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联合国训研所繁荣司副司长:气候影响没有边界,加强国际合作和互学互鉴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气候周期间,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下称“联合国训研所”)和上海气候周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启动筹建。“上海气候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各方共同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以及分享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想法。”联合国训研所繁荣司副司长Michael Adalla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如是表示。
作为联合国系统内最高级别事务执行机构,联合国训研所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于1963年由联合国大会决议成立,次年开始工作,其主要承担联合国系统中对外的培训和研究两项职能。繁荣司作为其中九个司之一,主要在贸易、投资和商业便利化以及前沿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数字经济、青少年发展、ESG等领域提供培训方案,从而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此次是Adalla首次来到中国上海,除了代表联合国训研所启动筹建上述研究院之外,他格外关注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成功案例,以及与全球其他国家之间相互借鉴的潜在空间。“我们所做的工作和经济相关,而经济和气候变化之间有着深刻的互相影响。”Adalla强调,“解决资金缺少问题,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是当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关键点。
气候影响没有边界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是全球知名的气候领域研究机构,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期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近期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将全球1600多个地区的当地气温和降水数据与过去40年的气候和收入数据相结合,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对经济生产力的潜在影响。
他们的预测显示,相较于没有气候变化影响的基线水平,到2049年全球经济或因之前的排放收入减少19%。研究还推断,如果考虑额外的气候变量,估算损失还会增加50%。此外,收入最低国家和历史上排放最低国家的收入损失估计比高收入国家多61%,比高排放国家多40%,提示进一步变暖会加剧气候不平等。
这些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或将受到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而收入最低国家或成为收入损失最大的国家。研究同时指出,上述估算损失将超过按《巴黎气候协定》限制变暖的相应成本的6倍,这也是提示在本世纪下半叶缓解气候变化所能带来的经济获益。
“我们能从很多地方看到气候变化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也会造成很多社会上的不平等。”Adalla补充道,“因为气候的影响是没有边界的,我们也必须强调从整体上去探讨解决方案,也必须强调合作。”
他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例,“比如津巴布韦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干旱,而干旱对当地包括农业等经济发展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温度的上升以及污染等问题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最终又会影响经济,恶性循环。”
世界粮食计划署此前的报告显示,世界上缺乏粮食的人约24%都在位于非洲中部和南部的12个国家里,而气候变化成为整个非洲粮食安全缺失的突出因素之一。不仅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对非洲医疗体系等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指数均造成影响。同时有报告指出,由于干旱、洪水和高温,到203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将有1180万人生活在赤贫中。
Adalla也提到,实际上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在内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陷入困境,“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但我们的发展议程已经明显落后。”就这一被动局面的出现,他认为缺少资金、自然灾害、疫情影响等都在方方面面的原因之列。
“第一就是要解决资金问题,然后我们要尤其强调国际合作,不管是政府之间、私营企业之间、社会团体还是国际组织之间,所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Adalla认为,国际合作也是上海气候周释放出的重要信息之一。
中国经验以及国际借鉴
中国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国家之一。此前的2020年9月,中国已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认为,对于可持续能源、绿色能源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全球都应该继续加强,因为这些能够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Adalla同时强调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样能使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不能让下一代受到影响。”
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应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在Adalla看来,大国拥有更多资源去应对气候变化,“应该分享这方面的资源以及经验,包括专家资源,去帮助很多发展中国家去面对气候变化,这里也同样回到之前说的一点,也就是气候影响在国家之间是没有边界的。”
Adalla提到的另一个关键点则在于投资。“大国应该在绿色创新方面进行投资,去降低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他强调一点,正如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加速绿色低碳经济的转型,“中国在这方面有着重要的角色。”
他同时举例谈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国在这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导地位。”Adalla认为,联合国训研所作为联合国专门负责对外培训的“主力军”,未来应和中国展开更进一步的合作,“把中国很好的一些案例向全球推广,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让全世界学习,当然中国也能从全球学习了解其他方面。”他提及,未来合作的具体落脚点包括金融科技、数字科技等。
实际上,近些年来,联合国训研所和中国的顶级高校等均已有一些合作。据清华大学官网介绍,此前的2021年5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联合国训研所及日内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方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在线上举行,合作旨在加强两院与联合国训研所共同开展可持续发展创新教育、学生交流、科研创新等多方面合作。
此外,在2021年初,联合国训研所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联合国青少年领航计划”项目,旨在通过联合国训研所的专家智库资源,促进传播有关气候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科学和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同时鼓励青少年关注环境、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提升青少年的创造力、领导力、决策力、协作力、沟通力与执行力。2021年9月,“联合国青少年领航计划”正式落地中国。在近日举行的上海气候周上,“联合国上海气候周可持续发展青年大使项目”及“青少年零碳科学素养提升计划”也宣布启动。
“我看到了中国青少年对于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Adalla强调,“未来是要更进一步去讨论,如何让更多青少年更加深度地参与进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