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打工人”攒钱理财十年心得:尽头是定存和大额存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胡艳明
" 惊呆了!发现自己购买时显示年化收益率 3.6% 的银行理财,最近一个月的实际年化收益率竟然只有 1.5%。"9 月底,被问到最近进行了哪些投资,小林向记者吐槽了一款银行理财产品。
这款理财产品成立不足一年,业绩比较基准为 2.3% — 3.6%,风险级别是 R2 中低风险。自成立以来,该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逐渐走低。
最后,小林还是决定赎回。
今年正好是 "90" 后小林北漂的第十个年头。他努力工作攒下了不少本金,也非常喜欢研究投资理财。他日常爱买些银行理财,也尝试过 A 股、港股和美股,甚至投资过 P2P(网贷)、比特币,所幸没有经历过产品 " 爆雷 ",也没有损失过本金。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在利率下行周期,他入手了一张 3.35% 的大额存单。
十年里,理财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困扰小林的是:赎回之后,再投向哪里呢?
寻找高收益银行理财
小林目前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任职,收入不错。他和几个好友经常在微信群里交流理财和投资的心得体会,非常关注银行推出的高收益产品。
想了想,小林说,毕竟这款理财产品还是实现了正收益。另外,他入手该理财产品时正赶上银行 " 促销 ":投资 5 万元及以上会送 180 元的支付立减金,连送 2 个月。小林想,就把立减金当理财收益了,这样也不亏。
工作不久,小林把钱转入支付宝的 " 余额宝 " 里。当时有同学告诉他,存 1 万元每天大约能有 1 元的利息。有了更多的积蓄后,小林开始投资利率更高的银行理财。当时银行还是 " 刚性兑付 ",基本没有什么风险,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 5% — 6%。
不过,小林感受到,从参加工作以来,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就一直在下降。2018 年,他买过不少年化收益率在 5% 以上的理财产品。到了 2019 年,年化收益率能达到 5% 的理财产品就不多见了,大部分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 4% — 5%。此后几年,银行理财的收益率逐渐走低,而且不再保证刚性兑付。
银行理财的变化与监管政策有关。2018 年 4 月,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资管新规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推动资管产品净值化管理,明确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并安排了过渡期。
2022 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全面施行的第一年,投资者开始真切地感受到,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收益,2022 年 3 月和 11 月,理财产品出现两波 " 破净潮 "。
这几年,小林的风格逐渐 " 保守 " 起来,减少了权益类投资。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钱还在股市,三分之一的钱购买了低风险理财,而低风险理财主要是购买某民营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 从收益率来看,前两年有的理财产品在 3.8%,现在能到 3% 都已经烧高香了,理财产品所列的业绩基准大多不达预期。我甚至想把钱取出来,什么都不买了。" 小林说,这样的收益率,不如取出来提前还房贷。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 年上)》显示,2024 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 2.80%。
正如小林所感受到的,相关统计显示,银行理财收益率逐年下滑。2018 年,封闭式非保本产品按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 4.97%;2019 年,封闭式产品按募集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 4.44%;2020 年,新发行银行理财产品加权收益率为 3.93%;2021 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为 3.97%,最低为 2.29%;2022 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 2.09%。
随着收益率的下降,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尤其是 2023 年初以来,受理财赎回冲击余波、居民风险偏好较低、季节性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理财规模增长压力较大。截至 2023 年上半年末,理财规模为 25.34 万亿元,较年初下降 2.31 万亿元。银行理财的规模也被公募基金超越。
不过,2024 年上半年,银行理财的情况已经好于去年同期。截至 2024 年 6 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 28.52 万亿元,理财规模较年初增长 1.72 万亿元。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团队表示,受益于 " 手工补息 " 整顿带来的存款搬家,银行理财显著增长。
在小林感叹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只有 1.5% 时,一位朋友推荐了一款民营银行新推出的短期产品,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 3.5%。但是小林仔细研究一番后发现,这款产品的收益也没有保障,而且买入之后,赎回还需要提前预约。
小林说:" 收益率普降,真的好难选。"
买了 40 万元大额存单
让小林感到遗憾的是,错过了黄金的行情。
近年来,他一直在关注黄金,眼看黄金价格一路上涨,还推荐身边的朋友买黄金,自己却没有买。
而小林最成功的理财,就是入手了一张大额存单。2022 年 2 月,他在一家中小银行买了 40 万元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为 3.35%。到 2025 年 2 月到期,他拿到的收益超过 4 万元。
小林说,看着红色数字,就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他也发愁,这笔大额存单到期之后,能否还找到较高收益的产品。
这两年,眼看着大额存单和存款的收益在下降,其中多数大额存单的年化收益率在 2% — 3%,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行中长期存款普遍执行 "1" 字头利率。
小林感受到,这几年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的频率很高。而且银行的大额存单也变得更紧俏了。
华宝证券分析师张菁表示,2023 年以来,银行主动调降存款利率,同时也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停售中长期限大额存单。大额存单因其稳健和收益较高的特点,受到稳健投资者的青睐。但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行,大额存单利率较定期存款的优势减弱,2024 年 5 月四大行 3 个月、6 个月、1 年期、2 年期在售大额存单利率大约比定期存款利率仅高 35 个基点。多家银行停售 3 年期和 5 年期大额存单。
这造成了大额存单的紧缺。为了抢大额存单,甚至衍生出 " 黄牛代抢 " 业务。
小林的银行客户经理告诉他一个方法:比如银行上午九点放出大额存单额度,八点五十八分就要进入手机银行界面,点击购买,先输入密码的前五位,九点钟一到,立即输第六位,就有可能买上。
存款选择受限,还有其他稳健投资方式吗?张菁表示,在经济增速承压下,投资回报率下降,带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存款利率下行,也会进一步带来投资于高息存款类资产的理财产品收益的走低。
小林总结说,现在回头看,身边有两个优秀案例:一个是入手了存款和大额存单,另一个买了预定利率 3.5% 的万能险。" 现在看真是有远见,3% 以上的低风险投资产品已经很难再出现了。" 他说。
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张菁建议,投资者应尽量调整好投资心态:首先调整及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其次,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对每一笔钱的投资风险收益要求,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对于稳健型投资者而言,除了存款类产品之外,可以适当配置期限在半年到 3 年期的低波动稳健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和部分保本策略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以替代中长期限大额存单的 " 缺位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