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从百万到亲民,四驱系统的百年突围战

访客 2025-04-17 12:03:53 55213 抢沙发

从百万到亲民,四驱系统的百年突围战

新能源时代,车辆的加速性能唾手可得,零百加速跑到3秒级的新车已经屡见不鲜。

随之而来的,车辆操控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有速度没操控,高速行驶下的安全就成了问题。因此,四驱系统成为了新能源车“刚需”。

燃油车时代,四驱系统一直都是性能出色的代名词,同样也是车辆价格昂贵的标志。

不管是1903年首款四驱车型Spyker 60 HP,还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奥迪Quattro、奔驰4MATIC、宝马xDrive等,都挂着操控和豪华的标签。

但新能源车的出现,逐渐打破固有的价值认知。依靠电机驱动的车辆已经让大马力随处可见,性能不再是四驱的专利。

真正的革命,也悄然发生在成本端。4月16日晚,二代哈弗枭龙MAX正式上市,全系标配第二代Hi4四驱系统,建议零售价13.18-16.98万元,限时换新价只要11.68-15.48万元。

从百万到亲民,四驱系统的百年突围战

谁能想到,这样一款四驱中型SUV,最低价已经与小鹏MONA M03、秦L EV等A级车齐平。四驱系统,迎来了平权时刻。

相比传统四驱系统动辄数万元的溢价,长城用自研的新能源架构将四驱车型做到了与两驱车同价,甚至更便宜。这在汽车行业还是独一份的存在。

在一些车企将“冰箱彩电大沙发”做成“刚需”,全系标配之时,长城翻过了四驱系统的技术高墙,把汽车安全的真刚需,推至台前。

长城汽车要用行动,把更安全的四驱,带入每一个中国家庭。新能源汽车,也终于进入了四驱时代。

新能源时代,消费者更需要四驱

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这几年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毫无疑问,这个词肯定是:内卷。

从卷电池,卷智驾,到卷冰箱彩电大沙发,但就是没人卷四驱。殊不知,四驱也是新能源车的必需品之一。

当2020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的临界点时,太多人没有预料到技术革命会以如此迅猛的形式席卷整个行业。

从电池底盘一体化到高压快充,从城市NOA开城大赛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领航,再到长城推动四驱系统平权,中国汽车工程师们只用数年时间,几乎走完了跨国车企十几年的技术迭代之路。

在庞大的国产供应链的加持下,国产新能源汽车价格不断下降,同一车型的三代改款后价格下降接近10万已经屡见不鲜,高端技术溢价正在不断消失。

如今,二代哈弗枭龙MAX的出现,也把这场技术竞赛推至顶峰。

这辆新车不仅整体比同级竞品车型足足大了一圈,外观、内饰都有调整,还搭载了Coffee Pilot Plus智驾系统、第三代Coffee OS 3智能座舱等。

当然,这辆车最特殊的配置,还是全系标配第二代Hi4插电混动系统。

2025年,高配低价的车有很多,全系座椅通风加热,全系标配冰箱,全系智驾等等,15万级别的SUV可以让人选到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但全系标配四驱系统的新车,这还是头一辆。

在同行们都在卷价格,卷配置之时,长城开始卷四驱。卷四驱,也等于卷安全。

并不是说消费者不需要四驱,而是没人敢说四驱是真刚需,这要克服成本、技术等多重关卡,对车企来说太有挑战。

不同于传统的四驱结构,第二代Hi4采用“前轴发电驱动+后桥独立电机”布局,做到了50:50轴荷分配。四驱系统很多,但像第二代Hi4这种结构,且能让四驱作用最大化的系统,还真不多。

从百万到亲民,四驱系统的百年突围战

第二代Hi4第一个特性就是安全,这正切中了如今家庭用户的软肋。

如今,中国汽车总体产销量正在稳步增长,家庭用车的首购,换购成为新的需求,这也让理想、问界、零跑们精准卡位,在车市中迅速崛起。

而家庭用车,除了娱乐与舒适性的显性需求,隐性的安全需求更是重中之重。汽车市场已经无数次证明了,四驱要比两驱安全太多。

美国交通部数据统计,四驱的事故率相比两驱要低50%。无论是百万级豪车,还是几十万的高端车型,四驱从来都不只是动力性能的象征,更是极端工况下,可以给一家人的安全带来最高保障。

比如在暴雨的高速路上,以及北方冬天雪后地面结冰时,不管是前驱车还是后驱车,经常会发生打滑现象,而四驱车却能够有效避免刹车失控和转向不足的情况发生。

这是因为,四驱系统的抓地力更强和操控稳定性更好。二代枭龙MAX上搭载的Hi4就非常直观的体现了这一点,其系统可以每10毫秒传递一次路面信息,迅速进行前后轴扭矩分配,降低滑移率,让过弯极限更高。

从百万到亲民,四驱系统的百年突围战

这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是必要的隐性保障,同价位的车型,娱乐功能可以缺,安全功能不能缺。魏建军也立下了一个flag:未来家庭用车四驱将成为主流,Hi4的目标是让四驱不再只是豪华车的专属。

但四驱系统的使用经济性并不出色,非常费油,这对于家庭的多人出行来说很不友好。长城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第二代Hi4的另一个特性就是,节能。

第三方公证机构公证显示,搭载第二代Hi4的哈弗枭龙MAX,馈电状态下油耗仅为4.6L/100km;从100%电池电量降到12%,平均油耗更是低至3.7L/100km。

也就是说,这辆四驱车的能耗,做到了跟两驱车持平。再加上最低11.68万元的限时换新价,这是一辆既兼顾了省油,且老百姓都买得起、用得上,且更安全的四驱车。

二代哈弗枭龙MAX的出现,让四驱系统真正迎来了平权时刻,那么,四驱平权的缔造者,为什么是长城?

凭什么是长城,把四驱推向普惠

新能源时代,马力愈发廉价,四驱成为刚需。

从特斯拉用三电机将Model S Plaid的马力推至 1020 匹,到小米 SU7零百加速跑进3秒,即便是五菱,也公开说想把30000转的电机做到标配。

电机转速已经成为汽车市场新的竞争焦点,也是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让性能平权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存在一个竞争盲点,即各家企业只卷单电机车型的性能,而没有推动四驱的平权。

为什么不卷四驱?技术更难只是一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成本太高。

在全产业链降本的时代,硬件成本的增加,是所有车企都不想面对的问题,新能源车上大部分平权的功能都尽量规避硬件成本。

比如2023年与高阶智驾一起卷的空气悬架,各个车企都将这一豪华配置下放到20万元级别的车型上。但如今,智驾已经普及,空气悬架依旧在20万元级车型上搭载,并没有随着价格战而配置下放。

再比如4C快充,至今仍难以做到在17万以下的车型搭载,因为快充不仅仅要用4C的电池包,还需要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配合改变,以支撑更高的充电倍率,这都是硬件成本的增加。

每增加一分硬件成本,终端产品的价格可能要高上两分,才足以摊平研发、制造以及人力投入。

四驱系统同样是成本高地,相比两驱系统,四驱要额外增加驱动电机、传动系统更加复杂,对电池包能量密度也有要求,再加上扭矩分配的算法、热管理系统、以及底盘调校的投入,这就是为什么油车的四驱车型动辄就比两驱车型贵上2-3万元的原因。

在中国汽车产业链价格战如此激烈的时刻,哪怕比竞品贵上千元,也可能是压倒车型的最大一根稻草。因此车企们都不愿意在四驱上推动平权。

但要保证大马力下的安全,却必须要配备四驱系统。长城率先站了出来,推动四驱平权。

长城造车四十余年,一直保持着的初心不变,想用科技改变消费者的生活,给家庭用户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

长城能做到四驱平权,一靠技术,二靠坚持。

技术上看,长城技术中心投入了数十亿元建设研发硬件能力,还投资了近两亿元打造了动力测试中心,仅动力研发团队的人员,长城就有接近4000人。

从早期的插混P8到轻混系统再到DHT,长城汽车一步步的从零部件自研,走到了动力总成升级的整合。长城已经拥有多个汽车核心零部件的自供能力,比如自研自产了1300多万台发动机、变速箱、电驱等等。

长城在四驱系统上,已经具备了全栈自研以及产业链垂直整合的能力。这让长城迈过了四驱平权的成本关。

成本控制能力强绝不代表品质差,长城一直是“网上没赢过,现实没输过”的代表。比如坦克300在各类事故中都展现出了过硬的素质,二代哈弗枭龙MAX也会如此。仅靠看,并不能完全感受到这辆车的强大。只有去试驾,去真正地踩下油门,才能感受到四驱系统的魅力。

除了技术积累,长城的战略定力同样关键。

2023年3月,长城汽车第一次发布Hi4四驱技术,首搭车型便是枭龙MAX。随后,长城陆续拓展了强越野的专属混动架构Hi4-T、泛越野场景的Hi4-Z、以及商用车混动系统Hi4-G等各类衍生的四驱系统,从家用车到重卡,长城已经实现了四驱系统的全覆盖。

从百万到亲民,四驱系统的百年突围战

四驱系统搭载的车型越多,越能形成规模化优势,才能用规模来摊平成本。所以说,长城对四驱系统的坚持,与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相辅相成。

如今,长城第二代Hi4再次在二代哈弗枭龙MAX首发搭载,这是长城Hi4的二次上市,也宣告着四驱平权时代的到来。

这一曾经的专属于贵族、专属于豪车的配置,在本次发布会后,变成了全民普惠,人人都触手可及。这不仅是长城的技术闪耀之时,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颠覆固有的价值体系,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时刻。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521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