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靠抖音续命,IPO救不了三只松鼠的“流量病”

访客 2025-04-29 15:08:30 10074 抢沙发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

靠抖音续命,IPO救不了三只松鼠的“流量病”

曾经的网红零食品牌,又要赴港上市了。

近日三只松鼠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家成立于2012年,踩着电商红利在淘宝崛起的品牌,曾以年销百亿的业绩跻身行业头部,2019年登陆深交所,成为“网红零食第一股”。

那是三只松鼠最风光的时候,其创始人兼CEO章燎原曾回忆,得知成功过会消息后,他转身给妻子发微信,自豪地说“搞的第一个上市公司”。当时,章燎原以95亿元身家坐上了安徽首富的位置。

但就在上市后,三只松鼠业绩就迅速变脸,上市当年,三只松鼠的净利润就同比下降了21.43%,2020年到2023年,营收则四连降。因为过度依赖线上渠道、营销成本高企的问题,业绩陷入低谷,股东也频频减持。

颓势在2024年才略有所好转。凭借着抖音流量和“降价”两个杀手锏,三只松鼠在2024年以106亿元营收、归母净利润4.08亿元,重回百亿俱乐部。

就在业绩回暖但还没坐稳时,三只松鼠就官宣了赴港上市。又拿下了一个“第一”——是国内首个谋求“A+H”双上市的零食品牌。

4月29日,三只松鼠市值106亿元,股价26.47元/股,较2020年最高点的股价已跌去了七成。解析招股书,三只松鼠还是三只松鼠,依赖线上渠道和营销的痛点一个也没少,这也为其未来业绩是否还会变脸埋下隐忧。网红了这么多年,三只松鼠还在努力折腾着不想“过气”。

01 抖音续命,低价换流量

三只松鼠的产品包含坚果、烘焙食品、综合零食、肉制品、果干五大类,以坚果为核心产品。根据招股书,2024年,其营业收入达到106.22亿元,同比增长49.30%;净利润为4.08亿元,同比增长85.51%。

章燎原的“D+N”策略取得了成效,D即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

这个依托淘宝流量红利崛起的品牌,在2020年后,传统电商渠道收入大幅下滑。以2022年为例,2022年天猫系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下滑32.99%,京东系营业收入17.23亿元,同比下滑28.45%。

2024年传统电商平台消费者收入有所回暖,不过贡献的收入占比,已经从2022年的55.8%下滑到41.3%。

抖音给三只松鼠续了命。根据财报,在2024年,三只松鼠在抖音的收入达到21.88亿元,同比增长81.73%。从2022年到2024年,短视频平台对收入的贡献占比从9.8%上升至24.8%,收入增长了267.8%。

但这场续命,是以流量陷阱和低价为代价的。

2023年、2024年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2.38亿、18.68亿,同比增长了50.9%。在销售费用中,有6成即为促销及平台服务费,并且后者的占比还在上涨。

根据招股书,2022年到2024年三年的促销及平台服务费近30亿元,其中2024年促销及平台服务费达12.24亿元,相较2023年的7.78亿元,同比增长了57%,增幅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幅。

2024年三只松鼠抖音系收入21.88亿元,而根据2024年半年报,2024上半年抖音系收入为12.2亿元,这意味着下半年来自抖音的收入仅为9.68亿元,环比下滑了20%。

流量成本压力已现,在抖音这一平台上,三只松鼠要思考的是如何持续保持稳定的投入产出比。

同时,在所谓“高端性价比”策略下,三只松鼠的平均售价也在大幅下滑。根据招股书,整体的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4.39万元/吨,下降到2023年的4.11万元/吨,再下降至2024年的3.59万元/吨,下滑幅度分别为6.37%、12.65%。

其中,核心产品“坚果”的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4.82万元/吨下降到4.37万元/吨,下滑9.3%。烘焙产品下滑幅度最大,达16.22%。

曾经走高端路线的三只松鼠,已经走下价格的神坛。这种“低价换流量”策略虽然能短期刺激销量,但长期来看,将削弱品牌溢价能力,容易形成“越降价越依赖流量”的恶性循环。

现在隐忧已现。根据4月28日其刚发布的2025年Q1财报,Q1营业收入37.23亿元,同比增长2.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滑了22.46%。净利润下滑的与销售费用的增长有关,Q1销售费用为6.95亿元,同比增长了17.22%,主要由于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投入增加。

02 线下“赶晚集”,门店数量、毛利率大幅下滑

三只松鼠困于线上流量,章燎原想过要拓展线下,然而多年下来依旧成效寥寥。

2019年章燎原提出了“万店计划”,可以说目标严重落空。根据招股书,2022年、2023年、2024年,三只松鼠线下门店数量为561家、415家、333家。2024年较2021年高峰期的1065家,缩减了近70%。

具体来看,在2024年,新店数量为212家,闭店数量为294家,闭店数量远超新店数量。

在收入上,2022年、2023年、2024年,线下门店分别贡献了9.4亿、3.6亿、4亿,占当年收入的12.9%、5%、3.8%,贡献比例越来越低。依靠线下分销商,线下贡献有所增增长,但这都与章燎原此前提出的“线上线下五五开”的目标,差距悬殊。

这其中,不论是加盟还是自营,都没有起色。

根据招股书,在2022年、2023年、2024年,三只松鼠来自自有门店的收益为4.57亿、9920万、2820万,2023年、2024年自有门店数量为12家、31家,自有门店数量增长了,但贡献的收益却下滑了71.6%。

根据招股书,来自加盟店的收入有所回升,但加盟商数量明显收缩,在2022年、2023年、2024年期末加盟商数量分别为456、284、193,终止的加盟商数量远高于新加盟商数量。同时,根据招股书,2024年线下门店毛利率也从2023年的22.6%骤降至9.9%。

这都意味着在现有的策略及价格体系下,线下门店对加盟商存在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此前就有多家媒体报道加盟商对三只松鼠的不满,线上、线下产品同质化,甚至线上的产品更丰富,价格还能更低,都让加盟商有苦难言。有加盟商吐槽,“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良品铺子或者百草味,而是三只松鼠的线上电商店”。

这都让线上线下难以形成渠道互补效应。

为了拓展线下,也为了进军量贩零食市场,2024年三只松鼠斥资3.6亿元一口气收购三家零食公司,包含爱零食、爱折扣等。

爱零食是一家总部位于长沙的量贩零食公司,官方披露公司旗下最新门店数量超过1800家。爱折扣是一家定位于折扣超市的品牌,门店数量约80家左右。

这已经是一个红海赛道,行业已形成“两超多强”的格局,截至今年2月,鸣鸣很忙“在营门店”数超过1.5万家,万辰集团“签约门店”数1.5万家,三只松鼠收购后不到2000家的门店规模,仅为头部企业的1/8,赶了个晚集,并且还缺乏供应链直采的优势。

三只松鼠的线下困局,本质上是流量思维与实体零售逻辑的冲突。核心矛盾在于,线下是比线上更需要时间和耐心的生意,它依赖的线上爆款逻辑,难以适配线下精细化运营的需求,而供应链深度整合与渠道利益重构,则仍需要时间。

03 疯狂推新、研发“躺平”,代工依赖症未解

说三只松鼠是“网红零食”,其实它也不年轻了。2012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有13年时间。这家企业长期依赖代工模式运营,即便到2024年,其大部分产品仍未能摆脱贴牌生产的标签。

代工模式带来的品控隐患持续显现。早在2021年,三只松鼠产品发霉、变质的投诉曾引发热议,直到2022年,三只松鼠才开始对核心产品“坚果”自建工厂。

但这种转型并未改变整体格局。招股书显示,除了坚果类目实现了部分的自产外,其余产品线,仍全由代工厂支撑。

近年三只松鼠疯狂跨界,推出多个子品牌,包含小鹿蓝蓝、铁功基、养了个毛孩、喜小雀等,其中小鹿蓝蓝是三只松鼠重点孵化的婴童休闲零食品牌,根据招股书,小鹿蓝蓝在2024年贡献收入7.94亿元,占总营收的7.48%。

然而在代工模式下,三只松鼠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专注婴童的零食品牌仍为代工,也让小鹿蓝蓝屡被质疑。目前,在投诉平台上,三只松鼠累计的投诉量超4300条,涉及发霉、异物等质量问题,另外,关于小鹿蓝蓝的投诉也逾百条。有消费者提到买的小鹿蓝蓝婴幼儿棒棒饼干有不明黑色物质、食品霉变,甚至还有消费者提到,买的婴儿面条煮了10多分钟,依旧胶在一起,煮不烂。

就在不久前的315,有消费者曝光三只松鼠发霉面包的问题,引发关注。

目前,面对线上流量瓶颈与线下扩张压力,三只松鼠正在选择“快时尚”策略突围。根据招股书,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三只松鼠提供超过1000个SPU(指标准产品单位),其中,2024年推出超600个新SPU,其中包括超过80个坚果产品SPU、超过500个其他零食产品SPU,以及“小鹿蓝蓝”品牌下超过50个SPU。

这种高速推新,与轻研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2022年、2023年、2024年其研发成本分别为3844万、2492万、2839万,占营收的比例为0.5%、0.4%、0.3%,比例持续下降。三年研发费用总计不到1亿,不到促销费用的1/30。

食品安全问题阴云还在,代工模式下的多层级利润分配,叠加企业既要维持高端形象,又要追求性价比的战略定位,使三只松鼠陷入质量管控和商业扩张的双重困境。既要又要,层层成本叠加下,三只松鼠能如何保质又保量?

折腾多年,害怕过气,做惯了流量生意的三只松鼠,似乎总是难下决心做辛苦活儿。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07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