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铁血千亿国企掌门,退了!_ZAKER新闻

访客 2024-08-13 15:10:55 29184 抢沙发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铁血千亿国企掌门,退了!_ZAKER新闻

8 月 12 日晚间,潍柴动力发布公告称,谭旭光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书面辞职报告,因年龄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 / 法定代表人、董事、战略发展及投资委员会主席等职务,辞任上述职务后,将不在公司任职。

16 岁一脚踏入潍柴,一干就是一辈子,他来时还是个孩子,去时已成传奇。

继 2023 年各项盈利指标均创历史最佳水平,谭旭光治下的山东重工集团在 2024 年继续保持高歌猛进,今年一季度,集团实现总收入 1375 亿元,同比增长 15%,利润总额 60 亿元,同比增长 50%。

尤为难得的是,旗下一众上市公司没有一个拖后腿。

据公开财报,潍柴动力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26 亿元,同比增长 40%;中国重汽实现归母净利润 2.74 亿元,同比增长 22%;山推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 2.08 亿元,同比增长 23%;中通客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4238 万元,同比增长 105%。过去两年,在资本市场如此艰难的背景下,山东重工集团旗下所有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实现大踏步跨越。

把镜头推向历史的纵深,谭旭光的贡献远不止眼前这些。

1998 年,37 岁的谭旭光正式掌舵潍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本就命悬一线的潍柴彻底走向了穷途末路——账面亏损 3 亿元,负债 3.6 亿元,账上只剩下 8 万元,1.36 万名职工已经 6 个月没有发出工资。

在谭旭光的领航和运筹下,一度濒临死亡的潍柴不仅活了过来,而且越来越旺。到今天,潍柴动力已经是一家资产超 3000 亿、年产值超 2000 亿、市值超 1000 亿的具备世界一流竞争力的超大型企业。

2018 年,经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谭旭光把中国重汽的担子也挑了起来。短短几年,他再次妙手回春,把一家组织冗杂、效率低下的企业彻底激活。在重卡行业历史最差的 2022 年,中国重汽却气贯长虹般的逆势登顶。

重卡市场,中国重汽的占有率从 2018 年前的 16.5% 提升到 24%,由过去长期第三一举跃居国内第一;牵引车市场,中国重汽以 31.7% 的市场份额夺得行业第一;自卸车市占率 16.8%,升至第二;载货车市场占有率提升 5.6% 至 15.5%,专用车市占率提升 2.8% 至 12.9%。

在国内市场可以挑大梁,在国际市场也能撑局面。

2018 年 -2022 年,中国重汽出口收入占比从 15.4% 快速提升到 51.2%,同期出口的高端产品占比也从 2.7% 大踏步跨域至 32%。目前在全球 90 多个国家拥有各级经销网点约 300 家,在全球 110 多个国家建立了近 600 个服务网点和配件网点。

巴顿将军有句名言:"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弹力。"

谭旭光厉害的地方就在于此,他从来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不是把好光景变成更好的光景,而是把烂光景变成更更好的光景。

【铁腕改革】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998 年的潍柴积重难返,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交织成一团乱麻,全厂 1.36 万工人只有 3656 人还在一线生产。谭旭光上任当天,有人就用火烧铸造线的方式来 " 敲打 " 他。在人事改革会议上,有干部竟然直接跳起来拍桌子骂娘。降薪政策更是引发诸多不满,很多员工因此跑到厂区哭闹。

多方的责难并没有让谭旭光有一丝动摇。

为了化解组织臃肿和冗余的危机,他亲自操刀,强推精兵简政,仅用三年就将潍柴在岗职工由 1.36 万人减至 8000 人,降幅达 41%;为了解决员工纪律涣散、质量意识薄弱的问题,谭旭光在全厂千人大会上带头砸毁 300 台残次品,以示严抓品控的决心;为了摆脱资金不足的困境,他厚着脸皮跑到银行行长家门口堵了一整天,最终拿到 1000 万救命钱。

这就是谭旭光,内心坚定,雷厉风行,想明白了就不犹豫,该出手时绝不手软。

20 年后,中国重汽,他又一次站在改革潮头,又一次面对非议,又一次排除万难。

整治腐败,砸铁饭碗,一套改革组合拳直接打疼了既得利益者们,他们把矛头直指谭旭光,到任中国重汽不足一年,谭旭光就被写了上百封举报信。

暗箭四处而来,谭旭光则回以明枪:" 我这个人不怕死,我将骨灰盒放在潍坊不如放在济南的英雄山上,既然来到重汽我就做好了各种准备。"

言外之意,改革不会停。

针对治理混乱、论资排辈、干部老化、人浮于事、职位繁杂、包袱沉重等一系列沉疴痼疾,谭旭光逐一对症下药,最终药到病除。

降本提效,仅 2019 年中国重汽便通过降低各种成本和费用就节省下 50 多亿元;启用新人,"80 后 " 干部占比从 27.3%提升至 73.3%,发展活力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释放。注重研发,2018-2022 年,中国重汽累计研发投入 126 亿元,是前 15 年的总和。

迎难而上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杀伐决断的气魄,居安思危的意识,坚如磐石的意志,是众多优秀品质集于一身,才铸就了谭旭光铁腕改革家的风采。但纵横商海几十年,他最令外界称快,也最弥足珍贵的,却是专心致志的态度。

【心无旁骛】

谭旭光做企业有三不:

不干房地产,不搞金融投机,不做低端业务。

在长达几十年的房地产浪潮中,不断有人鼓动谭旭光做地产业务,但他却每每像一个不开窍的老农民:

经营企业好比种田,要把自己的田种好,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如果自己的地都种不好,更种不好别人的田。

如今潍柴动力旗下拥有动力系统、智能物流、商用车、工程机械、豪华游艇和金融服务等六大业务板块,虽然产业链条很长,但所有产品都是沿着动力这一主轴进行延伸,始终没有脱离主业。

中国重汽一度在房地产领域做的不错,但谭旭光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砍掉这块业务。在他的主导下,房地产、幼儿园、物业、医院、低端零部件及非主业参股企业等 98 家非主营业务全部退出,先后从中变现了 100 多亿,其中地产业务于 2020 年以 48 亿转让给了碧桂园。如今回看,真是人间清醒。

心无旁骛不只对企业,也对自己。

外人眼里,像谭旭光这个级别的企业家应该每天莺歌燕舞、鲍鱼鱼翅,但实际上,在会场吃盒饭才是他的日常。

谭旭光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 一天当两天半用 ",但从他自己的工作强度来看,说的还是太保守了。最多的一年,谭旭光飞行了 40 万公里,在潍坊待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和家人吃饭不到 10 次,回家看两次父母,一次是八月十五,一次是大年三十。女儿曾抱怨谭旭光满脑子都是发动机,他却很 " 下头 " 的回应道:" 爸爸脑子里除了发动机,还有企业战略四个字。"

1999 年 10 月,谭旭光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四根肋骨断裂,在医院里躺了十好几天都不能动。即便这样,他还是硬挺着去和已经约好见面的客户谈合作,对方见状感动的一塌糊涂,第二年就配套了潍柴的发动机。

把生活过得和打仗一样,在谭旭光身上,总能看到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他太想赢了,不是为自己,是为国家。

2018 年 3 月 8 日,总书 / 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听取了谭旭光的汇报,不禁感慨说道:" 潍柴 10 年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沉甸甸的!"

【永争第一】

我从来没找到幸福的感觉,因为每一次提出的目标实现后,幸福都是短暂的。

谭旭光是一个不知停歇的人,安于现状和固步自封从来不会出现在他的词典。自 1977 年踏入工厂,他几十年来想的最多的就是把潍柴向前推进一步,再推进一步。

2000 年并入中国重汽后,潍柴 40% 的订单被这个大客户直接锁定,背靠大树好乘凉,完全可以衣食无忧。但谭旭光却不满足,他想要打造一家高水平的发动机厂,绝不能做温室里的幼苗。

那一阶段,谭旭光拼命开拓新市场,先是发现了工程机械领域,命人开发出与之配套的发动机,在性能上一举超越市场上的同类产品。随后他又打开了客车和船舶市场,为宇通、金龙等供货。一番攻城掠地,到 2004 年潍柴的收入就已突破 100 亿,在全国内燃机行业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历史。

把市场打出去,更要把技术打上去。

当年潍柴 WD615 发动机(在奥地利斯太尔项目基础上改造而成)很受市场欢迎,占有率一度超过 70%,产能跟不上时甚至一机难求。但坐在摇钱树下的谭旭光却开始盘算造自己的高性能发动机,面对众人的疑惑,他给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理由:

" 中国企业如果总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就只能长期依附于其他国家,没有自己的话语权。"

为了国产替代,谭旭光花大价钱与全球顶尖的奥地利 AVL 公司在欧洲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并把一批工程师送到那里学习,他本人也到世界各地求学问道。2005 年,潍柴成功开发出中国第一款完全自主创新的大功率高速发动机——蓝擎发动机,就此终结了中国高端重卡汽车长期依赖外国发动机的历史。

同样在这一年,谭旭光力排众议,以 10.2 亿的天价从德隆系手中接过湘火炬,一举创造当时中国证券史上最大的一笔现金收购案。湘火炬控股陕重汽、法士特和汉德等多家实力强劲的企业,其中陕重汽是 15 吨重卡老大,法士特重型变速箱全球第一,汉德重型车桥中国第一。

此战让潍柴在柴油发电机行业的地位陡然上升,从那以后,尝到甜头的谭旭光开始广泛借助外力来武装自己。

2009 年,潍柴收购法国博杜安,填补了 15 升以上大功率船舶发动机的空白。

2012 年,潍柴又连下两城,将意大利法拉帝集团和德国凯傲集团收入帐下。其中凯傲旗下拥有两大核心资产,一个是林德液压,掌控着全球最高性能的液压技术,这是当时中国工程机械领域最大的软肋;另一个是叉车业务,全球排名第二。

能自主研发就靠自己,不能自主研发的就借助外力,总之,在技术突破的道路上不能停。不争第一就是在混,已经成了潍柴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从燃油时代到新能源时代,一以贯之。

早在 2010 年,谭旭光便组织筹划对新能源业务的布局,并且制定了 2030 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战略重组加拿大巴拉德氢燃料电池、英国希锂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瑞士飞速空压机,研制出全国首台氢内燃机重卡,潍柴目前在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三大技术路线已实现全面卡位。2023 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上,公司集中展出多项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其中 200kW 燃料电池发动机面向重卡干线运输场景开发,通过 -34 ℃寒区考验,最高效率超过 60%,在集成性、经济性、可靠性等诸多方面均是世界一流水准。与此同时,中国重汽全新豪沃 TX7 产品成功上市,搭载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 52.28% 的潍柴商业化柴油发动机,在国六 b 时代全面布局、超前切换。

在《分水岭》一文中,同为国企掌门的宁高宁有这样一个论断:

如果把企业生命历程拉长 100 年看,企业每往前走一步都必须做个选择,每个选择都像是分水岭把企业分开了。这些分水岭,企业如果走对了三个就是及格,走对了五个就是成功,走对了七个就是伟大。

以此为标准,谭旭光应该够得上伟大,开局一把烂牌,最终却总能打出王炸。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此刻他转身离开,身后留下的是一片盛世繁华。

致敬谭旭光,致敬伟大的中国企业家!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 END ——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918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