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债基赎回,什么原因?业内人士:动机多样,不一定是业绩不好

访客 2024-05-26 21:33:47 16241 抢沙发

在交投持续活跃下,债基赎回现象越发频繁。仅从5月单月来看,截至5月24日,基金公司为应对债基赎回提升净值精确度的公告就达到了25条。

债基赎回,什么原因?业内人士:动机多样,不一定是业绩不好

剔除一些规模较小的“假赎回”(由于规模过小,这些基金的赎回即便触碰到了10%警戒线,绝对赎回份额和市场影响依然较小,因此不列入重点关注之列)外,5月以来有不少触发赎回的债基规模高达数十亿,甚至有规模超过60亿元的债基刚成立12日就出现赎回,还有债基首次打开封闭期就遭遇赎回。

这些大额赎多是机构投资者行为,反映出相关基金存在高比例的单一份额持有现象。但这并不是说被赎回的债基业绩不佳,相反个别基金绝对和相对收益都较为显著。分析指出,这有可能是机构投资者出于资产配置调整或内部考核等诉求。要防止基金大规模赎回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以及规模下降乃至清盘风险。这一切,都有可能对持有比例分散的个人投资者造成影响。

62亿债基遭赎回

根据相关规定,基金赎回一般是指单个开放日基金净赎回申请超过上一日基金总份额的10%。因为是比例规定,会有部分基金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赎回的绝对数量并不高。实际上市场关注的,是自身具有一定规模的基金产品,遭遇10%以上的赎回后份额和规模流失明显。

根据国寿安保基金5月24日公告,国寿安保安裕纯债基金于5月23日发生赎回,于5月23日起提高份额净值精度。国寿安保安裕纯债基金成立于2017年11月,成立规模30.10亿元,只有两户有效认购。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为30.20亿元,份额为29.48亿份。以此计算,该基金本次遭遇的赎回份额起码要超过2.948亿份,赎回规模在3亿元以上。

和国寿安保安裕纯债基金相比,持有人对摩根瑞欣利率债基的赎回规模更大,也更为迫切。摩根瑞欣利率债基刚于今年5月10日成立,成立规模高达62.30亿元,但根据摩根基金5月24日公告,该基金于5月22日发生赎回。这意味着该基金在成立不到半个月内,就出现了规模不低于6.23亿元的赎回。

此外,在今年5月21日遭遇赎回的红塔红土盛兴39个月定开债基A份额,同样是一只颇具规模的基金。根据该基金一季报,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A份额规模为21.5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为一只封闭期高达39个月的债基。以2021年2月成立日计算,意味着该基金在首次封闭期打开后即遭遇赎回。

还有,于今年5月16日遭遇赎回的上银慧鑫利债基,是一只规模高达52.11亿元的基金。而该基金在2022年9月成立时,规模只有2.01亿元。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今年5月以来类似于上述赎回案例,还发生在中加颐享纯债基金等产品身上。

另外,5月以来还有国联恒通纯债基金C份额、汇安量化优选C份额等基金发布过赎回公告,但这些基金规模普遍不足2000万元,属于迷你基金或者是刚成立的新份额,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赎回。

赎回动机多样,不一定是业绩不好

从券商中国记者跟踪观察来看,近两年来基金赎回绝大部分出现在债券基金身上。某公募市场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称,债基赎回行为基本是出自机构投资者,在近年来债市行情波动加大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此类行为较为频繁。

比如,上述足额赎回债基中基本能看到机构投资者身影,且个别债基90%以上份额由单一机构投资者持有。比如,成立规模超60亿元的摩根瑞欣利率债基,有效认购户数只有309户。另外国寿安保安裕纯债基金今年一季报显示,该基金29.48亿份额中有98.05%的份额由一名机构投资者持有。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红塔红土盛兴39个月定开债基的23.25%份额和46.50份额,分别由一名机构投资者持有,同样存在单一持有比例过高现象。

但从过往业绩来看,这些基金的表现却可圈可点。比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寿安保安裕纯债基金过去一年、过去三年、过去五年和成立以来的回报,分别为4.33%、12.49%、19.59%、32.59%,且每个阶段均做出了超额收益。上银慧鑫利债基方面,截至一季度末的过去六个月、过去一年和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2.53%、4.26%、4.99%,平滑掉业绩比较基准收益后的超额收益分别为0.41%、0.35%、1.11%、2.47%。

“机构赎回债基的动机是多样的,并不一定是业绩不好,也可能是机构自身出于资产配置种类调整或内部资金考核等诉求。比如某些封闭期长达两年甚至三年的定开债基,在封闭期打开后里面的资金也基本到了配置周期,由此会选择赎回重新配置。”某市场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一般来说,当单一持有人持有份额占比超过20%时,出现赎回的概率会比较高。如果是机构定制产品,赎回前一般会和基金公司沟通。

要注重保护个人投资者利益

从整体数据统计来看,在基金公司持续加大债券产品布局情况下,债基大面积赎回现象并不少见。有些基金的赎回虽然没有构成赎回,但赎回份额整体占比依然不低。

从同花顺iFinD统计来看,今年一季度共有241只债基净赎回份额超过10亿份,其中有7只产品净赎回份额在50亿份以上,分别为国寿安保中债1—3年国开债指数A(84.79亿份)、华安中证同业存单基金(71.94亿份)、招商添兴6个月定开债(70.25亿份)、招商安华债券A(61.86亿份)、博时中债3—5年国开行A(60.24亿份)、兴全祥泰定开债券(56.82亿份)、交银丰润收益债券C(52.87亿份)。

从比例上看,同花顺iFinD显示,和2023年末份额总数相比,今年一季度净赎回占比超过50%的则有473只基金,其中有124只基金净赎回占比超过90%。上述净赎回份额在50亿份以上的7只基金,净赎回占比分别为54.22%、76.53%、98.43%、26.52%、49.75%、58.51%、75.67%。

“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债市有过大幅调整也有过持续走强的‘债牛’行情,使得债基关注度极大提升,申赎资金持续活跃,大规模申赎行为似乎在逐渐常态化。但也要看到,这些基金并不都是机构定制产品,有相当部分存在一定比例的个人投资者。这些个人投资者持有的份额分散,不构成明显话语权。要防止基金大规模赎回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以及规模下降乃至清盘风险。”前述市场人士表示。从过往情况来看,个别小规模基金出现赎回时,出现过净值巨大波动现象,会对投资者形成“迷惑”效应。

但如果将视角从结构变化扩大到总量变化,个案式的债基大规模赎回,似乎并不影响债基业务整体发展。实际上,以债券基金所在的固收类公募产品,是在权益市场不佳大背景下各家公募持续发力业务的重要抓手。

根据中基协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4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0.78万亿元,历史上首次迈入30万亿元大关。其中,债基规模在4月份从5.68万亿升至6.14万亿,环比增幅达8.19%,再次为全行业规模增长做出贡献。券商研报指出,理财对于“高息”存款、非标等资产可获得性下降,可能将不得不被动提高债券配置比例,尤其是短久期债券,理财的配置压力也会向货基和短债基金传导,短期带来配置需求。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24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