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一刻:中国造船业,开始碾压韩国了
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我国 2024 年前三季度造船业最新数据,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占全球总量的 74.7%。
中韩争锋 14 年,终于迎来历史性一刻。
中国造船业,开始碾压韩国了。
全球造船,激荡百年。
1960 年代,日本挑战欧美百年统治地位,市场份额一度占全球的一半。
1980 年代,韩国、中国开始追赶,宣告全球造船业进入东亚 " 三国杀 " 时代。
2000 年,韩国以 40% 的市场份额正式超过日本,问鼎全球第一。
彼时,中国市场份额只有区区 4%。
10 年后,三国实力悄然发生变化。
中国首次超过韩国,日本逐渐没落," 三国杀 " 变成了 " 双龙会 "。
全球造船业市场份额变迁
2010 年,是我国造船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标志着中国造船业正式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但是,我国的 " 全球第一 " 并不稳固。
在此后的 10 年间,中韩两国,多次交锋,各有胜负。
直到 2021 年,中国才真正地超过韩国。
这两年,中国又进一步拉开了与韩国的差距。
造船业,有三个重要的指标,即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和新接订单量,分别从过去、现在和未来衡量一国的造船实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我国 2024 年前三季度造船业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 55.1%、61.4%、74.7%,全部位列全球第一。
2024 年前三季度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比重
新增订单量事关未来,被视为造船业的风向标,也是中韩激烈交锋的重点。
今年前三季度中,中国有 7 个月份占据第一,韩国有 2 个月份占据第一。
最精彩的是 7 月与 9 月,7 月,韩国拿下 40% 的订单位居榜首。9 月,中国强势反击,以高达 90% 的占有率重夺第一。
竞争可谓激烈。
具体到船型上,在 LNG 运输船领域,韩国领先于中国;在集装箱运输船领域,中韩已并肩而立;在油轮领域,中国超越韩国。
由此看来,中国虽然在体量上超过韩国,但尚未形成绝对的优势。
既然如此,为什么说中国造船业开始碾压韩国了呢?
因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新赛道——绿色船舶。
绿色船舶,又叫低碳船舶,指的是降低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船舶。
船舶绿色化,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优化船舶动力装置,增加脱硫系统等新技术,一个是使用绿色新燃料作为船舶动力。
使用新燃料,是航运降低碳排放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成为未来的主流。
船用新燃料,有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生物燃料、甲醇燃料、氨燃料等。
以液化天然气为例,与大型轮船传统使用的重油燃料相比,能够降低 85% 的氮化物排放,20% 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 100% 的硫化物及细微颗粒的排放。
在绿色船舶领域,中国碾压韩国。
其一,份额大。
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我国承接了全球 70% 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
相比之下,韩国只拿下 22% 的订单。
其二,全覆盖。
LNG 双燃料、甲醇双燃料、氨双燃料船、电池混合动力等各类船型,实现了对主流船型、主流新燃料的全覆盖。
反观韩国,承接的订单全部为 LNG 双燃料船。
新燃料分类
其三,技术强。
中国在绿色船舶制造上创造了多个全球第一或最大,比如:
全球首艘以 LNG 为燃料的 VLCC(超大型油轮)
全球首艘以液氨为燃料的油船
全球规模最大、最环保的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
全球最大 700 标箱纯电动力集装箱船出坞下水
全球规模最大、最环保的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
两相对比,在绿色船舶赛道上,中国比韩国份额更大、种类更多、技术更强,已呈碾压之势。
如果说,在 LNG 运输船、集装箱船领域,我国在追赶;那么,在绿色船舶领域,我国在引领。
不仅如此,绿色低碳技术上的优势,有助于我国在其他船舶上实现 " 弯道超车 "。
海运承担全球 90% 的贸易运输,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去年 7 月,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新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提出到 2050 年左右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愿景。
近年来,绿色船舶在新船订单中所占比例一路攀升,从 2016 年的 8.2% 上涨到今年的 41%。
绿色船舶在新船订单中所占比例
专家预测,到 2035 年,船舶将实现 100% 绿色化。
绿色低碳引发的动力革命,将重塑全球造船业的格局。
中国在绿色船舶技术上已占得先机,必然会扩散到整个造船业,最终对韩国呈碾压之势。
今年 5 月,韩国产业研究机构发表报告称," 中国造船业的价值链综合竞争力去年首次领先韩国。"
我国造船业的综合竞争力,来自哪里?
最近看到一条消息,首艘国产大型邮轮 " 爱达 · 魔都号 " 自今年元旦首航以来,已完成 64 个航次的服务,载客人数突破 25 万。
国产大型邮轮 " 爱达 · 魔都号 "
其实,早在 2019 年,正解局就在《让日韩吃大亏、比航母还难造:这次中国就要试一试》一文中,介绍过中国攻克大型邮轮的故事。
邮轮国产化,是中国造船业技术突破的缩影,也是我国造船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除了技术,正解局再提供几个观察的维度。
一是规模经济优势。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产能,规模优势带来成本优势。
有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价格比韩国造船价格便宜约 10% 至 15%。
今年 9 月,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合并,将进一步放大规模经济优势。
在《江苏一个县造的船,比日本还多:怎么做到的?》一文中,正解局介绍过,江苏泰州的靖江市,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总量的 10%。
窥一县而全国,中国造船业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二是劳动力丰富。
造船业复杂程度高、综合性强,属于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韩国劳动力相对短缺,为了缓解船企的劳动力压力,2023 年,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联合法务部开辟 " 绿色通道 ",允许韩国船企将外籍劳动力比例从 20% 提高到 30%。
此外,频繁的罢工和劳资纠纷,也影响了韩国船企的生产效率,也增加了经营成本。
相对而言,中国船企的用工压力就小多了。
三是需求端旺盛。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按总吨位计算,2023 年 8 月,中国超过希腊成为世界最大船东国,所持有船队规模达到 2.492 亿总吨,船队价值达到 1800 亿美元。
中国、希腊、日本持有船队的规模
中国船队拥有的船多,有助于消化国内造船产能。
韩国所持有船队规模只有 6000 万总吨,对国内造船需求的拉动作用就小多了。
从更高站位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催生庞大的出口需求,促成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催生庞大的航运需求,促成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船东国,催生庞大的船舶需求,促成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
由此可见,中国制造 - 外贸 - 航运 - 造船的产业链已然形成。
以规模带动规模,以最大成就最大。
中国造船业乘势而上,开始碾压韩国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