅最大的是科学城板块。数据显示,科学城目前二手房均价17477元/平方米,相较于2020年的30258元/平方米,下跌了42%。直接从“3”字头跌入了“1”字头。
相比于2020年,二环内的东客站均价跌破了2万,柳林、郫都老城、龙泉驿老城、新都老城、温江老城、红光、西河跌破了1万。
再看新房,成都6月份新房成交价在5月份短暂回到“2”字打头时代后,再次跌破2万元,进入了“1”字打头时代。
二手房与新房价格都在跌,但后者明显跌幅不如前者。
新房相比于二手房,既存在不确定性,价格让利又不够诚意,怎么抵挡二手房的虹吸?
这是当下新房无法抵挡二手房虹吸的根本原因。
为此,今年很多城市都在取消限价,打开新房跌停板。
郑州已经发布了公开文件,取消限价。武汉、广州南沙、兰州等地,最近也在回应一些问题时透露,新房不再限价。
至于第二个问题,则是人口涌入和价格疯狂内卷共同造成的。
成都这些年本身的人口增量很不错,大量人口涌入的结果,便是带来大量的购房需求。
2010至2020十年间,成都人口净增581.9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三。2023年,在全国人口减少量加速的背景下,也仍有13.5万的增量。
所以,成都本身的潜在需求,还是很旺盛。在这种背景下,二手房又在疯狂降价让利,迎合了这种需求。
不断降价,让购房门槛不断降低,两者迎头相撞,便成就了成都7月份二手房成交量冲破2万套的现状。
从成交结构来看,总价150万以下的房源成交占比在70%左右,而且100万以下的房源成交占比在逐月升高。
意思很明显,刚需都在买降价更疯狂的老破小。
这再一次印证了那句老话,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也再次击碎了所谓的“买涨不买跌”的片面论断。
从今年成都的整体成交情况来看,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成交量整体还是缩水了不少。
根据“成都购房通”梳理的成都住建局数据显示:
新房方面成交量:
2024上半年大成都新房成交50548套,较去年上半年的81688套同比减少31140套,下降38.12%;其中中心城区成交39388套,同比下降39.02%;郊区新城成交11160套,同比下降34.71%。
二手房成交量方面:
2024年上半年,大成都二手房成交104359套,较去年的119490套同比减少115131套,下降12.66%;其中中心城区成交88039套,同比下降14.31%;郊区新城成交16320套,同比下降2.56%。
这种局面叠加今年成都的经济形势来看,可以有一个判断,那就是成都的房价下调,还远未结束。
03
成都房价还会继续调整
成都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5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
4.8%的平均增速,比全国5%的平均增速低0.2个百分点。在头部城市中,与上海、杭州一起,位列倒数第三。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成都表现不佳在于工业疲软。
上半年, 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 。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1.8%;重工业增长3.0%。分行业看,五大先进制造业增长0.8%,其中,新型材料产业增长6.6%,医药健康产业增长4.4%,绿色食品产业增长0.4%,装备制造产业下降1.6%,电子信息产业下降2.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只有2.6%,其中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均下降。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的当家工业,当家工业下滑,影响自然大。
而工业疲软 带来的结果,便是出口不济。 上半年,成都出口总额2193.8亿元,下降2.9%。
在分析成都优劣势的文章中,我强调过,成都的优势在人口、消费,而劣势则是产业,相比于东部城市存在明显短板,尤其是工业、先进制造业、汽车工业等。
2023年,成都的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为17780.9亿元,距离规上工业营收排名第十的天津还差6000多亿元。
在成都的工业分类中,按照工信部划分的41个工业大类来看,拥有5个营收超千亿的产业,其当家产业是计算机、通信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2年这一产业总营收5128.3亿元,位居成都各产业第一位。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成都市统计局
然而,对比来看,计算机、通信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2022年营收比2021年下降了123亿元。
这意味着,成都的信息技术产业在缩水。缩水的证据,不仅体现在当家产业营收下降,还体现在:
第一,今年前五个月,成都市五大先进制造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下降了3.3%。
来源:成都市统计局
第二,成都多个关键工业产品产量跳水,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产品。
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于2003年。
当年,英特尔积极响应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宣布投资建设成都芯片封装测试厂,是最早在成都乃至西部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跨国公司之一。
之后英特尔带来了鲶鱼效应,富士康、戴尔、仁宝、联想、德州仪器、纬创等一大批全球电脑生产制造商及研发巨擘布局成都,揭开了成都IT产业发展序幕。
之后十年间,成都迎来了电子信息发展的黄金十年。
然而,这些年,受全球政治气候影响叠加全球经济复苏疲软影响,产业转移,让成都遭遇了产量下滑之痛。
从成都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2022年,成都集成电路产量只有87.4亿块,相较于2021年90.3亿块的高点,减少了11.9亿块,降幅13.18%。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成都市统计局
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更是大跳水。2023年,成都的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为5221.4万台,相较于2021年9735.84万台高点,近乎腰斩。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成都市统计局
跌幅大的,还有手机产量。
巅峰时期,成都的手机产量为1391.57万台,而去年的产量只有406.3万台,下跌了70.8%。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成都统计局
可能是跌幅过大,2023年的手机产量数据,成都就干脆不再公布了。
其实,成都的手机产量相比于其他城市少得可怜,与深圳、东莞这样的手机大城没法比,与同处西南的重庆,同样没法比。 重庆的手机产量巅峰时期为2.87亿台。
除了当家产业的诸多工业产品产量跳水之外,第二大产业汽车工业,产量也同样出现了跳水。
这些年,新能源汽车搅局,让汽车工业本就薄弱的成都,更加难受。
从成都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成都的汽车工业始于1968年,当年产量只有两辆 。
1969年增至33辆,1988年逼近万辆,2011年逼近20万辆,2016年突破100万辆。2017年到达波峰,132.99万辆,之后开始下滑,特别是2020年开始断崖式跳水。
2022年,成都的汽车产量只有62.1万辆,相比于高峰时期,腰斩了。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成都统计局
这种局面之下,就业率更难提升,收入更难提振,买房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成都的房价调整才开始而已,后面会更加凶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