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当星巴克成为失业者的“办公空间”,他们究竟在寻找什么?

访客 2024-11-04 12:11:28 56484 抢沙发

谁在星巴克 " 办公 "?一个失业者的隐秘日常

当星巴克成为失业者的“办公空间”,他们究竟在寻找什么?

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早晨,星巴克门口排起了不算长也不短的队伍,咖啡的香气和清晨的嘈杂交织在一起。除了熟悉的上班族和手捧咖啡的自由职业者之外,还有一群 " 隐形失业者 " ——那些没有固定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在此伪装成 " 上班族 ",安静地坐在角落里,打开电脑,点上一杯美式咖啡或一杯不加奶的拿铁。小 A 便是其中一员,他每天准时出现在星巴克,选择靠窗的位置,点上一杯标准的大杯美式,开始他 " 上班 " 的日常。

星巴克自创立以来,以其标志性的 " 第三空间 " 理念闻名于世。所谓的第三空间,意在提供一个介于家庭与办公室之间的公共空间,让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放松、工作或社交的多重体验。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波动,社会结构的变化," 第三空间 " 在悄然演变,它正在成为许多失业者逃避现实、重建身份的心理港湾。

对这些 " 伪装上班族 " 来说,星巴克不仅仅是一个临时工作区,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他们通过在星巴克的 " 打工日常 ",维持表面上的忙碌,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失业的焦虑与无力感。家庭和朋友的问询不再那么刺耳,因为他们有理由说 " 我在咖啡馆工作 ",仿佛一切都未曾改变。

小 A 是众多 " 伪上班族 " 中的一个典型。他曾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市场专员,年初因公司业务调整而失业。失业的打击和持续的求职不顺利,让他逐渐对日常生活产生了疲惫感,回家面对家人的询问更是让他倍感压力。于是,他在几次偶然的体验后,选择星巴克作为自己每天的 " 工作地点 "。

他每天九点到达星巴克,点上他习惯的咖啡,打开电脑,开始写一些 " 工作日记 "。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些自己编写的方案、计划,以及尚未发送的邮件。这些 " 任务 " 并无实际意义,但他用这些简单的文字,为自己构筑了一个 " 工作的世界 "。周围的顾客或许并不在意他的状态,但对于小 A 来说,这四个小时的 " 工作 " 成为了他的一种心理支柱。

" 其实我也知道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小 A 说," 但只要能维持一种‘工作的’状态,仿佛我并没有被社会抛下。"

星巴克为何会成为失业者的首选?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星巴克独特的空间设计和氛围营造。每一家星巴克店内的桌椅布局,背景音乐的选择,甚至是灯光的调节,都为顾客带来一种舒适的开放感。这种氛围很适合人们开展工作、学习或独自思考,带有一种令人安心的熟悉感。在这个环境里,人们不必相互过问,彼此之间仅仅保持 " 共处 ",反而给了失业的年轻人一种心理上的保护。

小 A 便是这种氛围的受益者。他坦言道," 坐在星巴克里,不会感到被孤立,也不会感到被过分关注。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情,这让我感到一种放松的安全感。"

这类氛围吸引了不少和小 A 一样的年轻人。星巴克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是咖啡馆,也是社交场,也是内心的避风港。在这里,他们不用时刻保持警惕,仿佛每个人都在忙碌工作,为未来打拼,自己并不孤单。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星巴克满足了这类失业人群的 " 第三空间 " 需求。这种需求超越了以往对 " 第三空间 " 作为社交或放松场所的定义,逐渐演变成一种自我认同的延伸。在星巴克中伪装成上班族、在电脑屏幕前假装工作,成为了他们应对现实的策略。在失业压力之下,星巴克似乎成了他们用以维系日常生活秩序的支撑点。

对于小 A 这样的年轻人来说," 假装打工 " 不仅是逃避现实的表现,更是一种自我肯定的方式。" 如果没有这种心理上的‘伪装’,我可能连每天起床的动力都会缺失。" 他坦言道," 在星巴克里坐上一整天,尽管没有收入,至少让我觉得自己还是‘在职’的。" 这一简单的行为,竟成了他情绪上的救命稻草。

对于星巴克来说,越来越多的 " 伪上班族 " 或许也是一个经营上的难题。与其他快速消费型咖啡品牌不同,星巴克的客户平均停留时间较长,意味着店内资源被相对少数顾客占据。面对这样的消费行为,星巴克一方面要维持 " 第三空间 " 的初衷,另一方面也需要确保盈利。星巴克通过推出会员制度、增加工作区的数量等方式,试图在 " 第三空间 " 与商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星巴克不仅要迎合普通顾客的需求,也希望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吸引长时间停留的顾客。例如,星巴克近年来在部分门店推出 " 协作空间 " 概念,以吸引自由职业者和 " 上班族 ",在服务上加大配套设施的投放,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进店消费。同时,星巴克还不断升级自己的会员计划,以保证顾客的忠诚度。

在星巴克工作的青年失业者,其行为不仅仅是一种 " 假装 ",更是现实的无奈。他们在这种 " 伪装 " 中得到了短暂的逃避和心理支撑,但也深知这不是长久的解决之道。然而,星巴克的 " 第三空间 " 却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共鸣:周围的顾客、店员,甚至星巴克的背景音乐,都是一种情感上的慰藉。

在这个 " 第三空间 " 里,伪装成上班族的失业者们找到了一种归属感。他们在彼此的 " 沉默 " 中构筑了一个临时的 " 职场 ",在周围人的注视下不露痕迹地融入 " 上班族 " 行列,找到了短暂的安心感。他们或许彼此陌生,但内心的挣扎与隐忍却是相似的。在星巴克里,他们仿佛形成了一种默契,用这种隐蔽的方式与现实妥协。

随着社会的发展,失业问题的加剧,星巴克的 " 第三空间 " 或许会迎来新的变化。也许未来会有更多为失业人群、自由职业者和待业青年提供专门的 " 第三空间 " 产品,满足他们日益复杂的心理需求。而星巴克能否继续在 " 第三空间 " 的道路上引领潮流,仍然值得观察。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星巴克将不再是失业者的唯一选择,更多适合他们的空间会出现。然而,对于像小 A 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星巴克不仅是一个 " 第三空间 ",更是他对抗现实、暂时 " 消失 " 的庇护所。在这里,他可以无拘无束地保持自己的节奏,不必解释,不必担心,他只需在咖啡的香气中安静地度过一天。

小 A 的星巴克 " 上班日常 " 揭示了年轻失业者在面临社会压力和个人期望时的种种无奈。他们不想让父母担心,也不愿在朋友面前显得一无所有,星巴克成了他们心理上的保护伞。在这里,他们既不会被当成无业者,也不必面对那些刺耳的质疑," 你还在找工作吗?"" 怎么还没上班?"

星巴克的氛围和舒适的座位成了这些年轻人短暂摆脱困境的地方,他们在这里 " 假装上班 ",也试图让自己重拾信心。对他们来说,星巴克不仅是 " 第三空间 ",更像是 " 临时的办公地 ",甚至一种重建生活节奏的自我修复。这种自我修复在每天的咖啡香气和键盘敲击声中悄然发生,似乎带来了一丝希望,虽然微弱,却支撑着他们前行。

在星巴克的每个 " 办公日 ",小 A 仿佛在为自己的未来进行一种彩排。他构想着未来的工作场景,仿佛在为自己设定一个虚拟的目标,哪怕这个目标只是一个自我暗示。他期望自己的努力能够 " 实现 ",希望下一个打卡点会是一个真实的公司,而不是咖啡馆的座位。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星巴克 " 上班族 " 或许会走向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有些人可能会逐渐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重新融入职场,而另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继续在这种 " 假装中 " 度过,甚至将之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不论未来如何,星巴克作为一个容纳各种身份和角色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了一份独特的心理支撑。

对于小 A 来说,星巴克是他暂时的 " 职业 ",是他进行心灵 修复的空间。在这里,他既可以面对自己,又可以逃避现实。他没有在这里找到一份工作,但找到了暂时的宁静与生活的秩序感。他可以在这种氛围中思考,重塑自己,最终找到未来的方向。

或许,未来的小 A 会继续坐在星巴克中 " 工作 ",也可能会走向新的岗位,而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属性也会继续演变,接纳各种生活状态中的人们。星巴克的桌椅、咖啡香气、背景音乐,这些或许微不足道的细节,将继续构成无数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他们逃避、重建或探索自我的 " 隐秘日常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新氪度 ",作者:新氪度 °,36 氪经授权发布。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648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