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澳转债下修转股价“差一步”通过 晶澳科技大小股东博弈白热化
4月17日,晶澳科技(002459)发布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告显示,议案《关于董事会提议向下修正“晶澳转债”转股价格的议案》未获通过。
根据股东大会表决结果,同意票占比63.47%,距离2/3通过门槛(66.67%)仅差3.2%。从投票参与率看,通过现场和网络投票的股东1457人,代表股份231666565股,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6.9997%,且持有转债的股东无表决权,导致议案未能通过。
晶澳转债在2025年1月20日至2月17日、2月18日至3月10日期间均曾触发下修条款,但董事会以“考虑行业环境及长期利益”为由决定不修正。2025年3月31日,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正式提议向下修正“晶澳转债”转股价格,并于4月1日公告。
一般来看,董事会提议下修后,市场对转股价下调的预期增强,会吸引资金提前布局。例如,若下修幅度较大(如接近理论下限),转债的转股价值将显著提升,短期内可能刺激价格上涨。历史数据显示,部分转债在提议下修后首个交易日涨幅可达1%—3%。
不过,晶澳转债却在提议下修后持续震荡下行。根据Wind数据统计,4月1日至4月16日,晶澳转债累计下跌11.98%。4月1日,晶澳转债收盘价为112.515元/张,而4月16日晶澳转债收盘价已为99.3元/张。
那么,晶澳转债为何会在下修前出现持续下跌?
值得关注的是,在提议下修前,3月15日、3月25日,晶澳科技分别发布关于债券持有人可转债持有比例变动达10%的公告。
根据公告,2024年5月8日至2025年2月24日期间,控股股东东台市晶泰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晶泰福”)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合计转让晶澳转债9128200张,占发行总量的10.19%。2025年2月25日至2025年3月13日期间,晶泰福及其一致行动人靳军淼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计转让晶澳转债10008524张,占发行总量的11.17%。
公告未披露具体价格,以面值计算,上述大股东减持转债金额约为17亿元。
“这种大规模交易引发投资者对两大核心问题的联想:一是大股东是否通过减持来规避下修带来的股权摊薄风险?二是减持资金是否用于二级市场操作以影响投票结果?”一位转债投资人17日分析认为,“晶澳转债大宗交易呈现买方营业部集中特征,而卖方多为中信证券北京望京营业部及关联席位。这种交易结构容易引发市场对大股东‘左手倒右手’或引入外部资金参与投票的猜测。历史上,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转债后转手增持正股或通过关联方承接筹码的操作并不罕见,其目的可能是规避下修对持股比例的稀释。”
财通证券研究所业务所长、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亦表示,晶澳转债提议下修前大宗交易金额为2021年以来提议下修转债相同指标的最大值,大宗交易承接人抛压或对转债价格有一定程度压制。另外,基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第十条,转股价格修正方案需提交发行人股东大会表决,持有发行人可转债的股东应当回避表决。下修前夕的高频大宗交易或引发投资者联想大股东减持转债参与投票,这使得参与晶澳转债下修博弈的投资者较多。
从市场表现来看,下修被否后,4月17日,晶澳转债低开后回拉,盘中最低触及92.65元/张,收报于98.82元/张。
“前期的潜伏盘今天肯定是出逃了,但作为一个AA+级的光伏转债,到期收益超过4%,开盘下跌6个点也是个机会。由于晶澳转债未转股余额仍高达89.59亿元(占比99.99%),若未来正股持续低迷,可能面临回售压力,加剧公司财务负担。此外,公司港股增发计划与转债下修存在协同需求。若股价持续低于转股价,可能影响港股发行定价。下修失败后,公司需在2025年5月12日重新触发下修条款,若再次提议仍受阻,可能加剧转债与正股的负反馈。”上述转债投资人进一步分析认为。
记者 刘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