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消金资产处置压力巨大,新任董事长李如东技术出身能否应对挑战
来源:机构之家
8月中旬的北京城,立秋之后暑热正逐步褪去。在这渐有凉爽之意的傍晚,手持一瓶北冰洋、漫步于后海故宫一带,颇有丝丝惬意。而就在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上发布了北京监管局的批复公告,核准了于今年5月辞职的原百信银行行长李如东,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注:上图为即将上任的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如东
技术出身、能力推动或是最大特点
李如东,是中信银行系统的一员老将。据公开资料显示,李如东于1996年进入中信银行工作,沉浮十余年后,于2013年7月开始担任中信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助理;2014年10月,转任网络银行部总经理助理(主持工作);2015年4月转至电子银行部,历任总经理助理(主持工作)、副总经理(主持工作);2017年2月至8月,担任中信与百度联合发起成立的百信银行筹备组组长,之后担任该行首任行长至2024年5月;本次,李如东在蛰伏数月后,接过了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重担。
在银行系统的现实中,个人职级的提升大致有两类。一种是属于“做意不如中意”,因各种原因而成为“培养对象”、不断予以提拔,个别背后特别努力的、甚至专门为其“创设”一些岗位进行“量身定制”的安排。而另一种则是由于个人较为突出的能力、业绩、满意度或是机遇,而有了职业发展。
就李如东的过往履历来看,似乎具有两个特点。
首先,李如东是技术出身。多年来从信息技术部、网络银行部到电子银行部,最后再筹备融合“金融+互联网”基因的百信银行,基本都是需要对金融信息技术有一定熟悉度的岗位。
其次,李如东可能属于能力推动型的管理者。无论各行各业,很多管理者的上位,靠的是资历、人望和资源,但李如东似乎是依靠个人能力的少数之一。以其在中信银行网络银行部的履历为例,起初仅以总经理助理的身份就主持工作,这是相对较为少见的。或者说,基于其能力的职责明显高于了自身的岗位级别,可能是能力在不断推动其职级的提升;中信银行的这种任命,也充分显示了对其能力的认可和信任。
事实似乎也是如此,李如东从一名长期就任于中信银行总行,偏重技术条线的管理人员;在没有任何一线分行副行长、行长履职经验的情况下,直接负责筹备成立百信银行、并出任首任行长,不但是职务级别的提升、更是对其个人能力的重大考验。
百信银行历年经营情况一览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iFind
但李如东也没有辜负所望。百信银行自成立以来,除了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爆发的2020年营业收入出现下降,历年的营业收入、总资产和净资产始终在稳步增长;尽管2017年至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有三年出现亏损,但考虑到初设银行的大量投入,也是可理解的。截至2024年1季度末,百信银行的营业收入为11.0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51亿元,总资产达到1083.26亿元,净资产为86.02亿元,上述4项指标同比2023年1季度均有所增长。在5月离职前,李如东在百信银行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如何应对资产处置问题成李如东最大挑战
而李如东本次接掌的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成立更晚,是于2019年6月成立的国内第24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原董事长皇甫文忠与李如东的交接,也是中信消费金融成立以来的首次董事长交接。
从行长到董事长,看似职级又略进一步;但实际上,后续李如东面临不小的挑战,其中如何应对资产处置问题或首当其冲。
就在近日,一则关于中信消费金融的“记录”引起了舆论的一些关注。中信消费金融的2024年第1期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注明本次拟转让未偿本息金额为6697.29万元,其中本金总额为4524.57万元、利息总额为2172.72万元。6697.29万元的资产初始转让价格仅为239.80万元,即仅有债权总金额的3.58%。
鉴于产品性质差异,消费金融类的债权转让价额普遍不高也是实情,经查询银登中心数据,2024年1季度的个人批量不良债权平均转让折扣为4.6%,但此次中信消费金融3.58%的转让折扣还是远低于平均水平、创下了业内的新低。究其诸多原因,可能逾期期次较长是主因之一,平均逾期时间达到了723天、按期次计算平均超过了23M。
除了债权转让,相比于自主清收、消费金融类的小额债务更适合委外清收,既包括常见的电话催收,也有以诉促催、同步起诉的。今年以来,中信消费金融的此类招投标项目相对较多,由此可见资产处置的压力之大。
注:上图为天眼查中信消费金融的近期招投标情况。
尽管资产处置与催收,与李如东过往的职业领域偏离较远;但中信消费金融的小额资产处置与之以往的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经历倒也有一定共通之处。由于单笔金额小,其处置更多的是一个系统的批量工程,也有较多的涉外招投标项目及合作方管理,包括短信、语音等电子手段在小额催收中也较为常见。挑战似乎是艰巨的,但李如东或许也是适合人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