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蕉下公关员工全部被裁,或因冲刺港股IPO无望_ZAKER新闻
天天消费讯,近日,有消息称,轻量化户外品牌蕉下近期进行了内部调整,裁撤品牌部门,公关员工已全部离职,市场部并入销售部。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蕉下部门裁撤或许与 IPO 无望有关。
两个理工男的 " 女人生意 "
资料显示,蕉下成立于 2013 年,蕉下一词取自 " 芭蕉叶下 ",寓意满足年轻女性消费者对户外防晒的需求。蕉下最初以防晒伞切入市场,陆续打造出小黑伞、胶囊伞等爆款,之后又不断扩张产品品类,推出防晒服、面罩、袖套等防晒产品,覆盖女性、儿童、男性全人群。成立 11 年,蕉下成功甩开天堂伞等老玩家,成为国内第一大防晒品牌。
2022 年 4 月 8 日,蕉下首次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失效后,2022 年 10 月,蕉下第二次递交了招股书,此后便杳无音讯。
在蕉下赴港 IPO 的背后,是两个 85 后理工男的创业故事。
蕉下的创始人马龙是个不折不扣的理工男,本科就读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专业,毕业后前往香港继续攻读研究生。
在上海和香港这两座摩登城市,马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夜跑、骑行的城市女性日益增多,她们非常重视户外服饰的功能性和个性化,但当时市面上的大众品牌,很难做到两者兼顾。
马龙从中嗅到商机,于 2012 年毅然决定辍学创业。他找到老乡林泽做搭档,计划共同打造一个专注女性客群、功能与颜值兼具的户外品牌。
公开资料显示,蕉下联合创始人林泽也是一名理工男,他毕业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曾在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系统技术公司就职。
两位技术背景的创始人凑到一起,自主研发出多项 " 黑科技 "。而 " 防晒 " 作为最广泛的户外需求,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
2013 年," 蕉下 " 品牌正式成立,旗下第一款防晒产品双层 " 小黑伞 " 迅速上线。可降温 10.5 度的 "L.R.C 涂层技术 "、极具辨识度的大气花朵图案、携带轻便实用,无不彰显着 " 小黑伞 " 的与众不同。
蕉下两位创始人虽然是实打实的理工男,但他们却读懂女人心,通过各大平台博主的 " 种草 ",小黑伞迅速破圈,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宠儿,最终打败天堂伞成为天猫伞类销量冠军。
但蕉下并不满足于此,在小黑伞这个良好开端之后,蕉下又开发出胶囊伞系列产品,然后尝试将产品线不断外延:
2017 年,蕉下降低了对伞具单一品类的依赖,开始推出防晒赛道中的服装配饰品类产品,如袖套、帽子等;
2019 年,蕉下进一步将产品线扩展至防晒口罩、防晒衣、防晒帽等硬防晒领域,并保持 2-3 个月上新的速度;
2021 年,蕉下继续扩充品类的步伐,进军户外鞋服领域,推出墨镜、厚底帆布鞋、无尺码内衣等新品,要在非防晒场景分一杯羹。
2023 年,蕉下进行品牌战略升级,落子 " 轻量化 ",从 " 小防晒 " 到 " 大户外 ",从春夏日晒防护品牌,升级为全人群、全品类、全季节的大众户外生活方式品牌。
研发费用仅为营销费用零头
招股书显示,2019 年到 2021 年,蕉下的营收从 3.85 亿元飙升至 24.07 亿元,三年增长了五倍还多。比业绩涨得更快的是其公司估值,2021 年,蕉下的估值才 1 亿美元左右,但一年后这一数字直升 30 倍,变成 30.26 亿美元,约合 217 亿人民币。
能够从对手林立的市场脱颖而出,取得如此亮眼业绩,还要归功于这家公司对流量玩法的熟练掌握。
作为一家 DTC 品牌,蕉下大手笔投入营销费用,通过李佳琦等众多明星达人种草带货,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电商直播打响知名度。仅 2021 年,蕉下合作了超 600 名 KOL/KOC,商品信息遍布网络,路线和打法堪称防晒界的 " 完美日记 "。
时隔多年,蕉下对品牌营销的重视依然不变。今年 3 月底,蕉下官宣杨幂为品牌最新代言人,与周杰伦组成双代言。在代言人选择中,依然瞄准国民明星、高流量等特征。
如此大手笔的营销背后,费用支出自然不是小数目。2019 年至 2021 年,蕉下的分销及营销开支分别为 1.25 亿元、3.23 亿元、11.04 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 32.4%、40.7%、45.9%。2019 年至 2021 年,蕉下的营销费用持续拉升,其中 2021 年几乎拿出了总营收的一半搞营销。有人形象的比喻:" 消费者每花 100 元购买产品就有近一半支出在为营销买单。"
从效果来看,蕉下也尝到了甜头。2019-2021 年,其营收分别为 3.8 亿元、7.9 亿元和 2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50%。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 1968 万元、3941 万元及 1.4 亿元。
2022 上半年,蕉下的营收为 22.1 亿元,同比增长 81.3%。拥有服装、伞具、帽子、配饰等一系列高毛利产品,蕉下的整体毛利率达 60.3%,甚至一度超过服饰巨头优衣库母公司迅销。
和营销费用的攀升相反,蕉下研发费用连续三年走低。根据招股书,2019 年至 2021 年,蕉下的研发开支分别为 1990 万元、3590 万元和 7160 万元,仅为同期营销费用零头,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3%、4.6% 和 3.0%。
人民网曾发文质疑:" 蕉下的官网,‘科技’二字频出,但含量到底如何?" 公开资料显示,蕉下的专利大多为外观设计,其中有关纺织和服饰的第一个发明专利的公布日期是 2021 年 3 月 30 日,更早时候的发明专利则主要围绕伞具、智能牙刷等产品。
业内人士曾表示," 营销是一个花钱的过程,要考虑流量价值或流程价值,如果产品不够具备黏性,消费者没有留下来,那么之后的每一次营销都是要花钱的。长此以往,一个品牌就好像一个漏水的池塘,即便一直买水添加进去,最终也会漏光。"
大多数产品由代工厂提供
蕉下招股书里提到,自己并没有自建工厂,而是采用 OEM 代工模式。即生产商按照蕉下的设计和指示进行生产,对部分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蕉下要求生产商按指定购买。
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蕉下与 166 家合约制造商达成合作,这些代工企业的合作也并非独家,合约为一年一签。
代工模式虽然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但也存在隐患。一方面,代工模式无法形成规模化。因为在代工模式下,原材料、人工等成本都会由代工厂商主导,没有自身生产线的品牌在产品议价中会逐渐趋于劣势,最终产品价格会被代工成本挟制。
另一方面,代工模式较难把握品质。很多专家表示,国内的代工往往很难监控到整个生产流程,容易导致产品品质控制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蕉下累计投诉量达 461 条,投诉内容涉及 " 防晒衣防晒指数不达标、掉色 "" 雨伞质量问题 "" 虚假宣传 " 等问题。
同时,代工模式也意味着只要能够找到 " 源头供货商 ",消费者就能够以低价买到同款,在激烈竞争下,白牌内卷、品牌不灵的情况或会出现。
有 B 站 up 主在视频中曝光了蕉下的代工厂,同样代工厂生产的其他防晒伞的售价均在 30 元以内,而蕉下售价上百元。" 相比于高于市场价的品牌溢价,同样都是代工厂生产,直接从厂家花 30 元买不香吗?"
知名测评博主 " 老爸评测 " 曾测评了包括蕉下、天堂、安晴等七款防晒伞的数据显示,各品牌防晒伞防晒力度都差不多。同样的贝壳防晒帽,Ohsunny89 元,蕉下 159 元,但就紫外线测评显示,实际防晒力没有太大区别。
业内人士认为,重金营销可以让品牌在短期内快速传播,但不能保证长久火爆。面对消费市场变化,产品质量依旧是核心竞争力。品牌想要维持更长久的生命力,需要把重心放在研发核心产品和刚需产品上,加强与同类品牌的差异化竞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