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中信证券:关注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集成厂商、资本布局者等

访客 2024-11-11 12:17:42 36842 抢沙发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人工智能电机等核心元器件技术的迅速突破为新时代人形机器人行业高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带头引领下,2023年以来海内外人形机器人新品迎来“井喷”,各式产品和而不同。预计工业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率先落地场景,商业服务领域次之,家庭消费端将于最后应用但潜力最大。作为世界工厂,在国内政策不断催化之下,我国有望打开人形机器人降本空间,助力其商用量产。海外玩家将继续发挥AI科技优势,以英伟达及OpenAI为代表的技术端巨头将成为行业密不可分的一员、重塑行业生态。建议关注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集成厂商、资本布局者及零部件厂商。

中信证券:关注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集成厂商、资本布局者等

  全文如下

  机器人|人机共生,星辰大海:人形机器人总论篇

  人工智能电机等核心元器件技术的迅速突破为新时代人形机器人行业高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带头引领下,2023年以来海内外人形机器人新品迎来“井喷”,各式产品和而不同。预计工业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率先落地场景,商业服务领域次之,家庭消费端将于最后应用但潜力最大。作为世界工厂,在国内政策不断催化之下,我国有望打开人形机器人降本空间,助力其商用量产。海外玩家将继续发挥AI科技优势,以英伟达及OpenAI为代表的技术端巨头将成为行业密不可分的一员、重塑行业生态。建议关注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集成厂商、资本布局者及零部件厂商。

  人工智能与核心元器件的飞跃进步助力人形机器人迎来行业奇点。

  过去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缓慢,而自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诞生后,行业进入了产品快速迭代的蓬勃发展期。首先,AI赋予了人形机器人端到端的任务级交互能力。2016年AlphaGO横空出世标志着深度学习算法进入深度应用期,当下AI算力迭代周期已突破摩尔定律,加之大模型参数规模达到千亿级别,这使得AI成为人形机器人与现实世界交互的最好桥梁。第二,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腾飞,以电机为代表的机器人核心元器件得到发展。电机领域不仅行业整体产品扭矩密度攀升,且无框电机与空心杯电机技术也持续进步;国产谐波减速器领域逐渐缩小与国际龙头差距;行星滚柱丝杠、3D视觉、力传感器等技术由特种领域向机器人领域过渡迁移。上述两点为人形机器人行业走向量产商用打下坚实基础。

  供给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引领下,国内外产品于2023年集中式更新推出。

  2022年9月,特斯拉推出Optimus Gen1,拉开行业产品“井喷”序幕。国产整机厂傅利叶智能、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及达闼机器人等集中于2023年7-8月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最新产品。海外品牌包括Boston Dynamics、Agility Robotics、Sanctuary、1X Technologies等此前已有充分技术积累,也不断更新推出新品。Figure AI联手OpenAI率先在产品上接入GPT,推动了具身智能发展的新边界。

  需求端:工业及商业服务端有望先行落地,相应全球市场规模在2030年有望达74万台;C端应用落地后至但潜力无穷。

  工业端方面,得益于强学习能力,人形机器人有望革新工厂自动化流程,成为高效高性价比解决方案,我们预计到2030年,工业用人形机器人单价降低至15万元附近,需求量超过50万台。商用服务端方面,人形机器人可以有效增强场景中的互动娱乐性,我们预计到2030年,商业服务用人形机器人单价下探至10万元附近,需求量超过20万台。未来,家庭场景将是最有需求潜力的C端落地场景,人形机器人既可以解决“一老一小”的陪伴需求问题,也可以解放成年人双手,提供家政服务。

  我国有望发挥制造业产业链优势,打开人形机器人降本空间。

  根据工信部数据,202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回顾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生产规模效应以及电池产业布局成就低成本优势,助力国产新能源品牌走出国门。我们认为,国产供应链降本将在人形机器人行业再次“上演”。感知硬件层面,力矩传感器、编码器及视觉传感器领域国产厂商具备较大发展空间;运控硬件层面,微特伺服电机也存在较大国产替代降本可能性。

  国内人形机器人政策逐步深化,海外政策具备高度一致性。

  根据工信部最新指引,人形机器人已被同时纳为未来产业创新任务及未来高端装备标志性产业。2023年10月,《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发布,成为首个鼓励“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文件,对于人形机器人相关细节技术领域创新提出指导意见。而在全球视角下,美国在2011-2021这10年间3次发布《国家机器人计划》,日本在2015及2022年间2次发布《机器人战略》,国家级机器人行业政策具备较高的连续性,旨在持续稳固世界领先地位。

  英伟达及OpenAI的布局切入正重塑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

  英伟达以“开发平台+处理器+开发软件”的方式自上而下切入行业,布局时间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今年3月,英伟达发布GR00T人形机器人项目,已吸纳除特斯拉以外绝大部分领先厂商,完成专属生态网络构建。OpenAI以“资本+GPT赋能”的方式参与行业,2022年同微软一同成立OpenAI Startup Fund,现已投资1X Technologies及Figure AI。针对后者,OpenAI为其设计专属机器人大模型,已颇有成果。未来,在技术巨头的加持下,整机厂商有望持续对特斯拉Optimus行业领先地位发起冲击,形成多元良性竞争态势。

  风险因素:

  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落地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硬件国内降本节奏低于预期。人形机器人的人工智能能力发展低于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国内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人形机器人正处于商业化关键时刻,应高度关注下游整机厂量产节奏及上游零部件厂商送样定产动态,高确定性企业有望率先获得业绩增长,为此我们根据与产业链的相关性梳理了下述企业:1)整机厂商;2)集成厂商;3)资本布局者;4)零部件厂商。

  估值探讨:

  长期而言,人形机器人的蓬勃发展将为上游企业带来显著估值溢价,短期量价因素所带来的估值波动不应成为纠结因素,我们应核心聚焦不同产业链公司的差异,并根据其估值弹性进行分类。“卖铲人”型公司主要受益于下游放量,整机及集成厂商需不断精进“核心能力”,零部件厂商估值弹性取决于其技术壁垒。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684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