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大王”豪掷近100亿元现金,要收购上市公司!19.4亿元保证金已交,但被人举报,股票火速停牌_ZAKER新闻
8 月 28 日,ST 新潮(600777.SH,股价 2.13 元,市值 144.85 亿元)公告,公司收到股东汇能海投发来的《通知函》,因本次要约收购事项存在不确定性,特委托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股票于 2024 年 8 月 29 日上午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三个交易日,于 2024 年 9 月 3 日上午开市起复牌。
8 月 23 日晚间,ST 新潮公告,汇能海投将向除自身以外的 ST 新潮全体股东进行部分要约收购,计划收购股份数量 31.28 亿股,占 ST 新潮总股本的 46%,要约收购价格为 3.1 元 / 股,要约收购期限共计 30 日。
据此计算,如全部要约完成,汇能海投将为此花费 96.98 亿元。公告称,汇能海投已于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公告前将 19.40 亿元存入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指定账户,作为本次要约收购的履约保证金。
值得一提的是,3.1 元 / 股的要约收购价,与 8 月 22 日 ST 新潮 1.84 元 / 股的收盘价相比,溢价 68.48%。
要约收购报告书显示,此次收购人汇能海投成立于 2023 年 4 月 13 日,注册资本 2000 万元,汇能集团持有汇能海投 100% 的股权,为收购人的控股股东。截至本报告书摘要签署日,汇能集团由郭金树与郭建军父子共同控制。因此,汇能海投的实际控制人为郭金树与郭建军。
公开资料显示,汇能集团成立于 2001 年,是一家以煤炭、电力、化工为主业,集物流、金融、地产、路桥、水务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民营企业。2023 年,该集团实现含税销售额 682 亿元,在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中位列第 240 位。
汇能集团实控人之一的郭金树,被称为内蒙古 " 煤炭大王 "。在《2024 胡润全球富豪榜》上,郭金树以 200 亿元位列第 1274 位。
一季报显示,ST 新潮第一大股东为宁波国金阳光股权投资中心 ( 有限合伙 ) ,持股 6.39%,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 38.28%,ST 新潮处于 " 无主 " 状态。截至《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签署日,汇能海投持有上市公司 4.99% 的股份,若此次要约完成,汇能海投将持有 ST 新潮 50.99% 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计划一出,ST 新潮股价连续涨停。截至 28 日收盘,ST 新潮已经收获 3 天 3 板。
但同时,有投资者向 ST 新潮 " 举报 " 称,汇能海投未如实披露一致行动人与实际持股情况,存在违法违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嫌疑。尽管汇能海投对此予以否认,但上交所迅速介入,于 8 月 23 日晚间下发监管函,要求汇能海投说明情况。
举报信较为详细的列举了前五大股东中 4 家存在的关联关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调查也发现,ST 新潮的前五大股东中,除了第一大股东宁波国金阳光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国金)之外,包括汇能海投在内的其他 4 家股东,其间部分存在着较为复杂的联系。幕后,内蒙古的 " 煤炭大鳄 " 郭金树、郭建军父子身影尤为引人注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获取的材料显示,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3 月期间,多名投资者在短时间内集中通过公开市场买入、司法拍卖等方式成为 ST 新潮的股东,包括 " 北京盛邦科华商贸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北京盛邦)、" 内蒙古伯纳程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伯纳程芯茂会世 1 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以下简称伯纳程 1 号)、汇能海投、" 内蒙古梵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梵海汇享长期价值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以下简称内蒙古梵海基金)等。
新潮能源前五大股东中,除第一大股东外,另外四家被举报存关联关系
经求证,上述举报信在 2024 年 7 月份向上市公司提交。在举报信中,举报人以一名关注新潮能源多年的证券投资者身份出现,其认为:前述主体可能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关系,构成一致行动人,但未如实向上市公司、交易所和证监会等相关方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在 8 月 23 日晚间公告中,ST 新潮方面表示,公司董事会已向收购人书面询证,请收购人对举报所涉事项予以说明,收购人(汇能海投)于 8 月 22 日晚通过电子邮件向公司表示:" 除披露情况外,不存在其他一致行动人持有贵司股权的情形 "。
据证券时报报道,内蒙古 " 煤炭大王 " 郭金树之子郭建军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汇能集团将采用自有资金进军资本市场,不会选择 " 野蛮人 " 方式入主。郭建军强调,汇能集团的发展路径是通过 " 滚动连续方式 " 做大做强,旨在将煤炭产业效率赋能到收购公司的运营中。
郭建军表示,"(企业发展)到了一定体量,就要迭代既往路径。一方面,A 股公司披露透明,是一个很好的并购选秀池;另一方面,汇能现在的体量、人才、管理等,都具备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且我们经过 20 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形成了对特定产业的深刻理解。"
编辑|||孙志成 黄胜 杜恒峰
校对 |王月龙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公开消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彭斐)、证券时报
每日经济新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