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广州离「智车第一城」有多远

访客 2024-09-03 12:28:25 81962 抢沙发

很多人都知道,“国内每10台车,就有1台广州造”。

广州离「智车第一城」有多远

这也是广州为人称道的产业——数据显示,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广州汽车产量分别为295.21万辆、296.44万辆、313.68万辆和317.92万辆,连续四年蝉联全国汽车产业*城。

然而,汽车行业处于变革时代,如果说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则是智能化。

行至下半场,广州汽车产业感受到压力。2023年所生产的318万辆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20.4%,低于同期全国水平。

但广州并没有丧失信心。自动驾驶产业与车联网产业正在为广州开启一条全新的上升通道,从“汽车之城”向万亿级“智车之城”发力。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行驶在路上的汽车变得不一样。

无人驾驶的巴士载着游客穿梭于热门景区;科学城和知识城片区内,萝卜快跑落地运营,为当地市民提供另一种出行体验;还有无人驾驶环卫车上岗作业,时刻维护着城市的整洁与卫生.......

如今,广州亮出目标:到2027年,实现汽车产量超320万辆,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超6700亿元;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超150万辆,培育1~2家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50万辆的汽车企业;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投放车辆达10000辆,全市全域开放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

今年以来,密集下发产业规划、支持政策等频频动作,都将广州欲巩固产业优势地位的决心跃然纸上。

01 迫在眉睫

汽车产业,是广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至今,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智能化的转变。

产业发展初期,广州的汽车制造业,还是以手工制作的作坊和简单的装配为主,生产客货两用车辆,以满足基本的公共交通需求。由于汽车产业规模小且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客货车产量停留在千余辆的水平。

随着时间推移,广州另寻出路,通过中外合资引入法国标致,成为全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但由于技术创新相对滞后,原有产品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

面对竞争压力,广州开始引进日系品牌,以合资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为核心,形成“广州整车,佛山配套”的区域分工合作模式,逐步拓展了其产业链。

有了先前的经验,广州开始培育自主品牌,在花都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南沙区和佛山市南海区形成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集群。

得益于产业集群化发展,广州汽车产业一路猛进。2019年,凭借292万辆的汽车产量,广州成为“汽车*城”。此后,整车产量连续四年*,汽车总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三成。

尽管拥有雄厚的汽车制造基础,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下,因受日系品牌在电动化上行动迟缓拖累,广州新能源汽车发展并不突出。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为65万辆,占比仅为20%。从全国来看,作为中国汽车*城的广州,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排到第七。

此外,广州汽车产业还存在“整车强、零部件弱”的结构性矛盾。《广州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到,2022年汽车整零比仅为1:0.47,核心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较低,远低于国际成熟汽车市场。

这也意味着,汽车智能化转型,已迫在眉睫。

针对这些问题,广州正补齐汽车产业链条,发展动力电池、车规级芯片、智能驾驶和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

日前,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促进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车之城”。

目标是,到2027年,广州全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力争汽车产量超320万辆,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超67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超150万辆,L2(含)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新车占比超过80%。

02 彼此成就

要成为“智车之城”,需要多领域同时发力。

汽车电子、动力电池、智能座舱等领域是自动驾驶产业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驱动汽车产业,扩展上下游产业必要举措。

胡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由于广州的汽车工业较为传统,因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相对迟缓。而在自动驾驶上的布局,不仅能促进技术革新和产业的升级转型,还能吸引国内外的投资以及技术人才,进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意见》,广州将推动整车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支持新能源(含混合动力)新车型加速量产,并将加快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完善高等级自动驾驶的验证、示范、准入、运营环境,分阶段、分领域、分等级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在共享出行、清洁环卫、智慧物流等场景落地,开展自动驾驶商业化跨区域运营,逐步推进全市全域开放。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底,广州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总里程达1623.5公里,仅次于上海,远超北京和深圳。

除此之外,广州还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多项*。例如*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的城市、认可其他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许可、批准5G远程驾驶测试、批量开展Robotaxi技术验证的城市等等。

而这背后,也与广州依托传统汽车制造,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汽车供应链体系,以及聚集多个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密切相关。

据了解,自2017年,广州就开始构建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版图,宣布创建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示范区,并持续颁布新政扶持企业成长。于此,广州先后吸引了诸如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沃芽科技、安途智行等国内*的自动驾驶企业。

目前,广州已经拥有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等10家整车企业、1200家零部件企业,汇聚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如祺出行等十数家测试主体。

文远知行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全国范围内,广州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布局已相对完善,涵盖了众多全国知名的整车制造商及关键零部件企业。这样的产业布局为各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提供了基础。

此外,胡刚认为,随着企业集聚,不仅为研发和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同样也会催生大量的就业机会。“例如自动驾驶产业会带来系统的研发、测试、维护人员等岗位,这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元的就业选择。”胡刚说道。

据了解,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向社会正式发布了19个新职业,其中就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

这也表明,自动驾驶产业的布局,不仅能调整广州汽车产业结构,而且将为个人及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更有竞争力。

03 如何迈向“智车之城”?

争夺“智车之城”的城市,并非只有广州。

从全国来看,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河南、长沙等40余个省市出台了管理办法,实现了道路测试、载人测试、示范运营到无人化等多个阶段划分和覆盖,并建立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政策先行区。

这也意味着,在众多城市争相竞逐中,广州如何脱颖而出,成为“智车*城”也是关键。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与深圳、上海、合肥等在新能源汽车产量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城市相比,广州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自动驾驶有关的汽车芯片方面,广州亟需大量人才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

与此同时,丁长发认为,相较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如比亚迪、特斯拉等,广州汽车产业的品牌影响力还有些差距。

针对这些问题,广州在传统汽车产业的基础上,也通过制定自动驾驶政策法规、为企业提供便利等措施,吸引上下游产业落户广州,从而完善自动驾驶产业。

《意见》提到,将大力建设番禺、花都、黄埔、南沙4个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基地和增城、白云、从化3个零部件产业园,推动广清、广梅产业园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汽车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加强与肇庆、湛江开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等等,以实现大湾区集群提质增效。

具体来看,白云区通过引入华为广州研发中心重大科技项目,正聚焦智能汽车、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技术领域的研发;黄埔区,汇聚了精准定位、算法等自动驾驶领域的导远科技、四为电子等企业,并形成智能网联车上下游产业相关企业数十家。

在南沙区,专注于超充电池、车规级芯片、自动驾驶芯片设计等领域的巨湾技研、芯粤能、奕行智能企业相继落,“整车—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汽车零部件基地—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企业和政策的支持上,在打造万亿“智车之城”,广州占据了先发优势。

比如,广州已成为全国*L4级智能网联汽车挂正式号牌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营的城市(L4级别智能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完成所有驾驶操作,在有条件的道路行驶时,驾驶者可以完全解放双手)。

不过,随着智能网联系统的不断完善,自动驾驶在算力方面仍面临挑战。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动驾驶领对算力要求较高,现有的技术大多是用人工采集标注的数据集训练,而对于恶劣天气以及特殊道路时,人工标注通常无法全部覆盖。

“因此,广州在推进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过程中,持续拓展芯片支持与云计算资源,并持续改善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以适应无人驾驶车辆在各种运营场景中的需求。”张翔说道。

由此看来,在自动驾驶发展的道路上,尽管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突破,但广州从“汽车之城”到“智车之城”的脚步正越走越快。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196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