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行业,都在求着老年人消费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人口近3亿,预计到203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
未来几年中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与中国的人口结构有关。
1962-1973年是中国人口出生的一个高峰期,在这一阶段出生的人口,将在近几年内步入老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年来年轻人消费增长乏力,像《千万变穷的中产,挤爆折扣店》里提到的中产消费降级的例子也很多,而老年人口增长很快,所以“银发经济”,即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成了拉动消费的新突破口。
“银发经济”不仅包括“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还包括“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强调了个体在不同人生阶段对于健康、财富的全面规划。
根据EvaluatePharma预测,中国银发经济的市场规模有望以15%左右的增速持续增长,预计在2026年将达到12万亿元。
因此,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老年人口面对的现实问题,帮助老年人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近要步入老年的人口更熟悉互联网,更了解社会潮流,对老年生活有更加个性化的追求,对现代科技的接受程度比较高。
这部分“60后”人口不仅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拥有退休金,还具备了相对现代的消费观念,希望有高质量的老年生活,包括旅游、健身、理财等。
QuestMobile发布的《2023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显示,以“60后”为代表的“新老年群体”的需求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新老年群体”的需求既包括传统的“衣、食、住、行、用”等实物需求,也包括健康、养老等服务,还有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诗和远方”
因此,“60后”的消费潜力和养老需求有望“带火”银发经济,为我国养老产业带来崭新的局面。
在供给端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但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首先,要完善好相关的养老设施和适老化改造。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90%老年人的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剩下的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
因此,照顾好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日常需求是重中之重。
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48.28万户,累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3.5万张。
适老化转型还将衍生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根据住建部在《2023中国居家养老空间消费趋势洞察》中的测算,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直接市场规模已达3万亿元,其带动的产业链上下游间接市场规模超10亿。
其次,要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随着老龄人口比例的增长,国家层面对老年助餐服务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
自2008年上海市率先开展老年助餐服务以来,北京、杭州、郑州等地也陆续推进此项服务。
以老龄化程度全国居高的上海市为例,该市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1608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日均供餐能力已达16万人次。
此外,要加强老年人的照护服务工作。
据相关统计,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达到600万名,目前相关从业人员仅50万名。专业化水平不高、待遇保障水平较低、流失率较高等问题也掣肘行业发展。
为了加强养老服务的人才供给,今年1月我国公布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关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除此之外,我国政策还为如何发展银发经济指明了方向。
在产业方面,大力培育老年用品、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抗衰老、养老金融、老年旅游服务、适老化改造等七大潜力产业。
在产品方面,工信部先后发布了两批老年人用品产品推广目录,主要聚焦老年服装服饰、陪护机器人、智能监测仪、多功能护理床等631个优质产品。
由此可见,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
而敏锐的市场主体早就开始布局这一蓝海市场。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全国共有养老相关企业36万家。其中,2023年新增注册了相关企业7.5万余家,同比增加29.3%。
与此同时,现有企业也在积极开发养老产品,利用人工智能为养老产业赋能。
例如,腾讯“隐形护理员”AI照护,首创视频+语音双模式,用于居家安全监测,在老人发生跌倒或呼救时,准确识别并主动发出警报,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
深圳作为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喂饭机器人,采用AI人脸识别技术,智能捕捉嘴部变化,人性化喂食,有效帮助瘫痪病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自行进食。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高质量的养老产品和服务,银发经济也将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只不过孩子们前些年买房掏空了“六个钱包”,现在他们的父母走向老年,房价却下跌,还有钱包可以掏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