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10万元实现太空旅行常态化,从商业化运营角度是靠谱的
作者|王迪
11月17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在粤港澳三地同步举办。在论坛现场,澳门大学校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针对AI科技浪潮、太空旅行、月球建房子、人形机器人等热点话题回答了凤凰网财经的提问。
宋永华认为,人工智能在商业上有广泛应用的市场和潜力。他认为,面对如火如荼的AI智能浪潮,中国与国外AI的差距不在于规模。在进行大规模的AI领域投入时,要避免低水平重复,避免资源和时间的浪费。中国应该加强AI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研发,在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可能取得优于国外的突破性进展。
对于太空旅行“船票”有望降至10万元左右,太空旅行常态化可期的说法,宋永华的理解是,从商业化运营是靠谱的。在他看来,太空旅行常态化与平民化仍需要克服众多技术与经济障碍。对于月球上使用榫卯工艺建房的可行性与挑战,宋永华则认为,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结构及整体人居环境的设计与建造。
近日,人形机器人“CASBOT 01 ”亮相,可整理衣物、更换灯泡等,对于马斯克称未来人形机器人普及程度将是汽车的10倍的论述,宋永华同样将关键点指向了技术挑战。他强调,当前技术在模拟复杂人类情感与智慧方面的局限性,人机共生带来的伦理问题也值得关注。
澳门大学校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
以下为凤凰网财经与宋永华的对话节选:
01中外AI技术差距不在于规模,大量的AI投入要避免低水平重复
凤凰网财经:软银孙正义认为,AI革命比之前的要大百倍、千倍,是最大的浪潮,每个行业都将受到影响。黄仁勋则表示,AI带来的行业市场不是1万亿美元,而是100万亿美元。您怎么看待目前如火如荼的AI科技浪潮?此次AI革命与以往的科技革命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您觉得目前中国的AI技术与国外AI技术真正的差距在哪里?
宋永华:人类追求类脑智能或人工智能,实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一波人工智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虽然这次阶段性成果不太带来像人们所期待的商业上的广泛应用。但我认为真正的人工智能、类脑智能能大规模地在人们生活中发挥一些能够替代人工、人脑行为,目前还处于比较初步的阶段。我们必须看到这一现实。
我认为,现在AI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发展。一是,我国科学家及政府要把人工智能研究作为长期投入,因为还有许多基础性的科学问题还没有解决。另外一方面,因为大模型的出现及应用,特别是包括算力、智能芯片、超算的突破,以及在应用方面都有了一些好的进展,这些肯定有大规模的商业价值。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基础研究和商业应用要同步推进,持续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各个国家竞争都比较激烈,我们国家从大模型到芯片方面与美国还有不少差距。但是,差距不在于规模。其实,在人工智能研究及奔跑的过程中,我们是非常乏力的。因为体量和应用的范围,以及政府的投入,以及民间资本投入,从数量数目上看,我们好像是百花齐放。但是就一些核心技术,从技术科学到芯片,甚至到算法、数据,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大量的投入有助于AI的发展,但是我们一定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避免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所以,可能我们在行业或产业方面方面会走得比其他国家快,但是要走得远,我们还必须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的科学基础及相关技术硬软件设备。这是我整体一个看法。
02中国AI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凤凰网财经:您刚才也提到了AI有很多领域,包括算力、大模型等。您觉得哪一领域是中国可以发挥较大潜能,并有机会优于国外的。
宋永华:就刚才我提到的广泛的应用方面。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些行业,这些行业可以是民生、工业、金融等行业,比如像在医疗方面,我觉得我们是可以推动的。因为我们一些工业行业是比较注重人工智能的。相对垄断行业的话,如果推动起来也比较快。当然,金融这些领域也是有可能的。另外一方面就是“AI for Science”,我们这几年也投入了很多技术实验室,包括建立了一些国家级或省级的实验室。在AI科技方面,如果我们聚焦在生物医学、医药材料,甚至传统中医药,我觉得有可能会取得一些比较有突破性的进展。
03太空旅行常态化从商业化运营上看是靠谱的
凤凰网财经:此前,深蓝航天在直播间出售原价150万元太空旅行船票,2027年将正式实现载人太空旅行。有人说,未来“船票”有望降至10万元,太空旅行常态化可期。您觉得这说法靠谱吗?
宋永华:从商业化运营来看,我觉得是靠谱的。因为毕竟不管是“深空、深蓝、深地”,在这些方面都有一些技术上的突破。从推进到现在,限于科学探索到商业运营。平常人想以买航空票的形式去感受和探索是可能的。但是,要真正作为一种大批量太空旅行的形式还是有很长的路程要走。因为它不只是涉及到运输工具的问题,它要在空间里有相应的人们可以停留及生活的一系列设施配套。
也就是说,工具只是从一个点运转到另外一个点。这个点是你能看到什么,能观察到什么,能感受到什么,有些什么样的生活体验。最后,涉及到商业化运营,如果没有大型的像空间站或者着陆在月球上人类可以相对规模大一些,停留时间相对长的这些空间,我觉得太空旅行或许只是给少数人感受体验的方式。
凤凰网财经:前段时间,一则关于“月壤砖”的消息迅速冲上热搜,引发了人们的广泛讨论:科学家们已经成功模拟月壤成分,烧制出一种特殊的“月壤砖”,并计划在月球上利用这种砖块建造基地。中国人将在月球上用传统的榫卯工艺盖房,在月球上建房子还有多久能实现吗?
宋永华:我不是这个行业的。但是从我科学上的判断,它不是说有一个单一的材料就可以建构了。是否整个在那里生存、生活,甚至工作、娱乐,从而构建一个人类宜业宜居的环境。所以具体来说,这种说法大家可以后续评判一下。
04 人形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很大,但要达到人类的情感、思维等还有很大差距
凤凰网财经:马斯克称未来人形机器人普及程度将是汽车的10倍,您怎么看?有人说,技术可能不是未来最大的问题,而是伦理、人和机器人共生的问题。您认同吗?
宋永华:人形机器人,这是大家在业务范围比较希望能做到的。其实,我刚刚在谈商业化运作,虽然人们对人形机器人追求很强烈,这一市场也很大。但是就难度来看,看着非常简单,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工程。
从我的判断,现在这些人工智能可以达到,但是要达到我们人类的包括情感、思维、智慧,还是有很大差距。在人机对话上可以满足一些比较低层次的需求,以及人机之间智能交互的方案。但是,我觉得人工智能从我的判断还是有一些距离,因为在这些交付的过程中,人类对这些要求是比较苛刻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