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造光百亿,最牛独角兽,最快大败局……

访客 2024-06-11 19:13:29 33035 抢沙发

作者| 猫哥

造光百亿,最牛独角兽,最快大败局……

2011年,离开新东方的徐小平成立了真格基金,开始搞天使投资,第二年,他去了一趟硅谷,见了两个天才的中国年轻人。

一个是斯坦福博士、IBM前员工,他主动联系徐小平,提出了3000万美元的融资需求。这人叫刘自鸿,说要做世界上最薄的柔性屏

另一个是谷歌前员工赵勇,他的公司叫格灵深瞳,做的是AI。

徐小平投资了赵勇,放弃了刘自鸿。

徐小平对格林深瞳无比看好,有个不知真假的段子,说一次饭局上,为了格灵深瞳的估值,徐小平和沈南鹏争执了起来,徐小平认为值5000亿美元,沈南鹏认为值1000亿美元,俩人最终取了个平均值3000亿美元,俩人都很开心。

但徐小平没看上的刘自鸿发展更快,2012年之后,柔宇融资拿到手软,金额加起来近100亿。

给他钱的,是深创投、IDG、中信、招商、保利以及国有大银行,都是鼎鼎大名的金融机构。

为什么大家都看好柔宇科技呢?

创始人刘自鸿一直被认为是个天才,而柔宇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被视为是打破三星垄断的“国产之光”

很快,柔宇就成了响当当的独角兽,跟它排在一起的,是拼多多和今日头条。

这搞得徐小平非常痛惜:“柔宇科技是我做投资以来,一个真正错失的项目,每次看到他们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绞”。

在2019年的MWC上,柔宇的手机亮相,迎来了高光时刻,当时华为和三星的折叠屏手机还只能放在玻璃罩子里供人参观,而柔宇的第一款折叠屏手机已经可以让人上手摆弄了。

柔性屏的最大应用就是手机,按理说,一个最基本的商业模式就是和各个大厂合作,给他们供货,但可能柔宇对自己的前景太过看好,所以和大厂的关系非常一般。

2019年,小米说自己研发出了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柔宇的副总亲自下场开撕小米,“抄袭造假”,刘自鸿也出来帮腔,“人若犯我,虽远必诛”,这词用的就比较重了。

米粉里面什么高人都有啊,有人立刻扒出了柔宇在路线选择、生产线和量产、商业模式、融资等多方面的很多瑕疵,有理有据,头头是道。

很多之前还热情刚涨的手机厂商看完之后立马冷静下来,搞不搞折叠屏?是否要和柔宇合作?都画上了问号。

这时候华为和京东方,小米和华星光电,OPPO和三星深度绑定,基本排除了和柔宇合作的路子。

这么一来,柔宇剩下的主阵地就是自己干手机了,这时候,对他们最大的挑战来了,这就是销售。柔宇手机做了半天,平台官旗店只有2000+销量,三方店铺甚至零销量,很难拿得出手。

柔宇还开发了一些其他客户,比如中国移动、空客和LV,虽然来头都很大,但都属于尝试,毕竟柔性屏该怎么应用,怎样建立一个良性的商业模式,大家都没谱。

没有大厂的持续输血,成立8年后,顶着独角兽的名头,柔宇的商业模式主要靠融资,但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少,人工和各种生产线一上,8年时间亏了30多亿。

这时候,再指望新的投资不断进来已经比较难了,因为收入不行、估值很高,更主要的是,柔宇最有竞争力的技术优势在这时已经被对手追上来了

2020年,华为的可折叠手机上市,火爆一时,而这时的柔宇在干什么呢?

筹备上市。

只可惜,这时候准备上市并不是业务欣欣向荣,要筹资大干一场,更多的因素,是投资人在催促,是企业不上市就经营不下去的压力。

据说,他们的上市目的地先后有三个:

1、去美国上市,但因为疫情失败;

2、中信证券保荐,去科创板上市,准备募资144.43亿,估值达到580亿,排当时科创板第15名;

3、去纳斯达克上市。

去美国上市是柔宇自己的说法,外界报道最多的是科创板ipo,在他们提交申请后,中证协开展了信息披露质量抽查活动,柔宇科技在抽查名单之列,三个月后,他们撤回了自己的申请,原因不明。

这时候,公司内部问题大爆发,开始欠薪了!

员工纷纷讨薪,场面闹得很难看,直接暴露了柔宇现金流的脆弱。

咋解决呢?给欠薪的员工承诺了现金补偿和期权补偿。

但一个企业落到这步田地,除非有惊人的产品出现,才能挽狂澜于既倒,但柔宇显然是没有的,2022年,曾在柔宇当过独立董事的学者刘姝威,写了一篇文章,呼吁拯救柔宇。她的理由有几个:

1、柔宇多年研发,有技术成果;

2、与三星不同的技术路线,有产品优势;

3、技术路线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于摆脱外国依赖,至关重要;

4、有技术,只是缺钱,不救可惜。

但这时候,能给柔宇续命的,只有国资了。

这不是没有先例。

当年京东方5代线巨亏,6代线成烫手山芋,最后是靠合肥市“书记挂帅、市长操盘”,从牙缝里面挤出来的钱,支持了京东方。

地方也确实出手救过柔宇。

比如,2020年的时候传出,柔宇的生产线要落地青岛,不过,最终落地的,只有买设备的5亿退税,柔宇用这笔钱给员工发了部分工资。

再比如深圳国资委曾经牵线,引来一家上市公司投资,不过他们的条件是刘自鸿退出管理层,投资者甚至说,刘自鸿保留股份去做科研,都可以继续投资。

最终因为刘自鸿的拒绝,这条路也断绝了。

随后的两年,柔宇进入自由落体阶段,直到破产清算。

这两天,刘姝威再次发文,说了她对柔宇的感情以及对刘自鸿的评价,很复杂:

1、替刘自鸿正名,说他不是骗子,是科学家,但是经管能力不足

2、爆料柔宇初创时代,华为曾提出投资柔宇,并专门为华为提供柔性屏,但是刘自鸿想学三星,独立生产。

她话音未落,华为第一时间出了一个声明,说华为没有提出投资计划,也没提出投资要求。

毕竟2018年,华为就锁定了京东方,成了深度绑定的合作,毕竟那个时候的柔宇,瞄准的还是三星,华为,未必入得了他们的眼。

此时,深圳中院已经受理了柔宇科技的破产清算申请。

柔宇科技的破产清算案的申请人,有148人,基本上是公司的员工,而纠纷的主因,是期权。

就是21年欠薪是承诺给员工的补偿,现在成为了破产清算的导火线。

员工的希望是,如果真的破产清算,他们的工资应该能最先结清。

一代独角兽就这么灰飞湮灭了,刘姝威认为是公司经营超出了刘自鸿的能力圈,那问题来了,是什么给了刘自鸿迷之自信呢?特别是上市公司提出他退出管理层就给投资之后,他为什么还是明确拒绝了呢?

只能说,刘自鸿从清华到斯坦福的学霸属性在巨量资本加持之后,他一定认为自己在商业领域也能无往而不胜,无论境遇多难也都有逆转的能力,毕竟他是被百亿投资认可的人。

殊不知商业的残酷在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他太高估自己的产品力,其实柔性屏至今也没有成为潮流,他又太低估了对手的能力,短短几年,他的优势荡然无存。

刘姝威说他不是骗子,已经是对他很大的回护,刘自鸿最适合的,可能就是安安静静做一个科学家吧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303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