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硬刚“疯王”,能撑多久?
出品|虎嗅ESG组
作者|陈玉立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29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教育
特朗普还是对哈佛大学“动手”了。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4月14日,由于哈佛大学当日早些时候拒绝了白宫的要求,特朗普政府宣布冻结向哈佛大学提供的约22亿美元多年期拨款和6000万美元多年期合同。
早在3月31日,三个联邦机构(美国教育部、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和美国总务管理局)对哈佛大学及其附属机构拨款的审查就开始了。美国教育部长麦克马洪指责哈佛“未能保护校园内的学生免受反犹太主义歧视,同时又宣扬分裂的意识形态,阻碍自由探究,严重损害了其声誉。”
外媒此前曾报道,哈佛大学于4月初收到了一封来自联邦特别工作组的“整改信”,其中特朗普政府要求哈佛废除多元化、平等和包容(DEI)项目、禁止在校园抗议活动中佩戴面罩,否则90亿美元的联邦资金可能就与该校无缘了。
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领导对以色列的袭击以来,美国常春藤盟校出现大规模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和静坐。学生团体在校园内搭建帐篷、静坐示威,呼吁学校谴责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停止与以色列的合作投资等。
特朗普一直将大学校园的抗议问题视作其执政早期必须解决的政治“顽疾”之一。其在竞选宣言中曾写道:“削减对任何向我们的孩子灌输批判的种族理论、激进的性别意识形态和其他不恰当的种族、性或政治内容的学校的联邦资助。”
随着特朗普开始正式执政,其政治施压也开始逐渐向美国常春藤盟校蔓延。据美联社报道,特朗普政府已冻结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在内七所顶尖高校的联邦资助。
特朗普为何断掉拨款?
常春藤院校接二连三遭特朗普政府“打击报复”,无疑是特朗普整体高等教育政策的缩影及其文化战争的一部分。
无论是“反犹主义”还是多元化政策(DEI),亦或是特朗普曾经大肆批评的批判种族理论(CRT),都曾被特朗普政府视为“分裂国家的毒瘤”,后者借此发动了针对常春藤盟校展开大规模联邦资金审查。
究其动因,核心是为了削弱高校的多元化政策、限制外国资金影响力,并试图重塑保守派教育议程。如《经济学人》所言,特朗普政府要推翻“旧秩序”,仅仅提高关税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控并重塑文化的核心机构。在美国,这意味着要夺取常春藤联盟大学的控制权,因为这些大学在塑造精英阶层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其次,特朗普正面临着明年中期选举的挑战,打赢与这一场教育界的战争也有利于其选情。一个事实是,犹太裔在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打压所谓的“反犹主义”能够为自己的政治前途增添更多筹码。
特朗普断掉哈佛大学拨款也有可能是借机强化对中美学术合作的审查。哈佛等校的中国研究中心、半导体研究项目曾被指“泄露关键技术”,特朗普政府有动机借此施压高校,切断与中国机构的合作。
价值主张的根本冲突
哈佛大学作为美国顶尖学府,一直以来是自由思想和学术创新的重要阵地。而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内的美国常春藤盟校,作为当代社会的知识生产中心,它们的核心使命皆是推动批判性思维、科学实证与多元价值观,这其中有部分与特朗普政府的保守主义理念背道而驰。
特朗普主义所代表的民粹保守主义具有强烈的反智倾向,一方面其认为学术界的“进步主义议程”(如批判种族理论、DEI项目、性别研究、气候科学)是脱离现实的精英说教;另一方面,将里根作为偶像的特朗普致力于维护“白人基督教传统价值观”这一核心叙事,并将高校的“亲哈马斯校园运动”与“反犹主义”挂钩,煽动民众对多元价值观的敌视。
更深层的矛盾体现在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教育领域价值主张的冲突上。
自“弗洛伊德事件”出现与“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的发展,在民主党和“批判种族理论”支持者的推动下,美国的公立学校、特许学校和私立学校纷纷开设种族研究课程。例如,2021年10月,加州州长加文·纽森(GavinNewsom)签署法案,规定从2025学年开始所有公立高中必须开设族裔研究(ethnicstudies)课程,2030届学生需完成该课程才能毕业。
但随着特朗普上台,保守派打破“政治正确”的束缚,对民主党推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发起进攻,终止了联邦政府内的所有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DEI)的政策,并解雇了所有参与颁布这些政策的联邦工作人员,实施激进的白人至上主义政策,开始对拜登时代的政治遗产做清算。
4月14日,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Alan M. Garber)在官网上发布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承诺》的公开信,信中指出特朗普政府当局所提出的方案,已超越了联邦政府的权力范围。
“它侵犯了哈佛依据“第一修正案”所享有的权利,也超出了《民权法案》第六章所规定的政府法定权限。并且,它威胁到了我们作为一所致力于探索、创造与传播知识的私立机构的核心价值。无论哪个政党执政,政府都不应干预私立大学可以讲授什么内容,可以录取和聘任什么人,以及可以开展哪些研究与探索。”
这封公开信中还披露出,哈佛大学已采取多项措施来应对校园内的反犹主义现象,未来也将做更多。但特朗普想要扼杀全球最知名学府“思想与探究的自由”,这是校长艾伦·加伯所反抗的:“哈佛大学绝不会放弃自身的独立性,也不会放弃其所享有的宪法权利。”
此次特朗普冻结哈佛拨款一事,我们还可以读出更多信号。例如,此次事件代表着联邦资金的政治化运用,其打破了美国高等教育百年来的自治传统,将学术机构纳入“政治忠诚度考核体系”。
此举目的,很可能是打击那些特朗普认为的、在学术圈的“政敌们”。毕竟,哈佛在特朗普任期内多次公开批评其政策(如移民禁令、气候政策),而特朗普及围绕特朗普的核心圈层(如斯蒂芬·米勒)对哈佛等自由派团体一直抱有敌意。
如何看待长期影响?
从ESG视角看,此次事件是一场关于社会包容性价值观与政府政策干预、治理自主权与监管权力边界的激烈冲突。
政府要求哈佛关闭所有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项目,实质是对社会包容性价值观的制度性瓦解,这可能带来少数族裔与弱势群体权益的倒退。据公开数据披露,在哈佛2028届新生中,亚裔学生占37%、非裔学生占14%、拉丁裔学生占比16%、白人学生占比31%、国际学生占比18%。
其次,对哈佛的资金冻结也会对大学科研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潜在影响。公开资料显示,作为私立大学,哈佛大学2023年的年度预算高达61亿美元,其来源构成主要包括慈善捐赠与基金收益(43%)、学费与科研收入(39%)以及联邦政府拨款(11%)等,后者主要用于基础建设和特定研究领域。
而22亿美元资金冻结将直接冲击相关学术领域的突破性研究。一个事实是在美国政府宣布冻结哈佛大学的联邦经费后不到24小时,一系列“停止工作”的指令触及多项大型合同。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这些合同涉及广泛的项目,从对致命感染的研究到关于太空飞行对人体影响的研究。
例如,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莎拉·福琼15日醒来就发现,一项价值6000万美元、为期7年的合同被暂停,该项目主要解析免疫系统如何对抗结核病,以推动更有效的检测和疫苗研发。
此外在教学层面,跨学科课程、国际学术交流也可能因资金短缺面临缩水,影响学生获取更前沿的专业知识。
如果特朗普政府的干预成为常态化,那么可能迫使高校为获取资金进行自我审查,抑制批判性研究。例如关于中东政治的研究、社会公平领域的研究可能因政治敏感而被边缘化,这些都将削弱哈佛在全球科研网络中的枢纽地位。
总的来看,此次冲突的本质是自由多元主义与保守威权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制度性碰撞。哈佛的抉择不仅关乎22亿美元资金,更关系到学术自由是否仍是美国核心价值观。
若政府权力无限扩张至教育领域,可能动摇美式高等教育全球领导地位的根基。而哈佛能否在妥协与抵抗之间找到第三条道路,将深刻影响未来数十年全球学术生态的走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